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墙抹灰QC成果

内墙抹灰QC成果


• 2、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提高内墙抹灰质量,节约 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在内墙抹灰质量等方面取得 工程质量控制经验,课题虽小但有现实意义
• 3、为满足规范要求和竣工验收要求,为提高住户 入住满意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现状调查
• QC小组本着节约投资成本,在内墙抹灰质量 等方面取得工程实际质量控制经验这一目 标,根据我们已建的 房内墙抹灰质量的 调查,和正在施工的 房内墙抹灰质量的 调查分析统计如下:
墙面开裂
墙面空鼓
五、确定目标及可行性论证
1、确定目标
根据对内墙抹灰分项工程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 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将内墙抹灰开裂与空鼓发生的点数 控制在10点/栋以下,再通过事后控制加强已完工序的检 查,对检查出的墙面开裂和空鼓进行整改,消除墙面开裂 和空鼓。 因此我们设定的目标为:内墙面抹灰分项工程质量合 格率达到100%。
二、QC小组简介
• 小组名称:房产处工程项目一部内墙抹灰质量控制QC小组
• 课题名称 :内墙抹灰面的质量控制 • • 小组类型 :现场型 • 活动时间 :
• 注册号:
QC小组成员简介
序号 1 2 姓名 文化程度 职务、职称 组内分工 备注
3
4 5 6 7
三、选题原因
• 1、履行房产处“建优质精品住房,建住户满意 住房”的质量方针,贯彻局、处两极质量管理要 求,树立房产处形象,提高房产处信誉,更好的 为油田建设服务。
房内墙抹灰质量的调查分析统计表
质量缺陷
质量缺陷(点数) 抹灰层开 抹灰层 裂 空鼓 表面不平 整
表面不垂直
工程名称
阴阳角 不方正
#楼
#楼 #楼
合计
缺陷百分率 缺陷累计百分率
已建工程内墙面抹灰质量缺陷排列图
• 此处根据上表数据作排列图
通过对排列图的分析、判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影响内墙面抹灰质量的 主要原因
空 鼓 开 裂

机具
材料
2、要因确认
• 根据因果分析图分析,QC小组成员反复讨论,对 产生内墙面抹灰开裂、空鼓所有因素进行调查、分 析,确认要因如下:
要因确认表
序号 1 2 3 末端因素 人员素质差 检查控制不严 因素确认 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素质差 项目部检查不严、施工单位 自检、交检不严 确认方法 现场判断 现场判断 现场判断 要因判断 否 否 是
因果分析图
方法
项目部交底不详 技术交底不到位 工艺、操作方法 施工单位交底不到位 未按施工工艺,操 作要求施工 基层平 整度不 合要求
环境
基层未清理干净,不 同基体结合处未处理 养护不 到位 成品保护 不到位
管理人员 搅拌时间不到 人员素质差 操作人员 项目部检查 检查控制不严 自检 交接检 搅拌机械 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 主要材料质量问题 投料次序不当 搅拌不匀 机具老化 砂 水泥 配合比不准 水
是 是
5 6
技术交底不到位
工艺、操作方法
现场判断

7
成品及养护
现场判断

经过QC小组的论证确认,产生内墙面抹灰开裂、 空鼓的主要原因有
内墙面 抹灰开裂 空鼓原因
搅拌机具老化或 搅拌不合要求
材料质量问题
技术交底不到位
工艺、操作方法 不合要求
搅拌机械或搅拌不 机具老化,搅拌不匀;搅拌 合要求 时投料次序不当、搅拌时间 不到 材料质量问题
4
水泥强度不合要求,砂过细 或含泥量过大,配合比不准, 现场判断 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
项目部交底不详,施工单位 交底不到位 基层平整度不合要求;不同 基体结合处未处理;部分部 位粉刷层太厚;分层抹灰, 在分层抹灰时,如果两道工 序之间时间间隔过小等 成品保护不完善,养护不到 位 现场判断
六、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
1、原因分析 (1)由排列图可以看出,影响内墙面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墙 面抹灰开裂和墙面抹灰空鼓。 (2)QC小组召开了“原因分析会”,会议由组长 主持, 参 加人员包括QC小组全体成员。 (3)根据会议研究分析讨论的结果,结合成员提出的产生 内墙面抹灰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概括,并对提出的影响因 素绘制如下因果分析图:
2中的质量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房产处领导对这个课题非常重视,相关领导专门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在QC小组在活动中还对油田区域内兄弟单位正在施工的和已经竣工 的同类工程进行了考察研究; (2)房产处以 牵头在项目部成立了QC小组进行攻关,该小组成员 技术全面,经验丰富,在实际攻关过程中善于总结,不断开拓,具有 钻研精神,是实现预定目标的重要保证; (3)QC小组对控制内墙面抹灰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工 程特点,找准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为解决内墙面抹灰质 量问题做好了大量的准备,完全能够达到预定目标。
内墙抹灰面的 质量控制
房地产管理处工程项目一部 2010年10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QC小组简介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确定目标及可行性论证 六、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七、制定对策 八、实施对策 九、效果检查 十、巩固措施 十一、体会
一、工程概况
• 工程地点: • 结构类型: • 建筑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