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网络与Web基础知识

第1章 网络与Web基础知识


1.3 注册域名
在创建一个Web站点之前,必须先注册域名和申请站点空间,只有注 册了域名和申请站点空间后,用户制作的网页才能发布到Internet上,供 其他人浏览。
1.3.1 如何选择好的域名
1. 避免难以记忆 和过长的域名 2. 域名要有一 定的内涵和意义 3. 域名应该简 明易记,便于输 入 短的域名容易让人记住, 拼写错误的机会小。 用有一定意义和内涵的词或词组作为域 名,不但可记忆性好,而且有助于实现 企业的营销目的。 一个好的域名应该短而顺口,便于记忆, 最好让人看一眼就能记住,而且读起来 发音清晰,不会导致拼写错误。
汇聚层
接入层
局域网特点:覆盖范围小,自己建立、维护,
计算机网络的形式
2. Internet
建立网站
购买服务器,托管 分配IP地址
电信机房
ISP运营商(电信)
ISP运营商(网通)
网通机房
Internet历史
20世纪60年代 1968 1983 1986
Internet历史
1987 1989 1992 2012
1.1.3 万维网
3. 超文本
超文本(HyperText) 技术是一种把信息根据需 要链接起来的信息管理技 术。 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文 本的链接打开另一个相关 的文本。 网页的出色只出在于 能够把超链接(Hyperlink) 嵌入网页中,这使用户能 够从一个网页方便地转到 另一个相关的网页。
1.1.3 万维网
C/S模式的服务器通常采用PC或工作站,小型机等,需要大型的数据库系 统例如SQL Server,Oracle,Sybase,MySQL等,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 览器,如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苹 果的Safari,开源Firefox等,服务器要安装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与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WWW(World Wide Web),又称 3W或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 WWW可以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 )访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 是一个 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 互联网访问。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这些资源通 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用户,而 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1.1.3 万维网
5. HTTP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 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用于传送 WWW方式的数据。 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请求 中包含请求的方法、URI、协议版本,以及包含请求修饰符、客户信息和 内容的消息结构。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为作为响应,相应的内容包括消息 协议的版本,成功或错误编码加上包含服务器信息、实体元信息,以及可 能的实体内容。
简单的说URL就是Web地址,俗称“网址”,其基本结构为:
通信协议://服务器名称[:通信端口编号]/文件名[文件名2…]/文件名
1.1.3 万维网
2.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通信协议://服务器名称[:通信端口编号]/文件名[文件名2…]/文件名
(1)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是指URL所链接的网络服务性质,如HTTP代表超文本传 输协议,FTP代表文件传输协议等。 (2)服务器名称 服务器名称是指提供服务的主机的名称。 (3)文件夹与文件名 文件夹是存放文件的地方,如果是多级文件目录,必须制定是第 一级文件夹还是第二级文件夹,知道找到文件所在位置。
1.3 注册域名
1.3.2 注册域名注意事项
1.委托公司代办注册的注意事项
a. 考察委托公司的势力和可信度,确认不会因为该公司倒 闭而使用户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b. 填写申请表时,所申请域名的管理联系人及信箱一定要 是自己单位的,否则可能会失去域名的控制权。
c. 代办的ISP或ICP最好有自己的网络,包括DNS服务器, 网站等,而不是其他网站的虚拟主机用户。
传输层:进行可靠传输,流量控制,不可靠传输。
网络层:负责选择网络传输最佳路径,规划IP地址。 数据链接层:定义数据帧的开始和结尾(透明传输/差错校验)。 物理层:定义网络设备接口标准,规定电器标准。 意义: 1. 按照OSI规范生产,不同厂家产品可相互通信 2. 网络排错方便
1.1.2 TCP/IP协议
1.1.2 TCP/IP协议
5类IP地址 分类 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范围 数量 前8位表示网络地址, 1.0.0.0— 后24位表示主机地 127.255.255.255 址 前16位表示网络地 址,后16位表示主 机地址 前24位表示网络地 址,后8位表示主机 地址 不分网络地址和主 机地址 不分网络地址和主 机地址 128.0.0.0— 192.255.255.255 192.0.0.0— 223.255.255.255 224.0.0.0— 239.255.255.255 240.0.0.0— 255.255.255.255 -
