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影像技术学 普通X线摄影基本知识
影像技术学 普通X线摄影基本知识
➢ 用于肺部、隔上肋骨、胸椎侧位等。
深呼气后屏气
➢ 使膈肌上移,增大腹腔上下径线,减小腹腔前 后经线。
➢ 用于膈下肋骨、腰椎、腹部、骨盆等摄影。
五、X线摄影的优缺点
透视
优点
缺点
✓简便、经济、省时
✓同时观察形态和功 能,多角度观察
✓点片
✓检查时间长
✓受辐射剂量高于摄片检查, 1次前方向 • 背掌方向
摄影方向
冠状方向
R
L
躯干:左右方向,右左方向
四肢:内外方向,外内方向
上下方向(轴)
背底方向
摄影方向
切线方向:中心线与病灶边缘相切 斜射方向:中心线与被检体矢状面呈角度
➢ 正位 ➢ 侧位 ➢ 斜位 ➢ 轴位 ➢ 水平位 ➢ 其他
摄影方位
1、正位:被照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平面平行
立位 坐位 半坐位:坐姿,背部后倾斜 卧位
➢ 仰卧位:背部贴摄影床 ➢ 俯卧位:腹部 ➢ 侧卧位
✓ 左侧卧位:身体左侧贴摄影床 ✓ 右侧卧位 斜位:身体长轴与探测器成角度
摄影方向
摄影方向:中心线入射被照体的方向
✓ 矢状方向 ✓ 冠状 ✓ 上下 ✓ 斜射
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
➢ 前后方向 • 掌背方向
在日本 X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每年新增癌症 病例中3.2%由这两种检查所致。
14 12 10
8 6 4 2 0
吸烟
肾脏CT
肝脏CT 泌尿X线检查
腰椎X线检查
每万人死亡概率
胸部X线检查
对生育的影响
男性
➢ 精子减少:中度 15-20 cGy;明显 50 cGy;严重 100 cGy;消失 200-600 cGy
✓明室
X线摄影
优点
缺点
1. 空间分辨率高,细节显 1. 检查区域受胶片(探
示清晰
测器)限制
2. 观察对比度小的组织, 优于透视
3. 永久记录,长期保存
2. 不能动态观察
3. 只能将三维立体结构 显示在二维照片上
4. 接受的X线剂量低于透 视
4. 检查费高于透视
六、X线技术 利弊权衡
X线技术:利弊的权衡(1)
现代医学已经离不开影像学 放射学、介入放射学等医用辐射成为公众所受各种电
离辐射的最大的人工来源
2000年全球医用X线检查集体剂量年度分析
头部摄影 腹部摄影 血管造影
其他
骨骼摄影 胸部摄影
CT 消化道造影
X线摄影:利弊的权衡(2)
近年来全球总X线剂量急剧增加
多层螺旋CT的应用和多项影像技术的应用(如心脏 冠脉检查)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一、解剖学基准线
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双眼平视前方,双下肢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 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
解剖学方位
Axis, plane
axis
frontal axis sagittal axis vertical axis
plane
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
4、轴位:中心线与被照体长轴平行
✓ 髌骨、跟骨
5、水平位:中心线平行于地面
*
四、呼吸运动方式的运用
平静呼吸
✓ 自然状态下呼吸,不对被检者作专门强 调。
✓ 远离胸腹部体位的摄影。
吸气后屏气
✓ 正常吸气后屏气。头、肩、骶尾椎侧位。 ✓ 不受呼吸运动影响而发生移位。
深吸气后屏气
➢ 使肺内含气量增加,膈肌下移,肺组织暴露范 围增大隔上肋骨及胸椎显示较多。
sagittal plane
median sigittal plane
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
关节运动
屈伸:绕冠状轴使两骨靠近、角度减小的运动称 为屈,反之为伸。
内收、外展:绕矢状轴使骨向躯干或正中线靠拢 的运动称为内收,反之称为外旋。
旋转:绕垂直轴使骨前面向内侧旋转称为内旋, 反之称为外旋。
➢ 不育:暂时(12-15个月) 200-300 cGy;短期 (15-24个月)400-500 cGy;永久不育 大于500600 cGy
女性
➢ 卵巢一次性受照射剂量250-600 cGy或分次照射总 量达600 cGy,可造成终生不育
七、影像学技术发展
Brain MRI image
薄层锥形线束扫描,降低了X线剂量的使用率 接受CT检查的患者急剧增加
X线摄影:利弊的权衡(3)
辐射剂量增加带来的风险
辐射诱导癌症和其他因素导致死亡的概率 对生育的影响
辐射诱导癌症和其他因素导致死亡的概率
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15个 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 断出的癌症病例中0.6%由影像学检查所致
(三)、摄影距离
A
B
D
C
A. 焦-片距:X线焦点--胶片
B. 焦-台距:X线焦点-- 摄影床
C.问焦题-物1、距焦:-X片线距焦:点-四- 被照体 D.肢物80-片c距m:,被胸照片体1--.5胶片
m,心脏大血管2 m。 为什么?
问题2、物-片距:多 大的物-片距好?
三、X线摄影体位、方向
摄影体位
前后位:中心线从前向后
后前位
2、侧位:被照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平面垂直
3、斜位:被照体冠状面与探测器成角度
右前斜位(RAO) 左前斜位(LAO) 右后斜位(RPO) 左后斜位(LPO)
(1)、右前斜位(RAO):身体右前部贴近探测器
(2)、左前斜位(LAO):身体左前部贴近探测器
(3)、右后斜位(RPO):身体右后部贴近探测器 (4)、左后斜位(LPO):身体左后部贴近探测器
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
(一)、头颅体表定位线
听眶线:外耳孔上缘---眶下缘, 人类学基准线听眦线:外耳孔中点---眼外眦
听眉线:外耳孔中点---眶上缘
听鼻线:外耳孔中点---鼻前棘
瞳间线:两瞳孔连线 眶下线:两眶下缘连线
(二)、摄影用线
中心线:X线束中居中心的一条线 斜射线:X线束中除中心线以外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