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程序设计初步- 第一节程序设计入门第二节流程图第三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第四节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第五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第六节数学问题第七节汉字输入法研究第八节冒泡排序法第二章智能机器人第一节认识机器人第二节机器人走直线第三节机器人走正方形第四节机器人认路第五节机器人走迷宫第六节机器人灭火第三章综合活动——策划一场学生活动第一节开展活动的流程第二节开展活动的范例第三节我们开展的活动第一章程度设计初步一、本章内容介绍本章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初步知识,教材从计算机语言及分类入手,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实例开始,分析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认识流程图的概念。
还是结合一些简单的实例,教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别介绍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先从日常生活中的流程开始入手,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出流程图。
最后,通过数学问题、汉字输入法研究和冒泡排序法,较深入地学习程序设计的方法,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第一节程序设计入门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对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并对流程图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节流程图本课从流程图的基本概念入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
认识几种常用的流程图图例及用法,并且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学习画流程图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本课结合生活中的顺序事件,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电子邮件的申请过程及常用软件安装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并进一步巩固流程图一节知识。
第四节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本课通过电子邮件及生产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分析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并且通过练习,掌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本课通过生产中的循环事件,自然界的循环事件,以及数学问题中的循环事件, 分析了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课后的练习,学生应该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六节数学问题本课通过学生对小学奥数中出现的二个问题,以及高中数学中出现的阶乘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对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课文中还提供较多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练机会。
第七节汉字输入法研究本课通过对汉字输入法的研究,引出计算机中较常用的算法--查找算法的概念,使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课后的几个练习,使学生懂得计算机软件的编制离他们并不遥远。
第八节冒泡排序法本课通过冒泡法基本思想的介绍和冒泡法算法过程的较为详细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编程是一个严密的过程,计算机的运行是一丝不苟的按照程序的要求来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条例性。
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分为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
下面就本章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的要求加以描述。
1、知识性目标:•“A”表示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B”表示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C”表示迁移应用水平。
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2、技能性目标:•“A”表示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B”表示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 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C”表示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第1 节程序设计入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语言及其发展历程2、初步了解二进制(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低级语言)、高级语言等概念3、初步了解变量概念技能目标:会用计算机分析及处理日常问题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用数学模型表示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环境与素材1、三只瓶子或烧杯,碘酒和酒精(或其他两种不同颜色的液体)2、流程图(电子文稿、挂图或小黑板),用以显示教材中相关图例3、用来演示变量的盒子或模型4、多媒体网络教室四、教学建议建议课时:2 课时。
对于绝大多数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同学来说,计算机语言无疑是非常神秘的。
这种神秘感从积极意义上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知的欲望,但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形象生动的举例,逐步消除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这种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
对于二进制,大多数学生可能都是陌生的。
本课只要求学生对二进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不要求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摩尔斯电码、海上旗语等进行比喻,进而加深学生对二进制的理解。
本课中提供的知识链接只是用于加深学生对二进制的认识,也是不要求学生掌握的。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等内容对学生加以适当训练,但这些也只能是点到为止。
对于汇编语言,虽然说比机器语言容易理解和记忆,但对学生来说也是很难的东西。
本课中提供的实例也只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把它作为引出高级语言的一个过渡。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特点加以适当介绍。
高级语言是现在程序开发广泛采用的语言,由于它接近人的自然语言,所以比较容易学习。
要向学生交代: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所涉及的就是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现在常用的高级语言BASIC 语言、PASCAL 语言、C 语言等,现在已经发展出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如Visual Basic、Delphi 、Visual C 等。
这些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作简单介绍,但不可过多、过细,过多或过详细的介绍会使学生觉得计算机语言高不可攀,加重学生畏难情绪。
课本也只是通过一个最简单的BASIC 程序对高级语言提供了一个范例。
“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一小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师课堂上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实现瓶中两种不同液体的交换?再进而把问题转换成计算机问题——如何实现两个变量的交换。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在理解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楚一点,就是“计算机中的变量与实际生活中的容器的区别”——容器中如果已经装了东西就不能再装其他东西了,只有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才能再装其他东西;而计算机的变量可以反复赋值,新的一次赋值后,原有的数据就被替换掉了。
另一方面,把一个变量的值赋给另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中的值依然是不变的。
这一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通常的理解是不同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本课中适当加以说明,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反复强调,才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真正掌握。
用数学模型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过程,是教材中反复要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日后在编程时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课虽然只是一个开始,只提供一个范例,但是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编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教师在本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用流程图表示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本章中一贯的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有关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将在第二节中详细分析,本课只是要学生理解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对其具体内容不必详细分析。
五、练习实施建议课文中的练习1 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可以先用文字描述把交换过程的步骤写下来,再进行抽象,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转化成数学模型。
练习2 写流程图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流程图进行练习,但不作要求。
练习答案:1、交换的基本过程:丫Z TX T第二步 丫XZ T第四步 第第三步刁□(交换成功)数学模型如下:1丄第 2 节流程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流程图的概念2、认识流程图中常用的几种图形表示方法技能目标:学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描述并画出流程图情感目标:感受流程图的描述方法,养成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画流程图的几种常见图形及其用法教学难点:流程图的图形的画法及其应用三、环境与素材常用流程图的图形、名称、意义对照表;几个实例的流程图例。
四、教学建议建议课时:2 课时。
本课主要围绕对事物过程分析和流程图的画法进行教学,首先通过一个工业生产流程图,让学生了解流程图的概念,同时强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做好计划,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事情安排合理,做到有条不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在展示几种常用的流程图形的画法、名称和意义之后,教材通过三个实例来说明流程图的用法。
教材中使用几个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来作为范例,来说明程序设计及流程图的思想,一方面是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具体的计算机语言,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实例指导学生把这种程序设计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做好规划、分析,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教材中的有些实例可以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有些则不行。
教学中,当需要把教材中的实例搬到计算机上去执行时,就需要具体的计算机语言了。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计算机语言,教材中并没有规定,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或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一般可以是BASIC 语言、PASCAL 语言、C 语言等。
本教参以QBASIC 语言为例,提供部分实例的源程序。
本节中的前两个实例是学生生活中的例子,不能直接转化成计算机程序,例3 是可以转化成计算机程序的。
但建议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先不要急于把课文中的实例转化成原程序。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流程图的概念,学会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这时候把流程图转化成原程序会冲淡教学重点,转化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时同样也要重视学生对过程的分析和流程图的绘制,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规划、分析能力。
五、练习实施建议本课两个练习都是围绕画流程图来进行的,可作为学生课堂练习来完成。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果需要的话可适当增加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另外在以后几节的教学中,还会有大量练习需要结合流程图来完成。
•练习答案:(略)第 3 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概念技能目标:通过对申请电子邮箱和安装常用软件(顺序结构)过程的描述,学会画顺序结构流程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及画流程图教学难点:电子邮箱的申请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过程三、环境与素材1、能够上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工业生产流程图,顺序结构程序流程图(挂图或板书)四、教学建议建议课时:2 课时。
从本节的教学内容上看,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在第 2 节中都已经讲过了,但作为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之一必须单独作为一节来讲解,所以本节结合电子邮箱的申请过程和常用软件的安装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些典型的顺序结构事例来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思想,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为这些内容都是构成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