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资讯】人体成分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

【专业资讯】人体成分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

【专业资讯】人体成分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人体成分分析的报告内容包括:身体成分分析、脂肪分析、身体水分分析、综合评估、体量控制、健康评估、营养评估、生物电阻抗参数、病人分类等。

A、身体成分分析:身体水分(L):测量的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正常体内水分占体重的50~60%。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比例为2:1。

肾病、高血压、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全身或局部浮肿、营养不良患者都存在水分不均衡现象;蛋白质总量(kg):蛋白质大量包含在肌肉细胞内,是反映被检测者的营养状态,身体发育和健康程度的主要因素;骨总量(kg):即无机质总量,指骨髓的重量,这个数值和体重做比较,就可检测出骨质疏松,无机质偏低者需做骨密度检测;脂肪总量(kg):脂肪可用于诊断肥胖症和成人病的分析;B、脂肪分析:身高(cm):给出值和相对人群平均身高的百分比。

平均身高:中国169.7、江苏省171.03、福建省168.9;体重(kg):是指被检测者的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高-100)*0.9;肌肉量(kg):是四肢骨、内脏肌和皮肤肌的总和;身体脂肪量(kg):是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肌肉内脂肪的总和;身体脂肪比率(%):是身体脂肪量和体重的比值。

正常范围,男性10%~20%;女性18%~28%;腰臀脂肪比率(%):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

可从这一指标检查脂肪是否过多。

正常范围男性为0.75%~0.85%;女性为0.70%~0.80~。

超过0.85的女性和超过0.90以上的男性属于腹部肥胖;C、身体水分分析:分左右上肢、躯干、左右下肢几个部分测量,对于健康人它反映肌肉发达的程度,然而骨折、脱臼、关节炎等患者的身体两侧呈不均衡状态,儿童和女性经常出现上体虚弱,中年人经常出现下体虚弱。

浮肿测试:标准值0.30~0.35,超过0.35属于水分过多,超重的情况下出现浮肿数值超值,则需要做进一步物理检查;D:综合评估:肌肉类型:标准体重±10%属于正常体重范围,肌肉形态是根据体重和肌肉的多少做出体质分类表。

超过正常体重110%属于超体重,达不到90%的属于低体重,肌肉量偏少属于低肌肉型,肥胖的人较多。

低肌肉型的人,不论体重是否超重,大多都患有肥胖症;营养状况:用于评估身体的组成总分肌肉、脂肪、骨骼的盈亏。

缺乏蛋白质会出现营养不良、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乏力、运动能力减退、成人病等症状;上下均衡:反映上体和下体的发达程度。

上体虚弱反映缺乏运动,下体虚弱反映肌肉萎缩;左右均衡:左右均衡是健康人的特征,身体不均衡一般是由于外伤、手术、小儿麻痹、衰弱、缺乏运动引起的。

原因不明的身体不均衡患者,很可能有浮肿、血管疾病、淋巴疾病、肌肉萎缩等;E、体量控制:提示要达到健康的身体成分构成状态,所需调节的肌肉量和脂肪量,在减少脂肪、增加肌肉的情况下,让体重保持正常状态。

目标体重:提示被检测者应达到的正常目标体重;体重控制:需要增加或减少的体重重量值;脂肪控制:需要增加或减少的脂肪重量值;肌肉控制:需要增加或减少的肌肉重量值;F:健康评估:评估分数:被检测者本次检测的健康评估分数。

70分及格,80分优秀。

低于70分为不及格,肥胖症者,每减少1Kg肌肉或脂肪,健康评估分数增加1分。

以下为中国临床营养微论坛关于人体成分分析临床应用的讨论总结:1.请问:对于活体,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人体成分测定(间接法)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3-5种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同时说明您亲自使用过或者体验过的人体成分测定方法。

问题1总结:目前尚无一种既简单又精确的测定人体成分的理想方法,国内外常用的测量体成分的间接方法有:水下称重法、皮褶厚度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X线吸收法、核磁共振法、CT法等。

(1)水下称重法:采用受试者水下称重,根据水的密度,利用浮力定律计算出实际人体密度。

根据全身体密度由脂肪组织密度和瘦组织密度构成的前提,利用公式计算出身体脂含量和体脂率。

(2)皮褶厚度法测定皮下脂肪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

以皮皱厚度数值推测身体成分的公式很多,如日本长岭-铃木公式、美国Pollock公式等。

(3)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 Impedance Analysis, BIA )利用人体去脂组织和脂肪组织电流导电性的差异进而推算体成分,是近20年来发展的新技术。

(4)双能X线吸收法(DXA)DXA测量体成分时,其精确性较高,能够探测到体成分的微小变化,直接测量出机体各区域的去脂体重、脂肪重和骨矿物质含量,对身体组成及其分和做出定量的评价。

较其它方法优势明显,受到国外众多学者的推崇。

(5)核磁共振法(MRI)核磁共振成像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X线和CT,对人体无放射性。

它是利用人体中的H质子在强磁场内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把以电磁形式放出的核磁共振信号接收转换,通过计算机最后形成图像。

(6)CT法CT法即计算机电脑断层摄像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穿过人体对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对侧探测器接收透过层面后的X线,按其强度比例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然后经过摸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后进入计算机,计算机把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运算分析,排列成矩阵,这些数字或矩阵可储存于磁盘或光盘中。

最后再把数字或矩阵转换成矩阵排列的图像就形成了CT图像,可以显示、拍片。

2.请列举上述各种人体成分测量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问题2总结:(1)水下称重法:优点:对脂肪的测定较为精确,是目前公认的体成分测定的“黄金标准法”,故经常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使用,作为标准来校验其它方法测量的准确性。

