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梁桁架施工方案

环梁桁架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2.1工程概况 (1)2.2施工项目的名称、规模、使用功能、结构设计特点、几何特征: (1)2.3施工方法及其要求: (1)2.4工程量: (2)3施工准备: (2)3.1技术准备: (2)3.2人员准备: (2)3.3环境要求: (2)3.4机械准备: (2)3.5机具准备: (2)3.6材料准备: (3)3.7材料准备: (3)3.8安全工器具: (3)3.9工序交接: (3)4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3)4.1施工程序: (3)4.2施工方法及步骤: (3)5作业质量保证措施及要求: (6)6作业安全保证措施及要求: (8)7附图、附表: (9)8强制性条文执行1、编制依据1.1冷却塔几何尺寸图 F542S-S0402-04;1.2斜支柱几何尺寸图 F542S-S0402-07;1.3筒壁牛腿布置及结构配筋图 F542S-S0402-16;1.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 SDJ69-87;1.5《电力建筑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一部分、土建工程DL/T5201.1-2005;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1.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1.8《电力建设安全操作规程》 DL5009-2002;1.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1.10《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JGJ81-91;1.11《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573-20102、工程概况及工程量2.1工程概况华能大庆2×350mw热电联产项目新建工程4000m2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

冷却塔环梁底中心半径为:R=36.871m,环梁底中心标高+7.300m,环梁底厚度650mm。

每座塔环梁三节砼量约571.62m3。

2.2施工项目的名称、规模、使用功能、结构设计特点、几何特征:4000m2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为105m高,环梁底中心半径R=36.871m,环梁底中心标高+7.300m,双曲线型,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F300 W8。

±0.00m 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48.00m。

1#、2#冷却塔环梁采用桁架施工。

在环梁底布置4圈[18作为环梁荷载的横梁,[18用对拉螺栓和抱箍连接,全部支承静、动荷载。

施工平台采用三角架系统,内外布置。

内外三角架上设置走台板及跳板。

整个桁架连续布置一圈。

2.3施工方法及其要求:采用施工的方法为:斜支柱采用单根预制吊装的方法,环梁采用桁架和钢支撑的方法。

施工工期: 1#冷却塔2011.4.3-2011.4.202#冷却塔2011.4.15-2011.5.52.4工程量:内外三角架系统各需约773*2副;槽钢[18( 5.741m,40根、L=5.792m,40根、L=5.644m,40根、L=5.695m,40根)共计160根;角钢:∠56*5(L=1.2m,240根、L=0.969m,560根、L=抱1.245,240根、L=0.987m,200根、L=0.736m,640根、L=0.939m,200根)共计:1280根;箍为160副;M16螺栓为7880个,M20螺栓为504个等。

砼量为571.62m3。

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按此施工方案内容进行技术、安全、质量等交底,所有相关人员均需参加,并履行签字手续。

施工组织完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安全人员到位齐全。

底板放线及定位准备好,并经验收合格。

3.2人员准备:生产经理1人;技术人员1人;质检人员1人;安全人员1人;测量工1人;起重工约10人;铆焊班约6人;架子工约10人;钢筋工20人;木工约30人;水泥工约10人;搅拌站约4人;电工约2人;力工10人其它配合工种齐全,完成各工种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架子搭设需专业架子工进行。

3.3环境要求:施工现场清理干净。

道路畅通无阻,有灰尘时,要进行洒水降尘。

运输时,禁止洒落在地面上,或安排人员进行及时清理。

环基混凝土施工完毕,底板施工完毕,经评定合格,天气良好。

严禁雷雨天及大雾天、五级风(包括五级)以上天气施工。

3.4机械准备:钢筋切断机2台、弯曲机2台、套丝机1台、木工多用机床1台、碰焊机1台、搅拌站1座、汽车泵1台、2台灌车等准备就序,25T汽车吊1台。

机械设备达到正常使用条件。

3.5机具准备:施工前,斜支柱柱墩已浇灌完毕,可以开始组装桁架,电焊机三台运输到塔内,电源及线路布置完毕,各施工人员齐全,吊装用的各绳卡、工具等准备齐全。

测量仪器及其他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

各杆件及半成品件加工完毕。

60*80木方准备齐全,振捣器4台和振捣棒10台,筒壁1350×1000模板及三角架系统准备齐全。

常用工具准备齐全。

3.6材料准备:环梁用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多层板、60*80木方等材料准备齐全。

3.7材料准备:1KG线坠一个,水准仪一台,经纬仪2台,100m钢盘尺4把,5m钢卷尺约干把,塔尺、标杆等相应的配套器具等。

但所有用于测量的仪器、仪表、工具及搅拌站计量系统均必须经市技术监督局有关计量单位检测合格,有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8安全工器具:安全带,口哨、红绿旗,安全标识牌若干等。

安全栏杆及安全网齐全。

3.9工序交接:定位尺寸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后进行交接。

环梁底模标高及半径验收合格,钢筋绑扎验收合格,模板半径及标高验收合格。

交接时,上一道工序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4.1施工程序:4.1.1组装程序测量支点标高→复测抱箍定位点→用吊车把外侧[18安装就位→用吊车把内侧[18安装就位→找正找平→上内外三角架系统形成平台。

4.1.2环梁施工程序:找标高铺设底模→绑扎钢筋→支设第一节模板找正→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拆除内侧模板→绑扎第二节钢筋→支设第二节模板→组装三角架系统找正→浇筑第二节混凝土→依此类推。

