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1、和孩子交流时要多倾听、少说话。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
程中,总是自己说让孩子听,特别是当孩子在某一个问题上申诉时,家长就以翅膀长硬了为理由,堵住了孩子说话的机会,而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家长给自己设置了与孩子沟通的障碍。
如果家长要了
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
就应当多让孩子说,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以同情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
他倾诉,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加插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孩子心中
的感受得以抒发后,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一半。
这样做不但可增进亲
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
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
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当然,孩子
也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父母交谈和沟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
都倾诉给父母。
2、与孩子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
不少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孩子的方法,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农民种庄稼,知道庄稼最需要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企业家懂得顾客最满意
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孩子最喜欢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家长
不妨找孩子一起探讨,什么教育方法才是受孩子欢迎的。
家长应当
怎么做才是孩子感到快乐并愿意接受的。
教育者父母的行为和态度
方式最直接深刻地影响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先明确他需要什么?如现在的孩子追星的问题,有一个家长就特
别明智,她的女儿偶像是周杰伦,她说作为我个人并不欣赏周杰伦,但因为女儿喜欢,我只好试着去了解,如果父母看不起周杰伦,哪
么他必然形成代沟。
家长说我搜集周杰伦的资料,他是奋斗出来的
天才,青少年喜欢他是有原因的,他生活在单亲家庭,对母亲非常
孝顺,这是很感人的,出售周杰伦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跟女儿
学唱他的歌。
然后去与孩子有效地引导,理性地对待偶像,母子之
间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我认为歌唱得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与孩子沟通,沟通比水平更重要。
3、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
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
们的生活,只希望父母充当顾问或支持才的角色,过多的干涉他们
会有一种被监督的感觉,认为失去了自由,便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就会躲避家长,并产生隔阂。
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
个人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设计去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
4、父母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看着是
自由、独立、完整、有独特个性、人格和尊严的人。
要尊重孩子的
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报负和志向;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判断及个人的意愿。
切忌伤害孩子
的自尊心,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
父母尊重孩子才会激起孩子的自尊。
人性最大的悲哀是缺乏自尊。
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没有尊严的人等于是一具躯壳。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他人
尊重社会,才能获得外界对他的尊重。
5、父母要与时俱进,讲究教育的艺术。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苦恼
的家长,殚精竭虑,什么招都用了,孩子就是不听话。
究其原因是
我们的家长落伍了。
现今社会是个多元的时代,孩子面前的诱惑很多,从客观上讲教育的难度确实是增大了,但我们的家长没有与时
俱进努力学习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国有70%的家长没有系统
地学习过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使用的方法多是上一代养育方法的
延续,有的则是一成不变的方法来培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难免
在教育孩子时力不成心。
1、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和异性的交往。
看待孩子和异性交谈或玩耍,父母不要一概认为是孩子早恋了,你要是按照早恋来和孩子交谈,在哪里一通教育,就有可能将本纯
洁的同学友谊给渐变成早恋,因为青春期孩子都有逆反心理,我明
明没有早恋你偏说我早恋,那我就早恋给你看,
2、从生活入手去改变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
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
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
其次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
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
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
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3、家长要会索取“爱”
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
如此一来,日久天长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父
母的爱是应该的。
因此,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一般家
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聪明妈妈不妨撒娇,要让孩子觉得
家长的不容易。
当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
一些。
4、不要开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只是一个领导。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要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
5、签一份“保密合同”
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有。
事实上,这是破坏孩子
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
和孩子签了一份“保密合同”,写下什
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属于孩子的秘密,然后双方违规
会怎么样。
6、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
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
在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
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
7、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
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家长对着干。
要与孩
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1.身心发展时差错位
在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从而造成人的心理成熟水平、社会阅历积累与急剧的生理成熟不相适应,
出现了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脱离的现象。
从而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个人要求与依赖关系,自我设计与师长要求,理想目标与现实
可能,个人消费与经济能力,意识与社会行为,这种主观上欲求与
客观上可能的心理矛盾,引起了他们内心的烦恼与不安。
因此青春
期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身体机
能的异常关注以及多某些疾患的过分夸大,即精力完全内投,对自
己生理的急剧变化不满意而就极度焦虑,从而主观构想疾病或症状。
2.情绪问题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难以自控,情绪的两极体验瞬息转化,心境低迷。
如果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抑郁、焦虑症状持续存在,烦恼与孤独不能释怀,将产生自杀的意
念和行为。
3.性别角色混乱
所谓性别角色混乱是指两性在社会文化规定的各自相应的位置和行为规范、模式上的混乱,即通常所说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
的现象。
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其生理基础上,亦表现在其
社会适应和社会行为上。
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时期,
是男女两性认同其身份角色的关键时期,如处理不慎,将造成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等问题。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