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 杂环化合物

第12章 杂环化合物


N N H
N
N H
N
N S
O
N
S
O
N
噁唑 吡唑 异噁唑 噻 唑 异噻唑 咪唑 (imidazole) (pyrazole) (thiazole)(isothiazole) (oxazole) (i

N

碱性
N
H
咪唑
1.物理性质 分子极性增加,熔沸点较高,水溶性增加(与水有氢键) 2.化学性质
N5
4
f h g
a b c ed
N c 4
6H- 吡唑并[4,5 -d]噁唑
9-甲基苯并[h]异喹啉
三、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结构 与芳香性

O

O

环上所有原子都采取sp2杂化; 各原子以sp2轨道相互形成σ键;




S

6 5
三种杂环均具有芳香性
S


噻吩 (thiophene )
N1 H
5 α
吡咯 (pyrrole )
五元杂环中含两个或两个(至少含有一个氮原子)以上 的杂原子的体系称唑(azole) 编号按O,S,NH,N的顺序编号
N3 4 3 2 N2 5 5 N1 N1 H H 咪唑 吡唑 (imidazole ) (pyrazole )
S
+
H2SO495%
25℃
S SO3H α-噻吩磺酸
④F-C酰化反应 吡咯、呋喃、噻吩在温和催化剂下,可发生F-C反应;吡咯 活性最大,直接酰化。 O 2-乙酰基吡咯 200℃ CCH3 Ac2O N + N H H
O
+ +
Ac2O
BF3 O
H3 PO4 S COCH3
COCH3
S
Ac2O
备注:F-C烷基化反应是多烷基化的混合物
N
2H-吡咯
O
α
O
α
α--吡喃 2H-吡喃
γ--吡喃 4H-吡喃
N
N H
N
N N N H
N N N H
9H-嘌呤
1H-吲哚
3H-吲哚
N
7H-嘌呤
②杂环不含有最多数目的非累积双键时,多出的氢 原子为外加氢,要指明外加氢的位置和数目。
N H
2,5-二氢吡咯
O
四氢呋喃 THF
③无特定名称的稠杂环命名:将两个单杂环 合并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命名。
血红素
叶绿素A
4、呋喃及其重要衍生-----糠醛
O CHO α-呋喃甲醛
无色液体,沸点16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黑。 用途:优良溶剂;精炼石油,溶解含硫物质及环烷烃 ,脱除 色素,溶解硝酸纤维 ,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合成酚醛树脂 及药物 [o]
O NaOH 33% (CH3CO)2O CH3COOK H2NOH O CH NOH O CH CHCOOH COOH
N H
COOH
α-吡咯甲酸
N H
CHO >150℃ N COCH3 N H N H
α-吡咯甲醛
COCH3
α-乙酰基吡咯
CH3
CH3l 60℃
>150℃ N CH3
α-甲基吡咯
(2)亲电取代反应(呋喃、吡咯避免强酸下开环)
β4 α5 3β β4 α5 3β
β4 α5
亲电取代主要在α位

