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
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
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
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
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
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
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
感情朗读并背诵。
2、
3、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
五、课堂小结:
六、
七、布置作业:
1、比一比,组词语。
芦( ) 借( ) 放( ) 蒌( )
户( ) 惜( ) 牧( ) 楼( )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盛开
鸭群——江中戏水惠崇春江晓景蒌蒿、芦芽——满地喜春惜春
河豚——逆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