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处理技术
•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5)定影 定影就是把显影过程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的过程。将 停显结束的胶片放入定影液槽中进行定影,在定影最初的 1分钟,应不断提动洗片夹,使定影液与胶片充分接触, 定影液温度控制在16~24℃以内。定影总的时间为“通透 时间”的2倍,所谓“通透时间”是指胶片放入定影液开 始到胶片乳剂的乳白色消失为止的时间。定影通透的时间 与定影的老化程度有关,新定影液定影所需的通透时间短, 随着定影液的使用,药力不断下降,定影所需的通透时间 不断加长,为了保证定影质量,一般将总的定影时间控制 在15分钟左右(通透时间一般小于7分钟),如果15分钟 之内还不能使胶片定影通透,就需更换新的定影液。
0.5~1
5~15 30~60 ─
停显液
定影液 水 ─
充分搅动
适当搅动 流动水漂洗 去除表面水滴后干燥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1)拆片 先将曝光后装有胶片的暗袋表面擦拭干净, 关闭暗室门窗和照明灯,开启安全红灯并调节至 适当亮度,等待几分钟完成暗适应。拆开暗袋, 从增感屏中取出胶片装入洗片夹中。整个过程动 作要轻柔,洗片夹要放置稳妥,防止划伤和折损 胶片。 2)预浸湿 胶片放入显影液槽之前,可在清水槽中预浸 湿一下,使胶片表面润湿,避免放入显影液槽后 胶片表面附有气泡造成显影不均匀。
•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7)干燥 将水洗结束的底片从洗片夹中抽出悬挂在凉片架上自 然凉干,建议不要采用烘片箱烘干底片。 为了防止干燥后的底片产生水迹,在水洗后、凉片干 燥前可进行脱水处理,即把水洗后的湿胶片放入脱水液 (0.3~0.5%的洗洁精加酒精的水溶液)中浸润约5分钟, 然后取出,可使水从胶片表面快速流光,再进行凉片干燥。
5.1.4 胶片处理程序和操作要点
胶片的冲洗过程可分为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 燥五个主要步骤。各步骤的标准操作条件见表5-1。
表5-1
步骤 温度℃ 显影 20±2
胶片处理的标准条件和操作要点
时间min 4~6 药液 显影液(标准配方) 操作要点 预先水浸湿,适当搅动
停显 16~24
定影 16~24 水洗理技术
射线检测的流程从大的方面来讲可分为三个 环节: 1、胶片透照 2、暗室处理 3、底片评定和结果发布 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工序步骤。 暗室处理 的工序过程是:显影—停显—定影—水 洗—干燥。
5.1、暗室基本知识
暗室处理是运用暗室操作技术将被射线曝光后 带有潜影的胶片冲洗成为能在可见光下观察其可见 影像的底片冲洗过程。 底片质量的好坏与暗室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 及操作正确性有关。这就要求射线检测人员要熟练 掌握暗室操作技术,以保证底片的暗室处理质量。
5.1.3药液的配制 4)药液配制时应不停地搅动,以加速溶解。但显影 液的搅动不宜过于激烈,且应朝着一个方向进行, 以免发生显影剂氧化加快的现象。如果配制好的 显影液呈现为红茶水的颜色,则可能是配制时温 度过高或已发生较严重的氧化。 5)药液配制时应先取总体积3/4的水量,待全部药 品溶解后再加水至所要求的体积。配制好的药液 应密封避光保存,静置24h后才可使用。 6)采用成品套药配制药液时,应按照套药配制说明 书规定的方法、温度和次序进行操作。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3)显影 显影就是通过化学还原反应把胶片上的“潜影” 显现出来的过程。将预浸湿后的胶片放入洗片设 备的显影液槽中,在显影最初的1~2分钟,应不 断提动洗片夹,使显影液与胶片充分接触,保证 显影均匀。显影液的温度应控制在20±2℃以内, 显影时间控制在4~6分钟以内。
