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多层及高层地下室是极其普及的建筑工程,而地下室外墙砼结构早期非荷载裂缝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质量通病,在近几年的工程具体应用中,针对地下工程的特点,经过认真分析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取得了可供借鉴的控制措施。
1 地下室砼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地下室砼外墙在施工阶段,特别是在砼浇筑后2~28d时间以内,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开裂,裂缝走向绝大多数为竖向缝。
裂缝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与地下室布置、设计构造、外墙长度、配筋率、施工方法及养护条件均有关联。
1.1塑性收缩裂缝,砼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砼在塑性阶段的体积收缩。
一般砼的塑性阶段的收缩约为1%,而大坍落度的砼收缩约达到2%。
当施工时温度较高,相对湿度偏低,砼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速度赶不上蒸发量的情况下,表面失水过快干燥收缩受下部砼的约束,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
这种塑性收缩裂缝在砼初凝前采取二次振捣或二次抹压可以达到愈合,但是若不及时认真抹压处理,可能会发展成为贯穿性有害裂缝。
1.2温度胀缩裂缝,砼浇筑以后水泥的水化热使砼内部升温较高,一般是100kg水泥可使内部砼升温10℃左右,再加上砼入模温度,在2~5d内中间温度最高可达到50~70℃,而表面的环境温度不高,砼的线性膨胀系数为10x10-6/℃,试验表示在标准环境下,若是内部及环境温差大于25℃时,即出现可见的温差收缩裂缝。
1.3干燥收缩裂缝,地下室砼外墙开裂主要是由于砼在凝结以后,内部多余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加重失水,导致砼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裂缝。
在受到各方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砼的抗拉强度时,砼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干燥收缩包括发生在开始阶段不可逆转收缩及再受湿后的体积膨胀,后期干燥时出现的可逆收缩。
影响砼干燥收缩的因素是:水灰比(W/C)、水化程度、含水率、水泥用量、养护温度、构件厚度体积与表面积之比,相对湿度、干燥时间及速率等。
在地下室外墙拆模后,虽然进行洒水养护,但由于受到施工条件环境限制,不可能达到恒温恒湿的环境,而只能简单的在模板上部洒水,因此浇筑的砼外墙干燥及收缩是不可避免的。
1.4水化及自身收缩裂缝,砼浇筑后水泥石水化反应过程中,也会产生水化收缩。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量约为1~2%,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出浆体宏观体积收缩,初凝后则在巳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孔隙。
水泥在不断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使毛细孔内水分减少很快,温度降低,外部养护水来不及补充的情况下,内部则出现自干燥现象。
由于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形成负压,引起自干燥收缩现象发生。
因为一般砼的水胶比较高,所以产生自干燥收缩现象也少,但对于集中搅拌商品砼W/C因水泥用量多而低于0.42时,自干燥收缩现象是难免的,必须引起重视。
同时因地下室砼外墙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较小,从而使干燥在短时间内速度加快,在认真观察中看到,地下室砼外墙收缩开裂大多数均发生在浇筑后的14d之内,裂缝主要集中在墙高1/2处向上下扩展,最底部及顶部几乎很少出现,最多沿墙长方向3m 左右一条。
据资料介绍,对于砼收缩与徐变的试验推荐收缩预估公式为:εs(t)=εo(t).β1.β2.β3.β5εs(t)=εo1/152.79+3.27tx10-3式中:εs(t)--结构砼的收缩量;εo(t)--砼收缩基本方程;t--干燥天数;β1--相对湿度影响系数;β2--构件尺寸影响系数;β3--养护方法影响系数;β5--砼强度等级影响系数。
2 裂缝预防措施2.1 设计方面控制。
精心设计要从墙的厚度选择适当。
一层地下室外墙400mm厚度即可,当两层及其再深时不少于500mm。
在墙体中设置暗柱和暗梁可以减少砼的开裂,墙体每隔3~4m设一附墙或柱,在墙高1/2的水平施工缝处加设暗梁,加强侧墙刚度减少裂缝宽度。
外墙水平钢筋宜布置在竖向筋外侧,一般采用细而密的布置形式,间距100~120mm对抗裂效果好。
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焊成网片,或是用无粘结预应力筋技术对抗裂有利。
砼强度不要过高,采取中等强度C30-C40较好。
2.2 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
水泥必须用水化热低的品种,当采取集中预拌砼时因胶结材料较多,要使用32.5低水化热水泥,这样和易性更适当。
