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乡特产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哪些。
2、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PPT出示一些特产的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提问:你喜欢哪些特产,为什么?2、追问: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二、新课:(一) 《家乡特产大搜索》1、导语: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
比如: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2、说一说:小组之间相互说说自己家乡的特产。
3、问: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你家乡的大米是特产呢?(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橡胶只生长在海南,而不在其他地方生长呢?武夷山铁观音茶为什么这样出名?(小组讨论)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呢?区别在哪里?出示:特产: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一定要有历史,最好有文化内涵。
4、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特产的认识。
5、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搜索家乡特产。
(二)《了解家乡的特产》1、同学们,我们在东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东莞的特产是什么吗?我来东莞不算很久,我只知道东莞的特产是“荔枝龙眼”,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呢?2、你们可以用照片或图画描绘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吗?(把描绘好的同学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
3、同学们,你家乡的特产是不是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呢?搜索有关的故事传说与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1、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的特产是不是有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谁来说说?2、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特产的产销情况如何,对家乡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3、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你怎样为家乡特产作宣传?(讨论)a、为家乡特产设计商标和广告语b、创作赞美家乡特产的文章和诗歌c、制作并播放介绍家乡特产的小影片或广告片三、课堂小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四、课外作业:1、组织学生建立一个调查小组,搞一个调查活动。
2、搜索有关家乡特产的故事传说或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家乡特产一、特产: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
二、东莞特产:莞香、麻涌香蕉、东莞腊肠、石龙麦芽糖、冼沙鱼丸、糖不甩。
课后反思: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
在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家乡的省份,把家乡在同一省的学生分在了一组,这样学生之间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更能够形成良好的交流,达到知识互补的目的。
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也就是老师让学生说说家乡的特产有哪些?在这个环节,我注意到不停留在说教表面,而是与学生如同老朋友似的交谈,根据教师发放的表格上所列的项目,引导孩子描述好自己家乡的特产,并认真填写好表格。
谈他家乡的特产,甚至说一说这些特产的制作方法。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教育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信息传递、交流和反馈,而师生的情感则是信息交流的纽带。
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们主动、愉快地认识事物、参与活动,高尚的情感产生正确的动机并蕴藏着坚强的意志力。
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
所以我的煽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始终让自己的语言尽量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带领着学生投入地品评家乡特产,达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们提到的自己家乡的特产都不能实际展示一下,有些缺憾。
2、学生描述家乡的特产时,语言组织过于简单,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下的实践活动中,方法细节上还要注意,也要多考虑一下学生的困难。
3、作为老师的我,自己的知识还需要丰富。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手机变奏曲第一课时:手机的变化教学内容:手机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从几方面了解手机的变化。
重点难点:对不同年代的手机如何了解,谈谈你对手机利和弊的分析。
教学用具:幻灯片、实物手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市面上各式手机琳琅满目,品牌繁多,从过去清一色的国外品牌,发展到国外,国内品牌并驾齐驱的格局。
手机功能越来越齐全,由过去单一的通话工具变成具有通话,短信,上网,摄像,录影等功能的时尚用品;手机的外形也越来越美观大方。
然而手机的使用有利有弊,手机的普及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有关中小学生携带手机的现象,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2、同学们,你对手机感兴趣吗?你了解手机品牌的变化和功能特点吗?你对校园手机现象又有什么看法呢??带着手机的种种问题,让我们一块去探究吧!(师讲)二、播放一些手机历史录象。
1、出示:价格种类品牌功能外形 1980~1989 1990~1999 2000~今年2、手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体会。
(小组之间讨论,再说说)三、实践活动:1、请你做个小调查:2、关于手机,你还想了解那方面的知识呢?例如,哪种手机的辐射低?(请同学查一些资料分类整理,制作一份有关手机常识的受抄报)3、小组说说,你家有几部手机?是什么品牌,型号?手机给你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什么便利?4、把你最喜爱的手机介绍给大家,并说出你喜爱它的原因。
第二课时校园手机教学内容: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的看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校园内使用手机有个正确的看法。