•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水洗效果的鉴别:
用蒸馏水配制1%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取一张刚水洗完的底片擦去 表面的水,用滴管将配制的硝酸银溶液滴一滴到底片比较透明处,静 置1min左右后,用试纸吸去所滴溶液,然后观察该处的颜色: 1)颜色无变化——水洗充分; 2)颜色呈现微黄——不洗不充分 3)颜色呈现棕黄——水洗不足,应重水洗。 水洗质量又称“存档质量”,水洗良好的底片保存10年不会发生变色。 但最终应与NB/T47013.2-2015标准第5.14.2条和附录K推荐的方法 测量底片硫代硫酸盐离子浓度的结果一致。
4)停显 从显影液中取出胶片后,显影作用并不立刻停止,胶 片乳剂层中残留的显影液还在继续显影,此时将胶片直接 放入定影液中,除了容易产生不均匀的条纹和两色现象 (胶片在反射光下呈蓝绿色,在透射光下呈粉红色)外, 还会把胶片上残留的显影液带进定影液中,污染定影液, 缩短定影液的寿命。因此,显影之后必须进行停显处理, 然后再进行定影。停显液通常为2%~3%的醋酸溶液,其他 停显液有酒石酸、棕檬酸、亚硫酸氢钠等弱酸性溶液。 将显影结束的胶片放入停显槽中停显,并不断提动洗 片夹,以使胶片充分的停显,停显时间控制在0.5~1分钟, 停显液的温度控制在16~24℃以内。也可用水作为停显液, 但要注意在水中停显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5)如果暗室附近有射线源,要注意辐射屏蔽(主要 针对现场检测)。
5.1.1 暗室布局
6)应配备通风换气设备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还应配 有排水系统。 7)暗室地面、工作台面、设备器材应保持干燥、清洁。 墙壁和工作台面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的功能。
暗室的面积和是否需要设备双重门和胶片传递口也可根据实 际情况灵活决定。 每天的拍片工作量不大,设备简单体积较小,暗室的空间面 积可以小一些,如果能保证暗室完全避光也可以不设置双重门, 只是会造成在胶片冲洗的过程中人员不能进出的不便,传递口 的缝隙容易漏光难以做到完全避光,所以现在大多都不设置传 递口,可在门口配置两个箱子,一个箱子放拍摄好的胶片由洗 片人员自己拿取,一个箱子放装好的胶片由拍片人员自己取用, 什么时开门由洗片人员自行决定。
5.1.2暗室设备和器材
暗室常用的设备有:半自动(或自动)恒温洗片机, 洗片槽、安全红灯、温度计、天平、烘片箱、洗片夹放置 架、凉片架、盛液桶、裁片刀,底片观察灯等。
1)半自动(或自动)恒温洗片机 将显影—停显(半自动)—定影—水洗—干燥(自动)整个工 序集成在同一台机器上的胶片冲洗设备。 配备有恒温(制冷、加热)、循环和补液(自动)系统,还配 备有定时、洗片参数设置(自动)等功能。 2)洗片槽 用于手工槽洗胶片的器材,没有上述第1)条的功能(但可自行 装配)。胶片的手工冲洗可分为盘(或盆)洗和槽洗,但是盘 (或盆)洗容易产生划伤、显影不均匀、显影条纹等伪缺陷,现 在手工多用槽洗。洗片槽可用不锈钢板或塑料板焊接或粘接制做。
5.1.5底片影像形成原理 • 射线穿透被检工件后将工件内的信息照射到胶片上,
胶片受到射线的照射,感光乳剂层中的溴化银与射线光子 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眼睛看不见的“潜影”,经过暗室处 理过程中的显影和定影过程处理后,胶片上的潜影成为永 久性的能在可见光下进行观察的可见图像。 • 显影就是通过化学还原反应把胶片上的“潜影”显现 出来,但这时被显现出来的影像并不能在自然光下用来观 察,还需通过定影处理把影像固定下来后才能在自然光下 对其进行观察,评判被检测对象的质量状况。
6)烘片箱