局限性:该方法要求特定的水下设备,操作复杂,难以推广;且对受试者的水下体能有一定的要求,故对体质较弱的人群应慎用;对于严重肺部疾病的人,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也欠准确。

(2)皮褶厚度法:优点:技术简便、无损伤、经济、易于携带,适合现场实验,普及测量。

局限性:应用皮褶厚度测量法时,由于测试者测量点的选择差异、测量技术的差别、读数时的观察误差、被测试者脂肪的可压缩性的差异等,致使该方法的判断结果与实际脂肪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其值约为3.3%。

(3)生物电阻抗法:它比皮褶厚度法的结果更加精确可靠,而比水下称重法在成本和技术难度低,安全无创伤,适用于大规模群体研究,对诊断肥胖或营养不良、监测慢性病人营养状况有重要价值。

(4)DXA法:测试费用高,且对被测试者有一定的射线照射,这使得其应用有较大局限性。

(5)MRI法:核磁共振法准确性好,且无离子辐射,可以准确辨别脂肪组织,根据扫描层面脂肪组织的面积、体积,推算总体脂肪含量和局部体脂含量,可用作其他方法的标准。

MRI扫描包括多层和单层扫描,多层扫描是测定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最准确的方法,但需要较长的测试和分析时间,且费用昂贵。

单层扫描推算体脂的准确性稍差,但大大减少了测试时间和检查费用。

(6)CT法:优点:CT测量脂肪面积是迄今为止最准确评价脂肪区域性分布的方法之一。

缺点:价格较昂贵,有射线辐射。

3.生物电阻抗(BIA)测定人体成分的方法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方法最先测得的是人体含水量,再由机体含水量推算去脂组织(fat-free mass)和脂肪组织(fat mass)。

请阐述BIA法测定机体含水量的具体原理,这可以让我们对于人体成分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有最基础的认识。

(提示:BIA法是使用何种频率的电流,此电流人体能否觉察,对人体有无危害?手脚的电极片测定的是什么?用哪个公式计算电阻?再用哪个公式测定全身水量?)问题3总结:BIA 的原理是将人体作为单一的液态导体,通过手和脚表面的8个电极片,向人体内传入人体察觉不出来、也无安全危害的电流(800微安),测量通过身体同侧的手和脚背表面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

利用欧姆定律电阻抗=电压/电流,即可计算出电流的电阻抗(用Z表示)。

测得电阻抗之后,再利用公式Z=ρL/A=ρL/A×L/L=ρL2/V(Z:电阻抗;ρ特异的电阻率;L:导体长度;V:导体体积),由于Z、ρ、L 均已知,则全身水的体积V即可计算出来。

人体水的总体积 V主要反应瘦体组织( FFM)和总体水(TBW)的情况。

FFM和TBW 又由细胞内水ICW 和细胞外水ECW 组成。

ICW 反映细胞群和营养状况,而ECW 则反映脱水程度。

故通过人体测成分分析仪得到的V可以间接反映人体ICW 和ECW 的状况。

通过ICW 和ECW 含量的变化, 反映人体成分的改变以及疾病的变化,为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4.您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患者需要进行人体成分测定,而且此测定结果会极大的帮助到营养师和患者?问题4总结:(1)需要严格保持理想体重者:如肥胖、运动员、围孕期和围产期妇女、糖尿病患者(2)有营养风险者或者有明显营养不良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消瘦、肿瘤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3)需要精确计算人体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患者:如不同时期和不同治疗阶段的肿瘤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4)需要监测机体内水的数量和分布的患者:胸腹水、水肿、脱水患者5.请问单纯用BMI衡量肥胖是否准确?您又是否同意使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脂率作为衡量肥胖的标准?问题5总结:(1)单纯应用体重和BMI判断肥胖是不适宜的,容易出现漏检和假阳性——因为肥胖是脂肪含量过多、而不是体重超重,瘦体重过多引起的超重是体质健壮,而不是肥胖;还有一些人,虽然体重正常,但是脂肪含量过多,也属于肥胖。

(2)不同厂家的BIA仪器测得的体脂率可能存在数据上的差异,原因有3点。

一,因为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人群躯干和四肢的比例不同,目前尚无适用于所有人群体脂测量的通用BIA方程。

二,当瘦体组织含量并非体重的73%(常见于肥胖者和疾病状态)时,如果仪器使用的是未经该样本人群数据计算的logistic 回归方程,也会使得人体成分测量的结果(包括体脂率)的数据产生偏差。

三,在我国使用BIA法进行肥胖的研究和评价中,还没有一个大规模的针对我国肥胖人群特点的推算方程,也就无从用BIA法获得国人的“标准”的体脂范围;综上,不同BIA仪器测得的体脂率可能存在数据上的差异,用某台仪器测的的体脂数据来诊断肥胖还欠妥当。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可以采用同一台仪器对患者进行长期人体成分测量,进行纵向观察随访,来分析患者人体成分的变化。

6.请阐述在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测量时的具体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空腹时间、衣着、手脚位置、金属物等要求),在使用时一般每位患者需要多长时间?问题6总结:人体成分分析仪(立式)的测量方法:(1)受检者应空腹、排空大小便,赤足,穿轻质衣服,准确的测量年龄、身高、体重(年龄、身高、体重一般都是测体成分的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参数,所以一定要准确,否则影响结果);(2)放置电极前用乙醇充分清洁皮肤, 以减少皮肤接触电阻;(3)分别用手、脚接触人体成分分析仪的8个电极片,双手握手柄张开15度,最后通过电流并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