重点难点:学生怎样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理解,有自己的看法。
教学用具:手机,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手机作为时尚之物也走进了学习的领地----校园,而且校园手机的使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对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现象,你持怎么样的态度?到底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合适吗?(师讲)二、出示一张调查表: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采访对象被访人数使用手机人数占总被访人数的百分中学生小学生1、分组辩论:赞成学生使用手机的人认为:2、反对学生使用手机的人认为:3、采访别人一定要做到有礼貌,态度真诚,注意提问的技巧。
要先问好,接着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说明采访的目的。
三、说说我的收获。
(让学生谈体会)第三课时未来的手机教学内容:未来的手机的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在手机的缺点;提出自己新设计。
重点难点:学生了解手机的缺点,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设备:老型手机。
教学过程:1;使用手机有那些利和弊?2:手机的环保概念和辐射你了解多少?3: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设计一个新型的手机;4:请你针对现行手机的缺点,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设计一款未来的手机。
5:动你的笔,写出你在活动中的收获,体验,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经较熟悉且感兴趣。
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齐全,由过去单一的通话工具变成具有通话,短信,上网,摄像,录影等功能的时尚用品;手机的外形也越来越美观大方。
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已不陌生,有的学生能熟练运用手机上的各功能。
所以本节课上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我和鸟类做朋友教学目标:收集各种动物的资料,让学生欣赏可爱的动物;收集与热爱动物相违背的事例。
采取不同的形式呼吁全人类保护环境,爱护鸟儿,保护鸟儿。
使学生热爱、关心动物,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和动物做真正的好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呼吁全人类保护环境,爱护鸟儿,保护鸟儿。
1、小鸟住哪里一、导入新课鸟,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里的生灵。
你知道可爱的小鸟住在哪里吗?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二、收集动物资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喜爱的小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动物资料,然后,由每小组派1个代表来展示,使他们在活动中接触、认识小鸟,加深对小鸟的情感。
三、填“鸟类跟踪”调查表鸟类跟踪调查人____________四、说一说你对鸟类的认识有多少呢?在下图里可以写上你认识的鸟的名称,也可以贴上小鸟的图片。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篇作品。
五、小问卷你知道候鸟迁徙的原因吗?A.知道()B.不知道()六、作业:调查候鸟迁徙的原因。
2、追踪调查,探究原因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鸟类的知识,知道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如何更好去保护鸟类呢?二、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一位鸟类研究专家,你将围绕哪几方面去调查鸟类的生活环境呢?1、鸟的种类2、鸟类的行为:恋爱、筑巢、繁殖3、鸟类与人文的关系4、鸟类与昆虫的关系5、鸟类与植被的关系三、树木多的地方,就有鸟儿出入。
为什么?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书上做出答案。
2、分组讨论。
3、指名回答因为树木给鸟儿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树叶和树枝便于隐蔽和栖息,种子和果实为它们提供了食物,树木还可以遮挡风雨,树洞可以提供营巢的条件。
四、讨论为什么绿树成荫、小鸟鸣唱的环境让人感觉舒适?因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对人体是很有益的,绿树在其自身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负氧离子,至于鸟鸣那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对自然的适应性反应,可以令人心情舒畅。
五、课堂小结3、调查分析一、调查鸟类的生活环境(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二、调查分析鸟儿聚居的地方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加以小结。
特点: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没有太多的天敌(包括人为干扰),还要有适合隐蔽和筑巢的环境。
迁徙原因:迁徙,大多因为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还有就是为了食物而去迁徙。
四、讨论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或捕鸟,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五、课堂小结在活动中接触、认识小鸟,加深对小鸟的情感。
采取不同的形式呼吁全人类保护环境,爱护鸟儿,保护鸟儿。
热爱、关心动物,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和动物做真正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了解鸟的种类、习性和生活环境,以及人与鸟、环境与鸟的关系,认识到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鸟类。
保护鸟类要从创造优美环境,改善人与鸟之间的关系开始。
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促进了学习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学习,发展了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会了探究问题,体验生活,还更多地学会与伙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发挥了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到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搜集、处理有用的信息,并感受到了合作的成功感,也增强了自我表达的信心,提高了社会交际的能力。
本课题在“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开放式课堂中学习,让学生获益良多,但也存在不足:给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题可以有更深层的延伸;学生呼吁人们参与护鸟行动,还没有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