负责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应用 层
负责实现一切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功能
1.1.2 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e,传输 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当计算机通过Internet 相互进行通信时,使用的协议就是TCP/IP协议。 TCP/TP协议簇:TCP/IP协议指的是一堆协议相互配合所形成 的协议簇,仅仅使用其中比较有名的两个作为代表来进行命名。 TCP/TP的分层:TCP/IP 协议的各层分别为主机至 网络层、互联网层、传输 层、传输层、应用层。 应用层
03
IP地址:为实现各个主机之间的通信,每台计算机都必须由一 个唯一的网络地址,以保证传输资料时不出现混乱,所以,在 In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这个地址 叫做IP地址,即用Internet协议语言标识的地址。
为了便于记忆,将IP地址分为4组,每组8位,由小数点分开,用4 个字节来表示,而且,用点分开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255。 例如:192.168.0.1/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考虑不同规模网络的需要,IP协议将32位地址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地 址级别,并定义了5类地址:A~E类。 其中A类、B类、和C类这三类地址用于TCP/IP节点,其它两类 D类和E类被用于特殊用途。 A、B、C三类IP地址的特征:当将IP地址写成二进制形式时, A类地址的第一位总是O,B类地址的前两位总是10,C类地址 的前三位总是110。
A类
B类
C类 D类
E类
-
1.1.2 TCP/IP协议
04
域名:TCP/IP协议簇中包含一个域名服务(Domain Name Service, DNS)。该服务器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 计算机和网络服务。
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域名 域名解析 计算机名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或结点的名称,另一部分是 组织的名称,两部分用@来分隔。如:3550609227@ 名称的组织部分又通常被划分为一些字部分,由小圆点(.)隔开,以 反映组织的名称、类型、所在国家等。 IP地址
1.3 注册域名
1.3.3 注册域名的步骤
1.选择注册服务机构
打开CNNIC官网,选择下方“注册服务机构查询”。
1.3 注册域名
1.3.3 注册域名的步骤
2.查询域名
1.3 注册域名
1.3.3 注册域名的步骤
3.注册域名
1.3 注册域名
个人主 页空间
TCP/IP简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
主机 至网 络层
将数据从主机发送到网络上,负责实际数据的传输
互联 网层
负责网络间的寻址、数据传输
传输 层
1.1.3 万维网
1. WWW和浏览器的基本概念
浏览器实际上就是用于网上浏览的应用程序,其主要作用是显示 网页和解释脚本。
Chrome
Firefox
Internet explorer
Opera
Safari
搜狗 浏览器
360 浏览器
1.1.3 万维网
2.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是“统一资源定位器”的英 文缩写。Internet上的每一个网页都具有一个唯一的名称标识,通常 称为URL地址。
4. 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
网页是WWW的基本文档,它是用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置标语言)编写的。 HTML严格来说不是一种标准的编程语言,它只是一些能让浏览器看 懂的标记。 当网页中包含正常文本和HTML标记时,浏览器会“翻译”由这些 HTML标记提供的网页结构、外观和内容的信息,从而将网页按设计者的 要求显示出来。
2.“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
1.3 注册域名
1.3.2 注册域名注意事项
3.关于法律纠纷
当域名出现纠纷时,按照管理规定,CNNIC的做法是:CNNIC不负 责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商标管理部门查询用户域名是否注册商标或 企业名称相冲突,是否侵害了第三者的权益。任何因这类冲突引起的纠纷, 由申请人自己负责处理并承担法律责任。
1.1.3 万维网
6.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指定的计算 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 务的系统。
1.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应用程序的设计主要分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与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B/S),并逐渐由前者向后者进行过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