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操作计算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3年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单元的第3课,与前两课单纯的视、听感受不同,本课通过启动和关闭计算机、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实现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与计算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本课呈现的内容是基础中的基础,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除去知识的讲解与技能的训练,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情分析】
在经过前面两节课基础理论的学习后,学生盼来了动手的机会,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样的心理状态给顺利开展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不过,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问题。
首先,三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处发展阶段,他们喜欢动手,却不擅长思考,完成五种操作不难,但将操作与名称关联的意识不强;其次,虽同处于本学科的起始年级,但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零基础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同时存在;再次,学生刚开始以学科的形式接触计算机,一切容易随性,行为习惯的养成意识不够成熟。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2.认识桌面和桌面上的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鼠标指针。
3.认识鼠标器,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能较熟练地操作鼠标。
4.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培养爱护设备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鼠标器,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难点:正确完成双击和拖动操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启发式、观察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打开单号计算机显示器电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机系统是带领学生动手实践,探索计算机奥妙的开始。
在这之前,学生有的接触过计算机,会一些简单操作,有的则完全没有基础,什么都不会,水平参差不齐。
怎样在照顾学生差异的前提下上好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本课开始时,我没有按常规直接教学生开机,而是设计了一个问题:“单号机显示器灯是亮的,双号机显示器灯不亮”,引导学生思考“灯亮与不亮说明什么?”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判断,明辨机器状态,最终选择合
理的操作方法,正确开机。
这样,有效避免了会的同学跃跃欲试不听指挥,不会的同学糊里糊涂手忙脚乱,同时明确指示开机的时候要先看再按。
认识桌面部分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我藏了什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识记相对单调枯燥的页面。
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学生钻小空子,教师要加强课堂监督,确保该环节的实效性。
另外,在备课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游戏课件进行替换。
鼠标器操作是基础性内容,姿势和方法尤为重要,如果教师逐个辅导、逐个检查,显然教学时间是不允许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资源,选择姿势正确、操作熟练的同学参与辅导,既实现了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关闭计算机,内容相对简单,但教师有必要说明关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让不是经常接触计算机的同学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