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即景抒情诗 》教学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即景抒情诗 》教学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编辑ppt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编辑ppt
【整体感知1】
一、你能感觉到陈子昂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 感吗?
• 答: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凄凉的情绪。
二、 诗歌的开首两句从什么角度起笔,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答: 开首两句从时间角度着笔,“前”与 “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个 “不见”相连,表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全诗意境清幽秀丽,形象细腻传神,情感真 挚,绵绵不尽。
编辑ppt
编辑ppt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编辑ppt
【小结】
本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望 月,念天边亲人与他同望;徘徊室内外,依旧驱 不去思念之情。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赠亲人, 倒不如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 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构思 巧妙。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 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 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 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答:“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 “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 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 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 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 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烘托了 一个有情人的形象。
2.这首诗的尾联构思奇妙,请就其构思特 点及其作用做简要的分析。
此联构思精巧,意境幽清,在非现实的境 界中去寻找相会合的时机,并化用古人诗 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同时留给 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言已尽而意无穷。
编辑ppt
3.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 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编辑ppt
【整体感知2】
三、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独”,也有人认为应 是“怆”,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 答:“怆”字好,诗人想到时间无尽、宇宙 • 答寥:廓“与独绵”长字,好 个, 人一 却个 渺“ 小独 与” 短字暂,,正更写何出况了生
诗不人逢寂时寞,凄怀凉才的不心遇境,,于有是“伤众感人无皆限醉,我涕独泪醒交” 的横意。味。
编辑ppt
4.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 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 思念和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望月,颔 联写相思,颈联写难寢,尾联盼归期!全 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 恻而不致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 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下 所谓“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
感情 。
编辑ppt
课堂示例 绝 句 杜甫
迟日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编辑ppt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编辑ppt
【鉴赏问答1】
1.这首诗的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 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
表示月圆人不圆时,诗人整夜相思难眠 的心绪,深厚的感情,诚挚的态度。
即景抒情诗四首
编辑ppt
写景抒情诗鉴赏要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编辑ppt
课堂示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
么特征?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 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四、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被后人千古传诵的原 由何在?
• 答: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由于深刻地表 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凄凉的情绪,语言 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编辑ppt
【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 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以慷慨 悲凉的调子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寂寞苦闷的情怀。“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表现了自己生不逢时,登台远 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 禁 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 人 归 ,
落月摇 情满 江树 。
编辑ppt
【鉴赏问答1】
1.关于此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你对 这首诗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理解的?并简要说 明理由。
• 答案: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 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 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次八句为第 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 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最后为第三 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 怀念、对家乡的思念。
编辑ppt
2.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你认为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首写景诗?其感情基调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