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与实践1.认识论是研究( )。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C.先验论D.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6.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8.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学派B.不可知论学派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唯理论学派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1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1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5.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1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 )。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21.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22.“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24.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
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2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7.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29.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3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
A.人类的精神活动B.人类的社会生活·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D.人类的社会实践3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参考答案1.D 2.A 3.B 4.C 5.A6.A 7.C 8.C 9.B 10.C;11.A 12.C 13.B 14.A 15.B16.D 17.A 18.D 19.D 20.A21.B 22.A 23.B 24.B 25.D26.D 27.B 28.C 29.A 30.D31.D 32.B第二节真理与价值1.真理是(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3.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是自然规律C.真理是社会规律|D.真理是正确认识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的客观性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0.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 j。
A.不确定性B.主观性C.相对性D.绝对性1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
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B.真理的无条件性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D.真理不需要检验1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14.真理的内容是( )。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1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A.诡辩论的观点B.经验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17.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1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20.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
】A.逻辑证明B.客观事物C.科学理论D.社会实践2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22.下列对实践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
题目有误A.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C.实践是实现改造世界任务的唯一途径D.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23.逻辑证明是( )。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2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