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布艺温馨
教材分析
布艺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趣味上的个性感,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课围绕“布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
活动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
活动二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
习惯。
2、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
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
3、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
废为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布艺以及布艺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布艺的
美。
2、结合布的材质和衣物的形式美感,通过折叠、填充、捆扎、缝制等方法改变已有形态进行合理的想象,大胆的进行设计制作一件布艺品(装饰类或实用类)。
教学难点:
1、结合所带材料用什么方法进行形态的改变,以及形态改变后的联想。
2、对形体进行概括的设计表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后期的装饰与美化。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示范
学法:观察分析交流创作
教学准备:
课件、玩偶、布艺作品废旧的衣物、剪刀、针线、一些小饰品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看一看
1、玩一玩所带的布玩具,摸一摸所穿衣服与桌面或文件盒,感受布与其它材质的区别,
体验布的柔性、伸缩性与表现质感。
2、说一说布在生活中的运用,
3、欣赏现代布艺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展示,分为装饰类或实用类)
进而体验布艺的美感(色彩之美、形式之美、装饰之美)。
玩偶饰品类感受其设计中形体概括与夸张之美。
实用布艺类感受形式与样式、装饰之美,与生活的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二、变一变、想一想
1、展示用衣物制作的心形抱枕和用裙子制作的帽子。
猜怎么做的?
将作品一步步的折散开来演示给学生看,这过程中讲出方法:填充、缝制,捆扎等方法。
除了能做抱枕外还能制作成什么?
引导学生对填充的形体进行想象,如:动物牛头、布娃娃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意。
2、欣赏布玩具实物,感受作品表现中的概括与夸张。
1)将小狗玩偶变成兔子
2)欣赏卡通章鱼玩偶,
3、展示用手套、袜子等材料
想一想,你会怎样去改变它们的形状?
巩固制作方法:填充、捆扎、缝制,
引导学生对它进行想象,想象的过程中再次对形体进行改造,改变它们的形状。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创意和如何进行装饰与美化。
4、学生作品的欣赏。
第二课时
一、试一试
用自己所带的材料制作一件布艺品。
二、评一评、说一说
1、学生作品观赏交流。
展示作品,自评与互评。
2、学习拓展(课件)
布艺制品有更多的可用之材和更多的制作方法以及更广的实用功能,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变废为宝的制作布艺小品。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变废为美”的乐趣,而且使学生了解家居生活的浓厚布艺气息,感受到其温馨、舒适与个性的氛围,还学到了制作布艺小品的多种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主动、热情、活泼、乐观,做到了眼、手、脑并用,制作出具有儿童个性的布娃娃、小布袋等。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49
红尘喧嚣,世事沧桑,三千烟火,韶光迷离,我们在尘世间行走,凡尘琐事总会困扰于心,我已经习惯了,将浅浅的心事蕴藏在文字里,将淡淡的忧伤释怀在音乐中,委婉的旋律,环绕于耳,凄美的歌词,萦绕于心,当我累了,倦了,我只想置身于音乐的海洋,忘记凡尘,忘记喧嚣,安静的去听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