砂必须采用中粗粒径的,细度模数不低于2.6;石子粒径在满足可泵性的同时,粒径偏大而且连续级配的要好,但粗细骨料必须控制含杂质及含泥量,砂子含泥量小于1%。
通过合理选择主要原材料,减少了水泥及用水量也就减少了收缩开裂。
配合比中掺入适当外掺合料如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也减少了多余的游离水,若单位体积砼每降低水泥10kg。
可降低内部升温1℃。
当掺用微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砼,在养护期间能产生适量的膨胀,抵消砼收缩量而不开裂。
作用是在钢筋和相邻部位约束下能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对砼产生压缩作用,因而在砼中建立一定预应力,使它能有效抵御砼产生的拉应力,而达到补偿收缩的效应。
在砼中掺入钢或短纤维丝,这些纤维与砼骨料及外加剂是相容的,可以在搅拌中直接掺入拌匀,在砼中防裂效果优良。
优化砼配合比设计,在确保施工和易性要求下,降低W/C提高砂率,达到减少毛细孔数量和孔径。
加强在施工现场加强过程的质量控制,对超时砼、坍落度大于180mm的砼不宜使用,更不准任意加水改变砼的配合比,这是坚决杜绝的劣习。
2.3 施工过程控制。
2.3.1钢筋绑扎工程,地下室外墙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间距. 尺寸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规定,切实认真控制,外墙内外层钢筋之间的拉钩可改进成方箍加以支撑,纵横向筋采取绑扎,每个交叉点都应绑扣,绑扣不要在一个方向。
2.3.2墙板的砼浇筑,从传统浇筑砼看,砼在现场搅拌水泥用量相对较少,砼结构的裂缝也少,由于非泵送砼W/C小坍落度也小,水化过程的收缩开裂比较好控制。
但是集中搅拌的商品砼流动性太大,施工过程采取斜面分层法浇筑,需要加强二次振捣工艺较适合。
但对二次振捣的时间一定要在下层砼初凝前,保证砼的粘结握裹力不受影响。
另外浇筑速度不宜过快掌握在30m3/h左右,严禁在一处铺料过厚超过800mm;下料间距在3m以内。
振动棒快插幔拔以不再冒气泡为主,暗梁和暗柱处钢筋要认真保护振时注意。
还需要重视的是,墙柱和顶梁板分开浇筑,决不要一同施工,会造成更多裂缝产生。
2.3.3宜留置垂直后浇带,通过计算外墙钢筋砼的收缩估算值,将其与砼极限变形值相比较,根据比较差值在外墙浇筑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留一道垂直后浇缝(带),后浇带要预留在应力可能集中的转角处部位,便于施工墙板厚度大的位置,如果采用的是掺入了粉煤灰的商品砼,其间距宜小于30m适当。
2.3.4拆除模板及养护,对于浇筑后时间短的砼尚处在凝结硬化之中,水化速度快表面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快,在散热快保温湿跟上的现实需求下,及时保养很关键。
砼的干缩会随着龄期的延长而减少。
大部分干缩出现在早期。
由于早期砼还没有强度,容易出现早期干缩裂缝。
为此加强砼早期保湿养护,可以推迟砼产生裂缝的时间,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当砼终凝以后即刻覆盖洒水保湿,房屋工程不少于14d。
水工建筑物不少于28d。
冬季施工的砼要采取保温措施,最低温度在10℃以上,防止冻结。
地下室外墙砼几乎为防水砼,墙模板拆除时间不宜过早,拆模时砼表面温度与周围大气温度之差应在20℃以内,还是防止表面出现裂缝。
未拆除前还要从顶端浇水养护。
拆模后的砼墙养护可用塑料管或钢管上钻上细孔,利用自来水压力对两个侧面喷洒浇水,效果明显也节省人工。
另外当确认墙体不再有通过管线或无其它安装时,做好防水层尽早回填,利于砼后期强度增长,防止环境下时间太长变形。
3 对出现裂缝的处理地下室外墙体要承受一定的外部水压而且长期处在潮湿的地下环境中的结构体,使用允许的裂缝宽度为0.05mm左右,因此对于大于0.05mm的缝要进行修复处理,常用的修复材料主要是水泥、环氧树脂及改性环氧树脂,修复方法是采取表面处理、灌浆及填充法等。
3.1表面处理法,表面处理法是针对小于0.2mm的细微裂缝采取的方法,利用弹性防水涂膜材料,聚合物水泥及渗透性防水剂等,涂刷在裂缝表面达到防水及耐久性目的。
表面处理措施分骑缝涂复修补及全部涂抹修补。
如果是稀而少的缝可以用骑缝涂复修补;而对于细而密的缝采取全部涂抹修补,对表面进行处理由于涂层较薄,涂层材料必须选择粘结力强且不易老化的材料。
处理前先将表面用钢丝刷把表面用力刷毛,油污类刷干净,用水冲洗干净再凉干,用环氧胶泥等嵌补砼表面缺陷,最后再用选择的涂层材料涂抹均匀不漏刷。
3.2压力灌浆处理,采取高压灌浆法是利用空气压缩机将配置好的环氧浆液、聚合物水泥浆灌入裂缝深部,达到使结构恢复至整体性,防水及耐久性的效果。
高压灌浆适用于缝隙宽度≥0.3mm深度较深或者贯穿性裂缝内部的修补处理。
3.3用填充法处理,对较大裂缝及接缝可用胶凝性砂浆和油灰等嵌缝材料进行堵塞处理。
先把裂缝凿成V型上大下小槽,再用钢丝刷刷干净,用水冲干净自然表干,再刷一道素水泥浆,用不低于P.O 42.5级水泥,配制成1:1水泥砂浆认真嵌填,当有水时用快凝结水泥修复,修复宽度缝的两侧各放宽100mm范围,做防水附加层以加强防水效果。
综上浅述地下室外墙砼裂缝现象比较普遍,实践表明只有通过设计,优先选择原材料用料,严格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后期加强养护是完全可以减少裂缝产生数量的。
对于己出现的裂缝分析原因,认真补救处理使质量达到验收标准,为确保安全耐久性达到有效的可采用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