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实验出示6堆10个一组的木片,每一堆的颜色不同,要求被测试者任意组合两个木片,但要求颜色要不一样。找出全部可能的组合。完整地组成15对,算是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题。此实验是研究儿童的推理水平。
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他们能够理解“=”在数学中是等价的符号,“紫禁城”政治上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符号,“布尔什维克”是共产主义者的符号。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长发的就是女生,短发的就是男生,穿裙子的就一定是女生。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等,该阶段的孩子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看到人才可以比出来,否则不能。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的遵守,不敢改变
老师告诉他们上课不要乱动,于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坐的规规矩矩,一动不动,他们并不知道,只要不开小差,不影响学习,也可以换轻松地姿势去坐。
4、思维具有可逆性
问这个阶段的孩子:“你是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他就能回答出小红是他的姐姐。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儿童会考虑把东西拿走,这是可逆思维。而高一级的补偿性可逆思维是考虑改变另一边的力臂来维持平衡,不是简单地拿走东西,即从另外的方面入手。
让.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阶段
特点
举例说明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2、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前运算阶段(2-7岁)
1、“万物有灵论”(也叫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3岁的小孩子会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和自己一样饿。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4岁的小孩子给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奥特曼玩具,但是不会考虑妈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妈妈喜欢的。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三山实验”。举例说明:知道2+3=5.却不知道3+2=;告诉这个阶段的孩子小红是他的姐姐,他能够明白,但如果告诉他:“你是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他就答不出,思维不能转换。
4、没有守恒概念
当一个饼干被掰开后,就会觉得多了。
5、思维具有刻板性,集中化,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