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湄洲岛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及对策07地理070904006 林婷茹湄洲岛不但是朝拜圣地,也是国家旅游度假区。
这里拥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和滨海风光,一年四季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海水如玉、碧绿洁净,滩平沙细、海阔天空,全岛有长达20余公里的金色沙滩、鹅尾奇石、湄屿潮音、日纹观涛等30多处景观。
特别是夏季,这里醉人的海天一线,迷人的沙滩风情,沁人的清凉岛气,更是让游客趋之若鹜。
在为期两天半的湄洲岛实习过程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前篇一律的妈祖护身卡、贝壳项链、手机挂饰、翡翠手镯等旅游纪念品。
然而,除了妈祖平安卡外,其他的旅游纪念品在其他地方比如厦门也可以买到。
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湄洲岛的旅游纪念品吸引力是有限的。
1湄洲岛旅游纪念品的种类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
有人比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典雅华丽,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旅游纪念品种类非常多,有木雕工艺品,桦树皮工艺品,麦秸工艺品,贝壳工艺品等。
湄洲岛上有丰富的妈祖旅游纪念品,包括妈祖木像、妈祖纪念币、妈祖旗、香袋、宫灯、挂坠、妈祖邮票、妈祖纪念币、纪念章、护身金卡、妈祖像金镶玉、妈祖像水晶、妈祖字画书刊、妈祖故事明信片、兴化风光旅游推荐册、妈祖卡通电影光碟、妈祖服、妈祖鞋等。
2 湄洲岛旅游纪念品发展现状有调查显示,54%的游客认为旅游中的购物是种快乐,不买点东西反而很闷。
但另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处于20%左右,而世界旅游发达国家购物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至60%。
北京市旅游局也曾对北京43个旅游景区景点进行过调查。
调查显示,平均每位国内外游客在景区的购物花费只有1.61元,而赴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平均购物消费为1781美元。
如此巨大的购物反差,不禁让国人感叹国内的旅游纪念品匮乏。
作为联系国内外妈祖民间信仰的纽带,湄洲岛的旅游纪念品也局限于妈祖文化本身,对于其他产品,如海产等的开发力度不够,无法形成规模销售网点,很多都还是沿街叫卖或者在游客集中的酒店、宾馆、码头出入口站零星站点。
这对湄洲岛的整体印象是个不利的因素,影响到岛的形象、治安及卫生环境。
另外湄洲岛的旅游纪念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趋同性,严重影响旅游纪念品的创新。
3 制约湄洲岛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因素“天下妈祖,祖在湄洲”,湄洲岛以其独一无二的“海神”文化——妈祖文化而扬名海内外。
湄洲天后宫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的祖庙,湄洲祖在海外,特别是在台湾有着广泛的影响。
妈祖信徒2亿多人,其中仅台湾就1600多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
湄洲岛被誉为“东方麦加”,一年四季,前来湄洲岛妈祖庙进香朝拜的国内外香客游人达百万人次。
目前,妈祖文化已形成湄洲岛的一大资源优势,成为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纽带、岛开发建设的重点。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落后的乡村景观,犹如湄洲岛的原始部落一般,不为人知。
妈祖文化旅游,并没有在实际意义上为湄洲岛原住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绝大多数村民眼中,旅游发展与否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1旅游收入分配不均,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费用屈指可数,为其根本原因现在人们看到旅游业中最赚钱的就是控制资源,比如山水、村寨、土地等,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
很少有资金投入纪念品,因为相比之下,纪念品利润太小。
而岛上主要经济收入分配呈“三足鼎立”之势:妈祖祖庙董事会、湄洲岛管委会和湄洲镇政府。
妈祖董事会每年收到的信徒捐款数额是最多的,使其成为湄洲岛最富有的集团。
但对于这笔巨大数额的收入,他们只能用来建庙宇,并不能直接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
其次,湄洲岛管委会对每个外来游客收入岛费50元,对每个当地住民进岛收费5元,为其带来可观的收入。
但这些所谓的“入岛费”只是对个别部门起推动作用,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湄洲岛经济的发展。
而湄洲镇政府,只能从地方上收取一些其他的费用作为其财政支出。
由于该岛的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发展不起来,而服务业的收入又多被前面两个集团纳入囊中,因此其可征税的地方是少之又少。
这样一来,湄洲岛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更得不到坚实有力的物质保障。
同样,也制约了湄洲岛旅游业的发展。
3.2权利的分配不均,政府、管委会等组织不重视,也是造成湄洲岛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镇政府的财政收入稀少,掌握的实权不多,这样一来,可用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资金也就屈指可数,几乎为零。
旅游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购物的重要内容就是旅游纪念品。
大凡游客每到一地旅游,都会选择购买具有当地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
但是湄洲岛目前旅游纪念品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还处在“蒙昧”状态。
旅游纪念品应该是湄洲岛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应是其旅游开发重点内容之一。
政府和管委会应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联手把包括旅游纪念品在内的旅游商品发展规划纳入到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3.3湄洲岛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旅游纪念品开发专业人才匮乏“我国的旅游产品档次低,不是没有资源,而是缺乏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专业人才。
