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完整版本
• 氨中毒学说
• 炎症反应损伤
• 其他学说 1.氨基酸失衡学说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
2.γ -氨基丁酸/苯二氮复合受体假说
•
3.锰中毒学说
•
4.脑干网状系统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因原有肝病的性质 、肝细胞损害的轻重缓急以及诱因的不 同而不一致。急性肝性脑病常见于暴发 性肝炎所致的急性肝衰竭,病人往往无 明显诱因便在起病数周内即进入昏迷直 至死亡。慢性肝性脑病多是门体分流性 脑病,常见于肝硬化和(或)门体分流 术后的病人,由于大量门体侧枝循环和 慢性肝衰竭所致,病人以慢性反复发作
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
降低结肠腔内 pH, 促进NH3 转化为不能吸收的 NH4
修饰肠道菌群,促进产乳 酸杆菌的生长,抑制产尿 素酶的细菌的生长
导泻
○治疗要点
尚无特效疗法,常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2、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
• 降氨药物
①谷氨酸钾:(每支6.3g/20ml 含钾34mmol/L) 谷氨酸钠:(每支5.75g/20ml 含钠34mmol/L)
○治疗要点
尚无特效疗法,常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 饮食
1、减少肠内毒物的 生成和吸收
开始数日禁食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
主,加用必需氨基酸。神清后逐步增加蛋
白质至40-60g/d,以植物蛋白最好。
• 灌肠或导泻 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
33%硫酸镁30-60ml导泻 乳果糖灌肠:首选
• 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②精氨酸:促进尿素合成,适用于PH偏碱者。
• GABA/BZ 复合体拮抗剂
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GABA受体的拮抗剂 氟马西尼(flumazerlil)弱安定类受体拮抗剂。
• 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
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 抑制大脑中假神经递质的形成。
• 人工肝
是指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 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由于人工肝以体外支持和功能替代为主,故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深昏迷者,应作气管切开排痰给氧。
• 防止脑水肿
○治疗要点
尚无特效疗法,常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4、其他治疗
• 减少门体分流 • 肝移植 • 肝细胞移植
护理诊断
意识障碍 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量 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护理措施
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病人有无 冷漠或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力减退,行
○实验室检查
• 血氨 • 肝功能 • 脑电图 • 智能测验 • 影像学检查
典型表现
一、血氨
动脉血氨稳定可靠。 慢性型者血氨升高。 急性型者血氨多正常。
二、脑电图
有诊断及预后价值。
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VEP) 听觉诱发电位(AEP)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对诊断亚临床肝性脑价值大。
四、心理智能测验
常用:数字连接试验和符号数字试验。 对亚临床肝脑最有用。
肝性脑病 神经心理测试(数字连接试验A和B)
肝性脑病 神经心理测试(Digit-symbol test and line tracing test)
○诊断要点
• 肝性脑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1、严重肝病 和(或)广泛门体静脉侧枝循环;2、精神 紊乱、昏睡或昏迷;3、肝性脑病的诱因; 4、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5、扑翼 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
病理反射多阴性
巴彬斯基征阳性
脑电图多正常
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
• 三期(昏睡期) 昏睡和精神错乱
• 四期(昏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肝性脑病临床分期的主要表现
分期 主要表现 肝震颤 肌张力
一期 轻度性格改变 +
+
行为失常
二期 意识错乱睡眠
错乱行为失常 +
+
三期 昏睡精神错乱 +
+
四期 昏迷
-
降低
临床表现由轻到重:
昏迷
性格行为 轻微改变
精神错乱 行为异常
昏睡
○临床表现
一般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
肝性脑病由轻到重分为4期。
• 二期(昏迷前期)
• 一期(前驱期)
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
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
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 睡眠障碍
扑翼(击)样震颤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 急性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
重症肝炎(病毒性、中毒性、药物性)
• 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
严重胆道感染
总之各种肝病的终末期.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诱因
• 1.感染
• 2.上消化道出血
• 3.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大量放
• 4.催眠镇静药和麻醉药
• 5.便秘 6.高蛋白饮食
• 7.其他 尿毒症、外科手术等因素
• 8.TIPS术后 PPI可能导致小肠细
•
菌的过度生长,加重HE感染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病理生理基础:是由于肝细胞功 能障碍对氨等毒性物质的解毒功能降低,同时门-腔静脉之间有手 术造成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 ,未被肝解毒和清除,直接经门静脉绕过肝脏直接流入体循环并 进入脑组织。关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学说主要有:
○治疗要点
尚无特效疗法,常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3、对症治疗
•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每天入液总量以不超过2500ml为宜,肝硬化腹水病人一 般以尿量加1000ml为标准控制入液量,以免血液稀释,血钠 过低而加重昏迷,注意纠正低钾和碱中毒,及时补充氯化钾或 静滴精氨酸溶液。
• 保护脑细胞功能
可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脑电图 多正常
特征性 异常 明显异常
以上各期的分界不很清楚,前后期临床表现可有重叠,其程度可因 病情发展或 治疗好转而变化。少数慢性肝性脑病病人还可因中枢神经 系统不同部位有器质性损害而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智能减退、共济失 调、锥体束征阳性或截瘫。
轻微肝性脑病的人,由于没有临床表现而被视为健康人,但在驾驶 各种交通工具时,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肝功能损害严重的病人有 明显黄疸、出血倾向和肝臭,并易并发各种感染、肝肾综合征和脑水 肿等。
肝性脑病
( )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定义
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 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 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 常综合征。
TIPS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 各种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 部分可由改善门静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术引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