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轴承单元
轴向游隙分析
轴向游隙(以下简称游隙)是在两内圈小端面贴紧后对外法兰的相对轴向移动量。
理论公式:C=2[(Ri+Re-Dw)Sinæ+di]-Di,
C:轴向游隙
Ri:内沟曲率
Re:外沟曲率
Dw:钢球直径
æ:接触角=cos1 {[Ri+Re-(De-de)/2]/(Ri+Re-Dw)}
di:内圈沟位
Di:外法兰沟心距
由上式可知,装配是通过相关参数:内、外沟径相互差,内圈沟位(沟道到小端的距离),外法兰双沟心距,内、外沟曲率,钢球直径合套从而满足成品游隙要求。
由于相关联的尺寸太多,通常装配时沟位、沟心距、沟曲率都作为不考虑因素(视为常数),只以内、外沟径差而选配保证游隙要求。
由此,为了提高合套率,沟曲率、沟位、沟心距在磨加工时保证它们的一致性是重重之重。
下面以原始游隙为“0”的状态下单独讨论(图解)以上参数的变化对轴向游隙的影响。
1、内、外沟径差对轴向游隙的影响
其它状态不变,假设内、沟径差加大2x(内沟径减小或外沟径加大)如图所见游隙增加2y。
反之游隙减小。
2、沟曲率对游隙的影响
其它状态不变,假设外沟曲率加大r,如图所见游隙增加2y,反之
游隙减小。
同理内沟曲率加大游隙也加大反之亦然。
3、沟位
其它状态不变,假设内圈沟位加大x,如图所见游隙加大2y,反之游隙减小。
外圈沟位(沟心距)它是由金钢滚轮保证一致性,把作为常数不作考虑。
4、钢球对游隙的影响
其它状态不变,假设钢球加大d,如图所见游隙加大2y,反之减小。
综上所述,在保证成品游隙要求的前提下,为了达到更高的合套率,除了改变内、外沟径差以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或减小钢球,再就是在出现游隙偏大的情况下,减小内圈沟位,就是保证内圈高度研磨双端面。
编制:余祖辉 200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