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

《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


•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 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 作并无大的不同
七、通讯的写作
1、选材与提炼主题 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 手材料。随后从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 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 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 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 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
3、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 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在语言上,消 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而通 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 造性运用。 4、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 样。 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 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 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 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 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 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 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 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 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 引题(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 要。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 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 以交待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 要注意两点:
• 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 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 有事 • 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 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 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 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 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 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 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 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 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 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五、报告文学的特点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 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 真实。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 基础上。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 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文学性首先体现 在形象性上,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 为了更好地刻划 人物形像, 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 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 然而,报告文学仍不是文学作品. (3)时代性。(或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以 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 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 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 世界的大局中衡量, 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
•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 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 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 第一步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 “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 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 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 是消息还是通迅。 •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 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 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 、结果这六个要素。
六、消息的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 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 人)、What(何事)、Why(何故)。 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
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消息的定义
•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 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的报道,这样一种新闻文体,即是消 息。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 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 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 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新闻特写的定义、特点、分类
• 定义:特写的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 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描写为主 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截取 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 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 特点:主要表现手法是描写;选材:截取 “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 一生,并放大细节。(描写局部并放大细 节)
三、新闻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
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 四、新闻评论的特点 • 1、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 ,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以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 •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 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 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 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 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 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 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 突出的来分析。
新闻的定义
• 经过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
【定义的四层含义】 1、要通过大众传媒报道 2、是新近发生的事 3、是真正发生过的事 4、本来的“原料”是信息
新闻分类
• 1、消息 • 2、通讯 • 3、新闻特写 • 4、新闻评论 • 5、报告文学
新闻的“六位侍者”
• 谁(Who)、何时(When)、 • 何地(Where)、何事(What)、 • 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 第二,时间为经、空间为纬。通讯须 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 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 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 达方法问题。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 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 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 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 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 世。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 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 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 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 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 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 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 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 事件作出的解释。但是“解释”不是 议论,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 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 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 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 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 物背景。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H”,即:谁、 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 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 过、原因、结果。
新 闻 体 裁 的 区 别 及 其 写 作
一、消息的特点
(1) 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 字干净利落; (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 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 事实说话; (4) 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 述,但不能概念化。 (6) 结构严密,层次分明。 (7) 交代必要的背景。
• 分类: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 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截取人物 活动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加以描绘,从 而生动的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 。如《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和《梦碎雅典 》。前者就是截取毛泽东到重庆机场和张 公馆的片段,抓住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如手指烟熏、鞋底崭新、新衬衫和打碎杯 子等,展现了毛泽东这位朴实无华,对豪 华的官场生活极不适应的共产党领袖形象 ,使国统区的人民对这位被国民党称为“ 匪首”的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能有真实的、 正确的认识。。
• 二、通讯的体裁特征: •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 、完整; •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 构的变化; •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富有感情 色彩或理论色彩。 • (4)通讯的篇幅长,发稿时间稍缓.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 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细节非常少。而通讯报 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 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 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 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 定的模式进行操作。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 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 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消息的种类
1.动态消息
2.典型消息
3.综合消息
4.述评消息
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提要式、 总分式、场面转换式、因果式、对比 式、积累兴越式、散文式等。
消息的构成部分
• 一般消息都由标题、导语、主体、 结尾四部分构成。哪些材料放在导 语,哪些材料安排在主体,怎样点 题,怎样结尾,背景材料如何穿插 ,段落如何划分,都要统一考虑, 统一布局,做到层次清楚,逻辑谨 严。
• 2、关于写人 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 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为主之别 ,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 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 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 ,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 • 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 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 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 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 • 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 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 龙” ,那么揭示人物行为 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 ”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 论或抒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