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障案例(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

故障案例(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

故障案例曲线分析(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1.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1如图3-1所示,11∶12∶42道岔动作电流曲线表明34号道岔由反位到定位操纵时,道岔动作正常。

11∶12∶38定位到反位的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

分析:11∶12∶38异常的动作电流曲线只记录了左右,而且电流几乎为0。

因为曲线开始记录的时间是从1DQJ吸起开始,说明IDQI吸起过,而1DQJ3-4线圈缓放的时间恰好为,两者正好相符,从而证明1DQJ的自闭电路没有构成,也就是道岔由定位到反位的启动电路没有构通。

但是限据11∶12∶42反位到定位的动作电流曲线图,可以判断道岔由反位到定位动作正常。

同时,这也说明11∶12∶38定位到反位异常曲线是道岔在反位时进行向反位的单操,室外1DQJ的自闭电路没有构成是正常现象。

如果11∶12∶38是反位到定位的正常曲线,11∶12∶42是定位到反位的异常曲线,判断室外启动电路没有构通;反位到定位单操时,道岔动作正常,说明定位到反位单操时启动电路出现了问题,同时可以排除2DQJ111-113至转辙机自动开闭器11端子间的断线故障(因为道岔反位表示要用到这部分电路),故障范围就在自动开闭器11-12到电机端子3间,或者是DF220至2DQJ123-121间。

道岔启动电路如图3-2所示。

结合动作过程、表示继电器状态、电流曲线,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道岔控制电路故障范围。

2.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2如图3-3所示,10∶25∶40,17号道岔反位到定位的动作曲线正常。

10∶24∶04,道岔定位到反位动作曲线在转换3s后道岔的电流一直保持在。

分析:单一从10∶24∶04的故障电流曲线分析,一般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反位到定位转换时道岔尖轨与基本轨间夹有异物;二是反位到定位转换时尖轨与基本轨间密贴力大,以致道岔尖轨不能转换到位。

但是,夹的异物较大时,道岔应较早进人摩擦状态;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力大时,道岔应在即将转换到位时,进入摩擦空转状态,正常动作电流持续时间较长。

对这两个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从10∶25∶40道岔反位到定位的正常动作曲线看,道岔转换时间在左右,而从10∶24∶04动作电流故障曲线看,17号道岔反位到定位动作时摩擦状态发生在道岔转换3s后即将落锁的时刻,说明此摩擦状态发生的原因是尖轨与基本轨间夹有异物,而且异物不大(尖轨与基本轨间夹有异物过大时,在道岔动作1s左右就会进入摩擦状态)。

如果10∶24∶04动作电流故障曲线中摩擦状态发生在左右,再加上10∶25∶40所示的动作电流曲线反映出道岔的动作电流虽然基本正常,但是动作锁闭电流的偏差高达0.5A,还可判断出道岔故障是因为道岔反位到定位的密贴力大、不落锁所致。

3.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3单独分析图3-4所示13∶28∶31定位到反位的动作曲线。

道岔的定位到反位的动作曲线在后降为0V,道岔转换过程中,突然停转,控制台无表示,道岔实际在四开状态。

这组道岔为双动道岔,39号道岔先于37号道岔动作。

分析:从图3-4可以看出,左侧的动作曲线正常,39号道岔的转换时间为左右,右侧的故障曲线只有39号道岔的动作曲线,没有37号道岔的曲线,且39号道岔转换时间只有左右,表明39号道岔没有转换到位。

单一对此故障曲线分析,一般有以下3种原因:①1DQJ继电器1-2线圈工作不良,导致道岔动作后1DQJ继电器保持不住吸起。

②道岔定位到反位的启动电路有虚接问题。

③道岔动作电流小,1DQJ 继电器特性不良,导致道岔动作后1DQJ继电器不能保持住吸起。

经询问现场得知,在此故障发生前,还有与图3-4中右图类似的故障曲线图,同样是道岔转换的中途39号道岔停转,由此判断故障原因可能是39号道岔启动电路虚接,当39号道岔启动电路发生虚接时,断开了1DQJ的自闭电路,使1DQJ提前落下从而39号道岔不能转换到位。

来回单操道岔后由于启动电流比较大,使虚接部位接通,从而出现图3-4中左侧的正常的曲线图。

如果从两个曲线的对比分析,可以初步排除1DQJ1-2线圈工作不良,以及道岔动作电流小、1DQJ 继电器特性不良的故障可能,因为这两种故障原因影响道岔的所有位置的操纵。

分析两个动作曲线,由于异常曲线动作在先,正常曲线动作在后,说明异常曲线发生后道岔已经转换到定位。

这样才能为13∶29∶39的正常曲线打下基础。

同时,可以判断出,13∶28∶31的异常曲线是发生在道岔处于未转换到位的四开状态操纵并转换到位的,所以采集到的动作电流曲线异常。

4.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4如图3-5所示,17号道岔10∶56∶20动作电流曲线正常。

10∶55∶45动作电流曲线异常,电流一直保持在8A大约12s左右。

分析:单一对17号道岔反位到定位电流曲线进行分析,一般有以下4种原因:①17号道岔转辙机定子半混线。

②17号道岔转辙机电机输出转矩不足。

③道岔转换阻力大。

④转辙机减速器故障。

如果从两个曲线的对比分析,左侧10∶56∶20定位到反位曲线正常,而右侧10∶55∶45反位到定位曲线异常,说明故障发生在启动电路的非共用部分,也就是原因①(l7号道岔转辙机定子半混线),其他3个原因都会导致两个方向的启动电路都有问题。

