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_图文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_图文


CSF黄变症的鉴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变程度 腰穿动力学 CSF红C 蛋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梗阻性黄变症 最显著 椎管有梗阻(完 无 最显著↑
CSF检测的几个问题
.CSF标本应立即化验,不要超过1小时,放 置时间过久,C可破坏或沉淀后与f.pr凝集 成块,导致C分布不均而使计数不准确.
.CSF中的C离体后迅速变形,而且逐渐消失 ,影响分类计数.
.细菌溶解,影响细菌检出率(尤其是脑膜 炎双球菌最明显.)
CSF细胞学的检测与诊断
————————————————————————
三管试验
① 第一管红色、第二管、第三管变淡; 离心后上清无色透明; 上清液隐血试验阴性: 穿刺所致
②三管均红色;离心后变淡红、黄色; 上清液隐血试验阳性: 蛛网下腔出血、脑室出血
目测CSF红C数目的判断标准
——————————————————
外观变化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_图文.ppt
CSF 检测 – 为什么?
提供 诊断、鉴别诊断 的重要信息
监控 疾病进程 和 治疗效果
– 是否存在脑内炎症/感染及其严重性 – 是否存在血脑屏障障碍及其严重性 – 鉴别和描述脑内Ig合成的程度 – 感染情况下的病原菌特性 – 是否存在脑内肿瘤转移
基础知识: 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 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通过脑穹隆面的蛛
. ▲ 核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 核分裂的活跃.
B.胞浆的改变:可有胞浆色素颗粒 C.整个C的改变:C大.小不一,C形态不一等 ,
(2).C与C间关系的改变: A.排列不整. B.C和C核大小不均一是肿瘤重要特征 C.C常成丛集状排列.是肿瘤的常见特征
6.污染C
1.软骨C 2.骨髓C 上述两类C是由于穿刺不当(损伤) 引起,一般无临床意义.
凝固性
正常→静置24h→不凝固、无薄膜形成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静置1-2h→凝块沉淀物 结核性脑膜炎→静置12-24h→表面有纤细薄膜 蛛网膜下腔阻塞时→黄色胶胨状
化学检测
1 蛋白质测定 ①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0.25g/L 可呈弱阳性
原理:蛋白 + 碳酸→蛋白盐→混浊或 沉淀 ②定量试验
5.CSF肿瘤C
在CSF脱落C中,肿瘤C最具有诊断价值. CSF中肿瘤C多为转移肿瘤C.
CSF中肿瘤C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原发性肿瘤C. 继发性肿瘤C. 白血病C-
L瘤C.
5.CSF肿瘤C 肿瘤C的异常特征:
(1).C本身的改变: A.核的改变: ▲ 核大,核浆比例失常核的染色质增多
L.C.L样C和浆C; M.C可演变成激活M.C和巨噬C. 这些演变后的C均视为异常C.
(三)异常CSF C成分
1. 转化型L.C, L样C 2. 浆 C 3. 各种激活性单核吞噬 C 4. 多形核白C 5. 红C 6.肿瘤C、各种细菌
(四) CSF C学的分类
1.免疫活性C:均由L.C衍生而来,包括 A.小L.C:为正常人CSF中的主要细胞.无
②色:无色透明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的难易程度: 最易:氯化物、钠、镁、乙醇 其次:清蛋白、葡萄糖、钙、乳酸、 氨基酸、尿素、肌酐 极难: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 胆红素、胆固醇
问题1:要不要做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 ②疑有颅内出血 ③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④脱髓鞘疾病 ⑤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疑为中 枢神经疾病 ⑥中枢神经疾病需作椎内给药
红C数量
————————————————度混浊
500-1000/mm3
粉红色
1000-3000/mm3
明显红色
5000-10000/mm3
血性
>10000/m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色
CSF呈现黄色或淡黄色-棕黄色,也称 为黄变症.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出血性黄变症:
3.多形核白 C:
A.嗜中性粒C-为病理性,与CSF渗透力关, 趋化因子起重要作用. CNS各种感染. B.嗜酸性粒C-为病理性,多见于 CNS寄生 虫感染. C.嗜碱性粒C-参与I型变态反应或C导的免 疫反应.如EP大发作.