烘片箱用来烘干冲洗后的底片,使底片快速干燥。但是实践表明烘 干效果不好,水迹大。但类似于自动洗片机带辊轴的烘干设备烘片的 效果比烘片箱要好。 但是,不论哪种烘片设备烘干的底片,其干燥效果都不如在阴凉、 干燥、洁净、通风的环境中自然凉干的效果好。因此,如有可能最好 采用自然凉干的方式。 7)洗片夹放置架 悬挂洗片夹的支架。多采用不锈钢管制作。也可采用带丝扣的铁制 自来水管以及三通、弯头等器材制作成可拆卸的支架方便出差使用, 可在其表面缠绕电工胶带防止生锈。 8)凉片架 用来悬挂冲洗后的底片使其自然干燥的支架。多采用不锈钢管制作。 也可采用带丝扣的铁制自来水管以及三通、弯头等器材制作成可拆卸 的支架方便出差使用,可在其表面缠绕电工胶带防止生锈。
3)安全红灯
• 暗室安全灯是给暗室操作提供照明的仪器。因射线检测用胶片 对红色光线不敏感,所以采用有一定亮度的红色灯泡作为暗室安全灯。 但是,如果胶片在红灯下曝露的时间较长,也会发生感光现象,因此, 需按照NB/T47013.2-2015标准附录D《暗室安全照射时间确定》的方 法对红灯照射胶片不发生感光的安全照射时间范围进行测定。胶片的 暗室处理时间不得大于安全照射时间。 • 暗室安全灯在使用期间应按照NB/T47013.2-2015标准附录D《暗 室安全灯照射时间确定》叙述的方法进行运行核查,并填写核查记录。 4)温度计 温度计用来测量药液温度(配制药液和冲洗胶片的过程中)。可 用量程应大于50℃,最好更大一些,最小刻度单位至少是1℃,可以 是酒精玻璃温度计,也可是半导体温度计(电子读数式)。 5)天平 天平用于配制药液时称量化学药剂。称量精度为0.1克以上。
5.1.5底片影像形成原理 · 显影剂和定影剂是由多种不同的化学试剂以一定
的配比配制而成,不同的配比和配制操作方面的问题 致使药液性能也不一样。显影剂和定影剂处理过一定 数量的胶片后,药液处理能力就会下降,为了保持药 液的处理能力就要补充或更换新的药液,这就需要储 存一定数量的各种化学试剂,但是储存的时间过久, 化学试剂的性能指标就会下降,如果储存时间超出了 有效期较长的时间,只能报废。因此,目前已很少使 用由多种化学试剂采用人工配制而成的显影液和定影 液,而是采用成品套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处 理药液,配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5.1.1 暗室布局
1)空间要足够,不宜过小过窄。 2)要分为干区和湿区两部分。 干区用来摆放胶片、暗袋、增感屏和截片、装片工作, 湿区用来进行显影、定影、水洗、凉片的胶片冲洗工作。干 区与湿区要保持足够的距离。 3)各种设备器材的摆放位置应合适,冲洗胶片设备的摆放 次序要与洗片操作的顺序一致。 4)暗室要完全避光,进口处可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 证人员出入时不漏光,为减少人员出入次数,可设置传递口 用于传送胶片和底片。
•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6)水洗 水洗的目的是将胶片表面和乳剂膜内吸附的硫代硫酸钠和银盐络 合物清除掉。水洗不充分的底片,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影像质量会下 降,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水洗。流动水的冲洗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 分钟。水温保持在16~24℃为宜。 将定影结束的底片放入水洗槽中进行水洗,水洗槽中的水最好是 流动水以保证水洗充分。同样要避免划伤胶片。应适当控制水温,水 温高时虽然水洗效果较好,但胶片容易发生“药膜脱落”和划伤;水 温低时水洗效果不好,就需要延长水洗时间。 注意:按照NB/T47013.2-2015标准第5.14.1的规定采用胶片厂家推荐的 冲洗配方或药剂。并按照GB/T19348.2的规定,经比较试验证明的条件下, 也可以使用其他厂家的配方或药剂。 手工冲洗和自动冲洗胶片宜在曝光后8小时内完成,最长不得超过 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