同时,道岔动作电流达到8A而断路器没有跳起,说明此道岔断路器故障或容量设置有问题。

道岔启动电路如图3-2所示。

5.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5如图3-6所示,9/11号道岔的动作电流曲线为单动道岔动作电流曲线,道岔名称为9/11号,是双动道岔的名称。

据了解,该组道岔经历了改造,道岔名称没有及时修改。

该曲线采集的是9号道岔的动作电流曲线,根据图中两个时刻动作曲线的对比,发现04∶40∶33曲线不平滑。

分析:9/11号道岔定位到反位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电机炭刷与转换器面不是圆心弧面接触,只有部分接触。

电机在转动过程中,换向器产生火花,造成动作电流曲线有毛刺。

二是电机换向器有断格或电机换向器表面清扫不良。

由于电机断格使电流曲线明显有毛刺,不平滑。

这是日常对道岔维护不到位产生的常见的异常曲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6.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6如图3-7所示,2号道岔从定位到反位或从反位到定位动作时,在3s后动作电流曲线保持在2.5A,再经过3~6s的时间道岔转换完了。

分析:从曲线可以看出,道岔在转换到左右后电流由1.3A增大至2.5A,从转换时间上看,说明转辙机基本转换到位,只是当转换完了锁闭时,由于机械末落锁,使启动接点无法及时断开,使转辙机处于摩擦状态,又经过3~6s道岔落锁,启动接点断开。

如果异常曲线只有一侧,则可以判定2号道岔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可能是尖轨夹有异物。

但是如图3-7所示,道岔两个转换位置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可能原因是有:一是由于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变化,造成道岔定位、反位密贴力大。

二是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卡阻,或弹簧力小,致使自动开闭器无法断开启动电路。

所以,在日常道岔维护时注意及时检查自动开闭器的动作状态,存在蔫打问题要及时处理,保证自动开闭器动作灵活。

7.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7如图3-8所示,二动8号道岔刚一启动就停转。

分析:该组道岔是一组三动道岔,其中最先动作的是10号道岔,10号道岔为双机牵引(有A、B机两处牵引点),由于道岔密贴力调整、摩擦电流调整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道岔反转现象(俗称喘气)。

正常情况下,如10号道岔转换完落锁后,就会接通8号道岔的启动电路,但是由于10号道岔发生反转倒接点,会导致8号道岔已经接通的启动电路随之断开,从而形成了图3-8所示的道岔动作曲线。

另外,从这一曲线还可以看出,曲线不平滑,动作时毛刺较多,这是电机换向器清扫不良、炭粉过多等原因所致。

8.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8如图3-9所示,从21号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可以看出,道岔启动电路动作后有一段时间(大约0.6s)动作电流几乎为OA,后转辙机才开始动作,之后道岔正常转换。

分析:道岔曲线开始记录说明1DQJ吸起正常,但启动转辙机转换延时,而且延时时间基本上是1DQJ的缓放时间,说明道岔启动电路中动作转辙机电路存在问题。

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是2DQJ插得不实,或者2DQJ电气特性不良致使2DQJ转极时间延长,导致发生转换延时问题。

二是转辙机动作电路中有虚接,虚接点在接通道岔动作电源后,会因击穿虚接点转为接通状态,导致发生转换延时。

实际原因为:2DQJ插得不实。

9.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9如图3-10所示,58/60号道岔为双动道岔,其中一动60号道岔的动作电流曲线正常,58号道岔动作锁闭电流偏差达到了1A,而标准为不大于。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道岔密贴力大是一个主要原因,当道岔调整力大,天气、温度稍有变化会引起转辙设备几何尺寸变化,容易使道岔锁闭电流超标。

这个异常曲线发生在8月2日13∶53,是一年中气温比较高的月份,也是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刻,转辙设备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的可能性非常大,这要求在日常维修维护中注意季节特点,及时对设备进行适应性调整。

同时,工务作业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例如工务在道岔处进行改道作业,会引起道岔框架变化引起锁闭电流上升。

另外,从这一曲线还可以看出,曲线不平滑,动作时毛刺较多,也可能存在电机换向器清扫不良的维修质量不高问题。

10.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10如图3-11所示,13号道岔是提速道岔,电机采用交流三相电源,所以曲线上用红、绿、蓝三种线代表交流380V电源中的A、B、C三相的电流。

分析:分析13号道岔的曲线可以看出,从反位向定位扳动道岔时,解锁、转换电流曲线正常,转辙机落锁,切断启动电路。

但是,开始采集电流曲线的时间是1DQJF吸起,结束记录曲线的时间是直至1DQJF落下。

所以,启动电路断开后,BHJ落下→1DQJ落下→1DQJF落下(一般需要1s左右),这时才停止记录道岔动作电流曲线。

由于提速道岔整流匣并联在道岔表示继电器中,而且表示电路要检查电机线圈,在转辙机落锁、1DQJ和1DQJF缓放期间,会有两相电压加在通过线圈与整流匣构成的回路上,从而使回路有电流通过,所以,整流匣支路正常时,虽然道岔动作结束断开启动电路,但也会记录流经整流匣、线圈的电流。

当整流匣支路发生断线时,这一支路就会没有电流。

所以,此时道岔虽然转换到位落锁,但是道岔没有表示,记录的是如图3-11所示的曲线。

11.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异常原因分析11从图3-12提速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可以看出,2号道岔在转动4s以后,动作电流开始发生变化,成为电液转辙机溢流状态时的电流。

分析:电液转辙机的转换时间在8s左右,通过图3-12所示曲线能直接看出道岔转换过程中出现卡阻故障,30s后TJ吸起才使转辙机自动停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