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单选题
D 2.B 3.A 4.D 5.C 6.C 7.B 8.C 9.D 10.A 11.D 12.B 13.D 14.C 15.A 16.D 17.A 18.A 19.A
20.C 21.C 22.A 23.D 24.A 25.B 26.C 27.A 28.B 29.D 30.C 31.A 32.D 33.A 34.A 35.A 36.A 37.B 38.C 39.A 40.C 41.A 42.D 43.C 44.A 45.B 46.D 47.A 48.A 49.B 50.A 51.C
52.C 53.C 54.C 55.B 56.D 57.C 58.D 59.B 60.A 61.B 62.A 63.D 64. 65.D 66.D 67.C 68.A 69.B 70.C 71.B 72.A 73.C 74.D
多选题
AB 2.ACE 3.DE 4.ABCD 5.BD 6.ABCD 7.BCD 8.ABCD 9.ABD 10.ABD 11.ABC
不定项选择
BC 2.C 3.B
填空
1.初中教育
2.教育目的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4.人的全面发展
5.国民素质实践能力
6.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
7.赫尔巴特涂尔干 8.生产劳动相结合
9.建设者和接班人 10.面向现代化
11.教育 12.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3.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
14.九年一贯制
15.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判断题
1—5 对对对错对 2—10 错对错对错 11—15 错对错对错
16—20 对错对错对 21-26 错对对错错
六、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3.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七、简答
1.(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①德育②智育③体育④美育⑤劳动技术教育
(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②“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③“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2.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⑤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⑥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⑦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3.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八、案例分析
答:(1)该校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与提出的一些理念,如“以人为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等都是正确的,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追求(4分)。
‘(2)该校所秉持的教育观一一“教育即服务、学生即上帝”,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错误的。
“教育即服务”意指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并不意味着把学生当成“上帝”。
因为学生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是为这种服务所要求、所制约与所改造的对象(4分)。
(3)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德与文化修养的统一,强调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该校的上述做法有所偏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4分)。
(4)该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明该校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上述现代教育观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