4.1.3桁架拆除程序拆除走台板及环向连接件→拆除三角架系统→向下200mm左右临时固定两层抱箍→内外侧桁架下降固定→环梁底模拆除→拆除内侧[18→拆除外侧[18→拆除钢棒抱箍→堵孔。

4.2施工方法及步骤:4.2.1组装斜支柱吊装已完成。

上、下层抱箍在斜支柱吊装前已卡好,特别注意抱箍两边的螺栓一定要拧紧,达到螺栓的最大拧紧程度,不得马虎了事。

等柱墩混凝土浇灌完,利用临时井架进行组装。

此时可以用25T汽车吊吊装已在地面组装好的内外两侧侧桁架,安装就位后,用钢丝绳临时固定,再安装上下两层桁架。

内外桁架用M16螺栓连接固定,总体从一处开始,向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进行组装。

直到形成封闭的一圈桁架。

详见施工技术图。

之后在桁架上组装内外层的连接件,一般采用M16螺栓连接,否则采用焊接连接。

进行内外三角架的组装。

在地面组装三角架水平杆及斜杆形成一榀三角架,施工人员系好合格的安全带,用人工拉上此三角架用M16对拉螺栓内外同时连接。

斜支柱一空一组装,组装后,连接内外水平连接杆件,内外、上下层[18用M20对拉螺栓拧紧。

最后形成封闭的三角架系统M14。

铺好内外跳板及走台板,上好内外拦杆。

并栓挂全兜式安全网,形成施工平台。

内侧桁架再找正第一节模板时,在三角架斜支杆处另加一脚手管Ф48*3.5下端支撑在外侧下方[18内,上端用扣件与三角架水平杆件相連,此处不得漏掉。

4.2.2环梁桁架拆除环梁桁架的拆除工作。

此项工作在环梁筒壁施工完第四节以后就可以拆除。

拆除时,拆除走台板及环向连接件,拆除三角架系统。

施工人员系好安全带,均系在[18上,在下层内外[18上面铺设临时走台板,由于临时走台板为斜面,固需在走台板上钉防滑条,并在临时走台板[18之间设防左右卡档,以防滑出。

此时,施工人员站在临时走台板上进行拆除三角架系统。

先拆除对拉螺栓,内外应同时进行。

并用麻绳放下运走,运到指定地点堆放。

先拆除上下层抱箍,并把上层抱箍临时固定在向下200mm左右处,并固定好,并把外侧上下桁架用钢丝绳临时固定。

放置在临时固定的上层抱箍上,同样内外对拉,螺栓拧紧。

而后进环梁底模及三角架系统的拆除,拆除内侧上下层[18用吊车系好内侧上下层[18,地面人员配合两端系好Ф20麻绳防止桁架向塔中心方向过大的摆动。

施工人员站在外侧上下层桁架上,松开斜支柱处的对拉螺栓M20,完后进行上层[18的拆除,最后利用吊车拆除、外侧上下层[18和抱箍。

拆除时,利用25T吊车配合,小件利用人工拽麻绳的方法进行拆除。

同时不得向下抛投任何物件。

4.2.3模板工程4.2.3.1铺设环梁底模板桁架及环梁底部的杆件全部安装完毕后,需按附图在环梁底铺设径向60*80木方,每根木方两端,用三角木块铁钉钉牢固,防止木方下滑。

以保证其不沿径向移动。

然后在木方环向铺设径向环梁底模板,厚为15mm的高压多层复合板,沿环梁底的设计半径铺设成为环向底模,与环向木方用铁钉钉在一起以免滑动。

同时外侧用8#铁线绑扎加固。

特别注意:在铺设环梁底模时,60*80木方在环梁中心及柱头处的高度不一致,请工地必须按标高进行实测实量,确定木方的实际高度后,方可固定,确保环梁底模平整,标高一致。

环梁底模采用高压多层复合板,加工时要实地放样,为保证环梁底的施工质量,底板模铺设前需对斜支柱顶预先进行凿毛处理,超高部分凿除,采用角向机合金钢片从底模表面起标记斜支柱的保护层35-40mm处割印。

再凿掉上面部分,用力向上。

严禁出现烂脖子现象。

斜支柱顶眼镜模现场根据实际放样制作。

底板铺设时对缝严密,缝上表面用透明胶带纸封缝,做到平整光洁,无损坏现象。

4.2.3.2风筒模板配制第一节外模采用1350×1000模板竖向布置,内侧筒壁及牛腿采用高压多层复合板横向布置;第二节采用。

内外模采用1350×1000模板竖向布置,第三节外模采用1350×1000模板竖向布置,内侧筒壁及牛腿采用高压多层复合板横向布置。

4.2.3.3模板支设模板安装时首先按标高及斜尺寸拉尺,斜半径根据情况给定。

用红铅油标识间距1000mm处,斜支柱部位处致少两点,标出内、外及中轴线处。

外模板按标识组织模板,并用三角木块铁钉固定。

牛腿处内侧模板也按环梁内侧半径向径向方向返尺寸,同样也用红铅油标识。

牛腿模板按标识组织模板,并用三角木块铁钉固定。

筒壁牛腿部位内侧模板采用吊模方式,底部与外模板用对拉螺栓连接牢固。

上端与外模用Ф12“槽形”卡住控制壁厚,找正完后用脚手管与桁架相连。

外侧模板用加减丝相连找正。

内侧模板也用加减丝相连找正,控制好上口壁厚是关鍵,误差在2mm以内。

第一~三节外模和第二节内模采用1350×1000定型钢模板。

第一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支设第二节按筒壁1350×1000型模板支设,第一节和第三节内模及牛腿采用木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