4. CSF腔壁 C:
CSF腔壁 C是由脑脊髓腔壁的C 脱落 所致,正常和异常CSF均偶见此类C. A.脉络丛C B.室管膜C C.蛛网膜C 临床意义:见于气脑造影,小儿脑积水.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 (化脓性脑膜炎)
透明度: 正常→清晰透明
白细胞 >200×106/L 红细胞 >400×106/L 细菌、真菌等较多
混浊
病毒性脑炎 中枢神经梅毒 细胞数轻度↑→微混 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毛玻璃样混浊 化脑性脑膜炎→细胞数大量↑→乳白色混浊 腰椎穿刺损伤出血时→红色混浊
混入血液时CSF蛋白含量的计算,有损伤 或其它情况使血液CSF时. CSF蛋白含量 随之升高,掩盖了真正的CSF蛋白含量,应 减去血液混入的蛋白含量.
血液混入的蛋白含量的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C数量
增加蛋白量
750-1000/ul 5000/ul
—————————————————————————————
鉴别要点 损伤性出血
病理性出血
————————————————————————
三管试验 逐渐变淡
均匀一致
放置试验 可凝成血块
不凝
离心试验 上层液无色
上层液红色或黄色
潜血试验 阴性
阳性
细胞形态 正常、完整
皱缩有含红C的吞噬C
CSF压力 正常
常升高
网粒膜绒毛吸收入上矢状窦而返 回静脉 产生于:70%脑室系统脉络
30%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
作用:
①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②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③供给脑、脊髓的营养物质, 运走代谢产物 ④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值 ⑤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积液性状:
①量:成人120~180ml 新生儿10~60ml
全.或部分)
出血性黄变症 中度
无梗阻
大量 轻.中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它颜色 棕色或黑色:
见于CNS(尤其是脑膜)黑色素肉瘤或黑 色素瘤. 绿色混浊:
见于绿脓杆菌性脑膜炎或急性肺炎双 球菌性脑膜炎. 米汤样混浊:
见于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0.01 g/L 0.04 g/L
10000/ul
0.15 g/L
100000/ul
1.40 g/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增 颅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加 见
蛛网膜下腔梗阻
于 颅内占位性病变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 2.红C溶解的速度; 3.溶血的分解产物的多少; 4.组织C反应的活性 ; 5.对CSF循环的影响 ; 6.个体的特异性.
(2) 梗阻性黄变症 :
见于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同时CSF 蛋白显著升高,当蛋白升高超过1.5g/L时 ,CSF可呈黄变症.黄变程度与CSF蛋白含 量成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变越明显.
特殊的病理意义.占C总数75% B.转化型L.C和L样C:提示局部的体液或C
介导的免疫反应. 临床意义:病脑、TBM、脑脓肿、MS等.
C.浆C- 亦名Ab C.它来自外周血L.C,
受Ag刺激后转化而来.
临床意义:浆C与.转化型L.C出现提示局部 Ag- Ab反应.一个浆C也有意义.
MS.病脑.GBS.脑囊虫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
蛋白含量(g/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
0.1-0.2
成人
0.2-0.4
老年人
0.3-0.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CSF蛋白成分绝大部分为白蛋白,而 球蛋白仅微量(不超过0.05 g/L),没有优 球蛋白和f.pr原.
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 1h。
CSF外观 CSF各种颜色的临床意义
1.血色: 提示CSF混有红C,见颅内或椎管内病
理性出血以及腰穿时外伤导致的出血. 据红C的多少和时间的不同,而呈现红
、红褐、淡红、柠檬黄或淡黄.是由于 CSF中氧合HB(红色)和胆红质(黄色)比例 的不同所致.
CSF穿刺损伤与病理性出血的鉴别
* 在MS患者CSF C计数正常情况下出现浆C 则有助于MS的诊断.
2.单核吞噬 C
A.单核样 C-为正常人CSF中的细胞.占 30%, 当比例倒错,伴有病理性C出现,则有意义. B.激活性单核样C-非特异性脑膜刺激. C.巨噬C-其特点为胞浆内含有各种噬物.如: 红C吞噬C.脂肪吞噬C.含铁血黄素吞噬C.白 C吞噬C.多核巨C.
损伤性腰椎穿刺
脊液更新加快
减少见于
损伤或腰穿引起的脊液漏 颅内压增加
甲亢
脑脊液几类蛋白质
白蛋白 β2-Mg
铁蛋白(Ft) CSF-tau蛋白 ApoE S-100蛋白 MBP
指示性蛋白 CNS感染(结脑、细菌) 肿瘤(复发)、 变性病(HIV-痴呆) CNS恶性肿瘤 AD (早期) AD(早期) 急性脑梗死、MS、脑外伤 MS、脑外伤、脑肿瘤、 急性脑血管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