O1

S1
(1)碱性 唑类分子中2-位或3-位氮有孤对电子,呈碱性 碱性: 咪唑>噻唑 >噁唑 (2)亲电取代反应 唑类分子中2-位或3-位氮有吸电子性,使环电子云密 度降低,亲电反应比苯难. N N N > > N > N O S N H H
亲电反应活性降低,对氧化剂、对酸不敏感.
发烟 HNO3
N
发烟 HNO3
附加环
O
基本环 苯 并 呋喃 原则(1)杂环为基本环 (2)大环为基本环
(3)N.O.S顺序 (4)杂原子数多 (5)杂原子种类多 (6)编号小的
命名步骤:①确定基本环和附加环(原则) ②附加环用1,2,3· · · · · · 标注各原子 ③基本环用a,b,c· · · · · · · 表示各边
1
杂环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叶绿素、血红素、 花色素、核酸等。生物碱、维生素、抗生素中大多含有杂环, 不少合成药物(磺胺、吡唑酮、呋喃类)、染料中也含有杂 环。
CH2CONH N
青霉素G
S
CH3 CH3 COOH
O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五元环 (1) 按环的大小分 六元环
N O
O
S
N H
单环 (2) 按环的数目分 稠环
(3)催化加氢
呋喃、吡咯、噻吩催化加氢后,失去芳香性,得到饱和的杂环化合物。
N H
H 2 Ni 200℃
四氢吡咯 有机碱
N H
O
H 2 Ni 50℃
O
四氢呋喃 THF 性质类似环醚 重要溶剂
S
H2 MoS2
四氢噻吩
S
3、吡咯及其重要衍生物
(1)性质 无色液体,苯胺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 氧化,颜色变深,遇酸易聚合成树脂状。 (2)重要衍生物---血红素、叶绿素
NO2 N H N
N H
N N H SO3H
N
4-硝基吡唑
1,2-二唑亲电取代位置
N H N
N H
N N H
NO2
5-硝基咪唑
发烟 H2SO4
思考:
S
N
O
N
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几号位?
(3)互变异构现象
CH3 N
CH3 NH
N N 3(5)甲基吡唑 H 3-甲基吡唑 5-甲基吡唑
N CH3 N H 4(5)-甲基咪唑
N
7 8
6 7 8 9
5
4 3 2 1
N
10
S
吩嗪
N 10 H
吩噻嗪
请务必熟练掌握以下16个杂环化合物!
O 呋喃
S 噻吩
N H 吡咯
N N H
咪唑
N
N O
噁唑
N H 吡唑
N
S
噻唑
O
N
异噁唑
N
N
N
吡啶
N
N H 吲哚
N
N
N
嘧啶
N
N
吡嗪
哒嗪
N
N H 嘌呤
N
喹啉 异喹啉
N
(二)取代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编号原则:
N H
哌嗪
1,4-环 已 二 烯 1,4-cyclohexadiene
O
O
O
O
α--吡喃
γ--吡喃
α--吡喃酮
γ--吡喃酮
3、稠杂环
4 5 6 7 N1 H 3 2
吲 哚(indole)

7 N 1N 8 2 N 4 N H9 3 5
5 6 7 8 N 1 4 4 3 2
6
嘌 呤(purine)

N1 H
Br

①卤代
O
Br2 0℃
O O
O
Br2 20℃ S HAc S Br
吡咯活性最大,往往得到四取代物。
Br2 0℃ EtOH Br Br N H Br Br
N H
② 硝化
非质子硝化试剂:
O CH3 C ONO2 硝酸乙酰基酯
O CH3 C O
O CCH3+ HNO3
O CH3 C ONO2 + CH3 COOH
1
④取代稠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首先对环编号,确定取代基位置,原则与单环相似,共用
杂原子编号,共用碳原子一般不编号,如需编号时,则根 据其前面相连碳原子号X以Xa标示(如2a,3a)
7
N
6 5 4
aS b Nc
3 1
1 2
5-苯基咪唑并[2,1 -b]噻唑
Ph
aO e b d
H
5
N1
N
3 2
2 3N
O
H N6
1,3,7-三甲基嘌呤-2,6-二酮
SO3H
7-溴-8-羟基喹啉-5-磺酸
Br OH N
命名时,这些问题需要注意:
①杂环含有最多数目的非累积双键时,常含互变异构体,
饱和氢原子(“指示氢”或“标氢”)的位置不相同。 常用位号加“H”作词头(斜体)表示标氢位置不同的异 γ γ 构体。 β
β
N H
1H-吡咯
4-甲基咪唑
H N N
CH3
5-甲基咪唑
3.吡唑及其重要衍生物 吡唑无色针状晶体,熔点70℃ CH3 嘧吡唑 N 解热镇痛消炎药 CH3O N
N CH3O N CH3
4-甲基-2-(3-甲基-5-甲氧基吡唑基)-6-甲氧基嘧啶
O
+
H3 C
安乃近(罗瓦尔精) Na O S CH2
O
N N
CH3 N CH3
N
N H
O
S
N H
N
二、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一)基本杂环的名称 A、母杂环:杂环化合物的命名采用外文名的音译,用带 “口”字的同音汉字表示。 B、编号:从杂原子开始编号;有些稠杂母环有特定编号。
茂(环戊二烯)
1、五元杂环
β 4 α 5
3 β
β 4 α 5
3 β
β 3 α 2
4 β
O1

S1

呋喃 (furan )
O
CHO
糠醛 α- 呋喃 甲醛
杂环作取代基
5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