”云南大学丽江旅游文化学院艺术系主任刘春说,我国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远远跟不上旅游产业的发展。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湄洲岛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旅游纪念品的认识就是工艺品,很多旅游纪念品是从现成的工艺品中派生出来的,缺乏创造性,各地都是雷同的、大众的、没有创新的产品。
由于岛内青壮年几乎都外出务工,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岛上居民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旅游纪念品开发专业人才匮乏,科研力量薄弱,许多地方从事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人,大多没有受过旅游专业的教育,多为半路出家。
一些中低档的旅游纪念品由一些小企业来完成,生产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这些企业技术和设计能力有限,产品做工粗糙,档次较低,有的甚至以次充好,使游客购物没有安全感。
这也成为湄洲岛旅游纪念品无法得到壮大的制约因素。
4 探索发展对策,加快湄洲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程4.1重视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4.1.1进行市场信息调研工作利用湄洲岛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广为调查了解海内外不同层次游客旅游购物的不同兴趣、爱好和需求及其变化情况,掌握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信息,及时组织厂家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
4.1.2根据客源安排纪念品开发档次鉴于目前湄洲岛的客源以国内为主,游客的旅游购物支出水平不高,因而,旅游纪念品的档次应以中、低档为主。
同时,为满足每年数十万人次的湄洲岛观光游览、寻根访祖、朝圣的港澳台胞和国外其他游客的购物需求,适量开发高档纪念品也是有必要的。
但要防止片面追求产销“高档”、“大件”纪念品的倾向产生。
4.2加强宣传,提高旅游纪念品的知名度4.2.1重视宣传队伍的建设,增加经费投入要提高旅游纪念品的知名度,需要一支精悍有力的宣传推销队伍。
通过培训学习和工作实践,努力提高队伍人员的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要求他们熟知相关旅游纪念品的特色、用途及制作方法。
并学会针对各层次游客的不同购物心理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推销。
同时要保证投入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滥支和挪用。
4.2.2运用多种形式、手段,多方宣传推销纪念品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运用纪念品广告、橱窗陈列、音像录放等多种手段,广向海内外宣传推销湄洲岛旅游纪念品。
通过举办“商品展销会”、“美食节”等活动,在展销纪念品的同时,现场制作工艺品和烹饪美食,此类宣传与推销结合的形式,能更好的引起游客尝试并购买的欲望。
要发挥导游和商店服务员的宣传作用,在热情、细致、周到接待国内外游客的同时,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湄洲岛旅游纪念品和美食的特色及制作烹饪方法,吸引他们选购满意的纪念品。
4.2.3改进纪念品包装,增强商品吸引力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装潢,直接影响商品销售的创收。
湄洲岛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装潢水平,至今仍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要进一步组织力量,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包装装潢技术和经验,改进和提高纪念品的包装装潢水平,做到既方便游客携带,又体现湄洲岛“海滨邹鲁”的地方风格。
通过构思新颖、图文并茂、富有时代气息的设计,把湄洲岛“妈祖文化”及岛屿风光等诸多的迷人景色和荟萃人文景观,生动地反映于纪念品的包装装潢之中,以此来吸引和招徕更多的游客光顾湄洲岛的旅游纪念品。
4.3合理布局,扩大销售网点旅游购物网点的布局直接影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湄洲岛的景区开设的旅游纪念品供应点少,且集中分布于旧庙旁边的购物街。
有的著名旅游点,尚无设置像样的旅游纪念品店。
如此现状,既不便游客的购物,也不利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各方面兴办旅游纪念品店和摊点的积极性,并对纪念品供应点进行合理的布局。
要以方便游客购物为原则,合理布局纪念品供应点。
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建设购物点4.4强化技术,提高旅游纪念品竞争力湄洲岛旅游纪念品开发起步较晚,以其每年的游客人数来看,还是拥有广阔市场的。
目前,湄洲岛生产旅游纪念品的厂家和技术人员稀缺,为加快湄洲岛旅游业的发展步伐,迫切需要改变技术力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的现状。
各级旅游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把加强旅游纪念品生产技术队伍的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这支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要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充分发挥名师巧匠的技术骨干作用,要继承发扬传统技艺并不断开拓创新。
5 小结旅游纪念品只有旅游者购买并使用以后,其文化价值才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体现。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是直接为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的需求,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旅游纪念品开发对旅游地来讲是地域文化的开发,更是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者购买的不仅仅是地域文化符号,更重要的是地域文化符号背后的旅游经历和文化情怀。
湄洲岛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对湄洲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将是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