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架空杆路施工规范

架空杆路施工规范

2 杆路工程立杆2.1.1 电杆洞深应符合表的规定,洞深偏差为±50mm。

表2.1.1 电杆洞深表注:1.本表适用于中、轻负荷区通信线路。

重负荷区的杆洞深度应按本表规定值另加100~200mm。

2.12m以上的特种电杆的洞深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实施。

2.1.2 按设计规定的杆距立杆。

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为35~40m,郊区杆距为45~50m。

2.1.3 竖立电杆应达到下列标准:1.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

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

2.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

水泥电杆的内移值为100~150mm,木杆内移值为200~400mm。

因地形限制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3.终端杆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

接杆2.2.1 应按设计规定的长度、方式、方法进行电杆接长。

2.2.2 水泥杆接杆必须采用“等径水泥电杆”叠加接长,两杆间用法兰盘或钢板圈接续。

2.2.3 本杆接杆杆高在12m以下(轻负荷的电杆杆高15m以下)时可采用单接杆;超过12m(轻负荷的电杆杆高15m以上)时应采用品接杆。

2.2.4 木杆接杆应符合下列规定:1.杆身挺直、径差较小、表面无大节疤;2.下节杆的梢径不得小于上节杆的梢径;3.单接杆的下节梢径不得小于上节杆根径的四分之三。

2.2.5 木杆的单接杆、品接杆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2.5-1 单接杆图图品接杆图杆根装置2.3.1 水泥电杆杆根装置应用混凝土卡盘,以“U”字形抱箍固定。

卡盘、抱箍型号、规格见附录B。

木杆杆根装置应用横木,以4.0mm钢线缠绕固定。

2.3.2 直线杆路电杆杆根装置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线路应按设计规定装置,无明显规定时应装在线路的一侧,但相邻杆均设杆根装置时,应交错装设。

2.杆距长度不等时应装在长杆档侧。

2.3.3 角杆、终端杆杆根装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装置应装在拉线方向的反侧,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

2.双装置的下装置应装在电杆拉线侧,上装置应装在拉线方向的反侧;上下装置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

3.电杆杆根装置位置偏差应为±50mm。

2.3.4 卡盘式杆根装置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横木式杆根装置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负荷较大的电杆或土质松软的地方采用杆根垫木,其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3.4-1 卡盘式杆根装置图图木杆横木装置图图木杆杆根垫木捆扎图拉线2.4.1 拉线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拉线扎固方式以设计的材料为准进行实施。

2.4.2 靠近电力设施及热闹市区的拉线,应根据设计规定加装绝缘子。

绝缘子朝上的拉线上部长度应适量,但绝缘子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2m以上。

拉线绝缘子的扎固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4.2 拉线绝缘子的扎固图2.4.3 人行道上的拉线宜以塑料保护管、竹筒或木桩保护。

2.4.4 拉线上把与水泥电杆应用抱箍法结合;拉线上把与木杆可用捆缚法结合。

2.4.5 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上把在电杆上的装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杆上只有一条电缆吊线且装设一条拉线时,应符合图2.4.5-1要求的方式之一选用。

图2.4.5-1 单条拉线装设位置图2.杆上有两层电缆吊线且装设两层拉线时,应符合图3.4.5-2要求的方式之一选用。

图2.4.5-2 双条拉线装设位置图2.4.6 拉线上把的扎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另缠法。

应符合图2.4.6-1的要求,缠扎规格见表。

图2.4.6-1 拉线另缠法图电杆种类拉线程式缠扎线径(mm)首节长度(mm)间隙(mm)末节长度(mm)留头长度(mm)留头处理木杆或水泥杆1x7/10030100100用1.6mm钢线另缠5圈扎固1 x 7/150********1 x 7/150********2 x 7/150********2 x 7/150********2 x 7/200301501002.夹板法。

7/拉线上把夹板法应符合图2.4.6-2的要求;7/拉线上把夹板法应符合的要求;7/拉线上把夹板法应符合图的要求。

3.卡固法。

应符合图2.4.6-5的要求。

4.上述三种方法,规格允许偏差±4mm,累计允许偏差10mm。

图2.4.6-2 7/拉线上把夹板法图图2.4.6-3 7/拉线上把夹板法图图2.4.6-4 7/拉线上把夹板法图图2.4.6-5 拉线上把卡固法图2.4.7 各种拉线地锚坑深应符合表的规定,偏差应小于50mm。

坑深土质(m)分类拉线程式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2.2mm7/2.6mm7/3.0mm2X7/2.2mm2X7/2.6mm2X7/3.0mm上2V型X7/3.0mm下12.4.8 拉线地锚的横木或水泥拉线盘的规格应符合表的要求。

表2.4.8 水泥拉线盘及地锚坑横木规格表单位:mm拉线程式水泥拉线盘长x宽x厚铁柄直径地锚钢线程式股/线径横木根x长x直径7/500x300X150167/(或7/)单条双下1x1200x1807/600x400X150207/(或7/)单条双下1x1500x2007/600x400X1207/单条双下1x1500x2002.4.9 一般地锚出土长度为600mm,三条六下地锚出土长度为800mm,允许偏差为+50~-300mm。

