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讲、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讲、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谈起
作品的构成因素
关于文学作品的构成,古今中外的说法各不相同。

西方结构主义美学将作品分为符号层、形象层、深层结构层;现象学美学将作品分为语音层、意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层、图式化观相层。

中国人一般把作品分为言、象、意三层。

笔者认为言、象、意三层次说最切合文学作品实际,简单明快,易于理解,易于把握。

这里我们就这一分法略作一些解说。

言——语言层
1、音韵、节奏的意味;
2、字词的暗含意;
3、语气与文体。

言——语言,相当于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音乐艺术中的声音、旋律,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媒介、材料。

文学由语言组成,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是作品的外形式,因而也是读者接受作品的中介、桥梁和通道。

(一)有音和义两方面。

这两方面都参与了文学的艺术建构,成为文学的艺术性的构成因素。

1、美包括音韵和节奏两方面。

2、文学中字词除了字面直接意义外,往往还有暗含义(双关义、比喻义、象征义、
引申义、联想义等)
3、在语言层面,还应该注意把握的是语气(在叙事作品中表现为叙事语调)和文
体。

语气能传达发言者或叙述人的情感态度,文体能体现作者的创作个性,创
造特殊的意味。

象——形象层
运用语言的直接任务在于描绘、创造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

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1、抒情性作品里表现为意象、意境、氛围;
2、在叙事性作品中表现为人物、情节、环境(背景)、景物等。

意——意蕴层
1、表层意蕴,
2、深层意蕴。

言、象、意的抽象,是人们对文学作品人为的拆解,是运用理性所进行的逻辑分析,其结果是将整体化为具体因素。

这些因素如七宝楼台的雕梁画栋,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然而合在一起却通体皆活,俨然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生命体。

这个活的生命不是诸具体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

按照系统论的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所以当诸因素融合成一个整体时,整体就具有了超越各具体因素之外的系统质、综合质。

正如人的生命体由各器官组成,但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又远远超越各生理器官的具体功能。

系统质、综合质主要表现为风格、神韵、气势、色调、基调、格调、趣味等等。

(中国式的整体、直觉、模糊)
艺术因素的组合不是自发的,艺术整体的建构不是自动的,而是人为的,是作家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获得的。

表现手法和技巧的使用,是艺术创造的基本手段,是艺术效果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是极其丰富而多样的,主要的有:结构的安排、叙事角度的选择、象征、情节的提炼、隐喻、夸张、变形、白描、写意等手法的采用等等。

(西方式的分解到最小的部分,各个因素的功能分析。

)要透彻地理解作品,还要注意了解作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和技巧。

作家要创作出优秀作品,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接触时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敏的感受力(过敏叫神经质,轻则称多愁善感),对人生有深刻的悟性、有洞察能力、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并善于构思,会融思想感情于形象、声音等感官对象中,最后,是具备过人的语言塑造能力,熟悉特定体裁的妙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