2.4.10 拉线地锚的实际出土点与规定出土点之间的偏差不大于50mm。

2.4.11 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横木)应与拉线垂直。

2.4.12 埋设拉线地锚的出土斜槽,应与拉线上把成直线,不得有扛、顶现象。

2.4.13 拉线中把与地锚连接处应按拉线程式加装拉线衬环,衬环应装在拉线弯回处。

2.4.14 拉线中把夹固、缠扎规格应符合表的要求,外形应符合图,2的要求。

表2.4.14 拉线中把夹、缠规格表单位:mm图2.4.14-1 拉线中把缠扎图图2.4.14-2 拉线中把夹固图2.4.15 高桩拉线的副拉线、拉桩中心线、正拉线、电杆中心线应成直线,其中任一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50mm,并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4.15 高桩拉线图2.4.16 吊板拉线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4.16 吊板拉线图2.4.17 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250mm,距屋沿不小于400mm。

撑木2.5.1 装设撑木应符合下列规定:1.撑木加设杆根横木,埋深应不小于600mm,距高比应不小于。

2.撑木装设位置:电缆线路应装在最末层电缆吊线下100mm处。

3.撑木与电杆结合处应将撑木顶端以直径分,锯成2/5和3/5各一面,其中2/5面应与电杆中心线成直角,3/5面为贴杆面,应锯削成复瓦形槽,以适合与电杆结合,撑木槽应与电杆紧密贴实。

4.撑木与水泥杆的结合规定应符合图2.5.1-1的要求,撑木与木杆的结合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5.1-1 水泥电杆撑杆图图木杆撑杆图2.5.2 地撑木与电杆结合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5.2 地撑杆图避雷线和地线.2.6.1 避雷线和接地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

2.6.2 电杆装设避雷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电杆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装设规格应符合图3.6.2-1的要求。

图2.6.2-1 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水泥电杆避雷线安装图2.水泥电杆无预留避雷线穿钉的装设规格应符合图2.6.2-2的要求。

图2.6.2-2 无预留避雷线穿钉的水泥电杆避雷线安装图3.利用拉线做避雷线的装设规格应符合图2.6.2-3的要求。

钢线4道图2.6.2-3 利用电杆拉线做避雷线安装图4.木杆上装设避雷线可直接用卡钉钉固,卡钉间距离为500mm。

5.在与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交越处,两侧木杆上的避雷线安装规格应符合图3.6.2-4的要求。

图2.6.2-4 放电间隙式避雷线安装图2.6.3 避雷线的地下延伸部分应埋在离地面700mm以下,延伸线(4.0mm钢线)的延伸长度及接地电阻要求见附录C。

2.6.4 光(电)缆吊线直接入地或接地线安装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光(电)缆吊线利用拉线做接地线的安装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光(电)缆吊线利用预留地线穿钉安装避雷线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6.4-1 光(电)缆吊线直接入地式地线安装图图2.6.4-2 光(电)缆吊线利用拉线做地线安装图图2.6.4-3 光(电)缆吊线利用预留地线穿钉做地线安装示意图2.6.5 光(电)缆吊线的接地电阻值见附录D。

同轴电缆的户外放大器、分支器、钢绞线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号杆2.7.1 号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

2.7.2 号杆的字或牌的高度,最末一个字或杆号牌下边缘应距地面 2.5m,杆号应面向街道。

2.7.3 在同一个局的交换区内,应采用同一种方法书写或钉牌。

架空吊线2.8.1 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一般情况下距杆顶不应小于500mm,在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250mm。

2.8.2 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与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以及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附录E、附录F、附录G的要求。

2.8.3 吊线夹板在各电杆上的位置宜与地面等距,坡度变化一般不宜超过杆距的%,由于地形等限制也不得超过杆距的5%。

在特殊情况下,当吊线坡度变更为杆距的5%~10%时,吊线应加装仰角辅助装置,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或加装俯角辅助装置,规格应符合的要求。

图2.8.3-1 电缆吊线仰角辅助装置图图2.8.3-2 电缆吊线俯角辅助装置图2.8.4 杆路上架设第一条吊线时,应设在杆路的车行道反侧或建筑物侧。

2.8.5 在同一杆路架设两层吊线时,两吊线间距为400mm。

2.8.6 电缆吊线的原始垂度应符合表的要求。

在20℃以下时允许偏差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10%;在20℃以上时,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5%。

表2.8.6-1 无冰凌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表2.8.6-2 轻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表2.8.6-3 中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表2.8.6-4 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2.8.7 吊线在直线杆上的固定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8.7 吊线固定图2.8.8 吊线接续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两端可选用钢绞线卡子、夹板或另缠法,但两端必须用同一种方法处理。

图2.8.8 吊线接续图2.8.9 在电杆合力侧的角杆上的吊线需加装吊线辅助装置。

角深在5~10m时吊线辅助装置应符合图的要求,角深在10~15m时吊线辅助装置应符合图的要求,水泥杆角杆辅助装置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2.8.9-1 角杆吊线辅助装置之一图2.8.9-2 角杆吊线辅助装置之二图2.8.9-3 角杆吊线辅助装置之三 2.8.10 十字交叉吊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条十字交叉吊线高度相差在400mm 以内时,需做成十字吊线。

2.两条吊线程式相同时,主干线路吊线应置于交叉的下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