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向量及其运算目的: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掌握向量的运算,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重点与难点重点: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运算。
难点:运算法则的掌握过程:一、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称作向量通常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向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a、→AB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AB的模分别记为||→a、||→AB.单位向量:模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零向量:模等于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规定:→0方向可以看作是任意的.相等向量: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平行向量(亦称共线向量):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就称这两个向量平行.记作a // b.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二、向量运算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设有两个向量a与b,平移向量使b的起点与a的终点重合,此时从a 的起点到b的终点的向量c称为向量a与b的和,记作a+b,即c=a+b .当向量a与b不平行时,平移向量使a与b的起点重合,以a、b为邻边作一平行四边形,从公共起点到对角的向量等于向量a与b的和a+b.向量的减法:设有两个向量a与b,平移向量使b的起点与a的起点重合,此时连接两向量终点且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就是差向量。
→→→→→AOOBOBOAAB-=+=,2、向量与数的乘法向量与数的乘法的定义:向量a与实数λ的乘积记作λa,规定λa是一个向量,它的模|λa|=|λ||a|,它的方向当λ>0时与a相同,当λ<0时与a相反.(1)结合律λ(μa)=μ(λa)=(λμ)a;(2)分配律(λ+μ)a=λa+μa;λ(a+b)=λa+λb.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AB=a,−→−AD=b.试用a 和b 表示向量−→−MA 、−→−MB 、−→−MC 、−→−MD , 其中M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 解 :a +b −→−−→−==AM AC 2于是 21-=−→−MA (a +b ).因为−→−−→−-=MA MC , 所以21=−→−MC (a +b ).又因-a +b −→−−→−==MD BD 2, 所以21=−→−MD (b -a ).由于−→−−→−-=MD MB , 所以21=−→−MB (a -b ).定理1 设向量a ≠ 0, 那么, 向量b 平行于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存在唯一的实数λ, 使 b = λa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过空间一个点O ,作三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它们都以O 为原点。
这三条数轴分别叫做x 轴(横轴)、y 轴(纵轴)、z 轴(竖轴),统称为坐标轴。
三条坐标轴中的任意两条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样定出的三个平面统称为坐标面。
其中x 轴与y 轴所确定的平面叫做xOy 面,y 轴与z 轴所确定的平面叫做yOz 面,z 轴与x 轴所确定的平面叫做zOx 面。
三个坐标面把空间分成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卦限。
含x 轴、y 轴、z 轴正半轴的那个卦限叫做第I 卦限,其它第Ⅱ,Ⅲ,Ⅳ卦限,在xOy 坐标面的上方,按逆时针方向确定。
第Ⅴ到第Ⅷ卦限分别在第Ⅰ到第Ⅳ卦限的下方(如图)。
设P 为空间一点,过点P 分别作垂直x 轴、y 轴、z 轴的平面,顺次与x 轴、y 轴、z 轴交于P X ,P Y ,P Z ,这三点分别在各自的轴上对应的实数值x ,y ,z 称为点P 在x 轴、y 轴、z 轴上的坐标,由此唯一确定的有序数组(x ,y ,z )称为点P 的坐标。
依次称x ,y 和z 为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并通常记为P (x ,y ,z )。
坐标面上和坐标轴上的点, 其坐标各有一定的特征. 例如: 点M 在yOz 面上, 则x =0; 同相, 在zOx 面上的点, y =0; 在xOy 面上的点, z =0. 如果点M 在x 轴上, 则y =z =0; 同样在y 轴上,有z =x =0; 在z 轴上 的点, 有x =y =0. 如果点M 为原点, 则x =y =z =0.四、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对向量进行加、减及与数相乘,只需对向量的各个坐标分别进行相应的数量运算利用向量的坐标判断两个向量的平行: 设a =(a x , a y , a z )≠0, b =(b x , b y , b z ), 向量b //a ⇔b =λa , 即b //a ⇔(b x , b y , b z )=λ(a x , a y , a z ), 于是zzy y x x a b a b a b ==.例2求解以向量为未知元的线性方程组⎩⎨⎧=-=-b y x ay x 2335,其中a =(2, 1, 2), b =(-1, 1, -2).解 如同解二元一次线性方程组, 可得 x =2a -3b , y =3a -5b . 以a 、b 的坐标表示式代入, 即得x =2(2, 1, 2)-3(-1, 1, -2)=(7, -1, 10), y =3(2, 1, 2)-5(-1, 1, -2)=(11, -2, 16).例3已知两点A (x 1, y 1, z 1)和B (x 2, y 2, z 2)以及实数λ≠-1, 在直线AB 上求一点M , 使→→MB AM λ=.解 设所求点为M (x , y , z ), 则→) , ,(111z z y y x x AM ---=, →) , ,(222z z y y x x MB ---=. 依题意有→→MB AM λ=, 即(x -x 1, y -y 1, z -z 1)=λ(x 2-x , y 2-y , z 2-z ) λλ++=121x x x , λλ++=121y y y , λλ++=121z z z . 点M 叫做有向线段→AB 的定比分点. 当λ=1, 点M 的有向线段→AB 的中点, 其坐标为221x x x +=, 221y y y +=, 221zz z +=.空间向量数量积与向量积目的: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的定义及数量积的性质;掌握其计算方法。
重点与难点:数量积与向量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一、两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的物理背景: 设一物体在常力F 作用下沿直线从点M 1移动到点M 2. 以s 表示位移→21M M . 由物理学知道, 力F 所作的功为W = |F | |s | cos θ ,其中θ 为F 与s 的夹角.数量积: 对于两个向量a 和b , 它们的模 |a |、|b | 及它们的夹角θ 的余弦的乘积称为向量a 和b 的数量积,记作a ⋅b , 即a ·b =|a | |b | cos θ . 数量积与投影:当a ≠0时, |b | cos(a ,^ b ) 是向量b 在向量a 的方向上的投影 数量积的性质:(1) a·a = |a | 2.(2) a 、b , 为非零向量, a·b =0是 a ⊥b 的充要条件 数量积的运算律: (1)交换律: a·b = b·a (2)分配律: (a +b )⋅c =a ⋅c +b ⋅c .(3) (λa )·b = a·(λb ) = λ(a·b ), 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a =(a x , a y , a z ), b =(b x , b y , b z ), 则a·b =a x b x +a y b y +a z b z .设θ是a 与b 的夹角,则当a ≠0、b ≠0时, 222222||||cos zy x z y x z z y y x x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θ复习高中时的有代表性的例题例1 一质点在力F=4i + 2j +2k 的作用下,从点A(2, 1, 0)移动到点B(5, –2, 6) ,求F 所做的功及F 与间的夹角.解 由数量积的定义知, F 所做的功是W=F .s, 其中s=AB =3i – 3j+6k 是路程向量, 故W=F .s=(4 i + 2j +2k).( 3i – 3j+6k )=18.如果力的单位是牛顿(N),位移的单位是米(m),则F 所做的功是18焦耳(J).再由式(6.7),有 cos θ =s F s F ⋅=2222226)3(322418+-+++=21, 因此, F 与s 的夹角为θ=3π. 例2 求向量a=(5, –2, 5)在 b=(2, 1, 2)上的投影. 解 Cos<a,b >=b b a ⋅=41410210+++-=6.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向量积: 设向量c 、 a 、b 满足:c 的模 |c |=|a ||b |sin θ , 其中θ 为a 与b 间的夹角;c 的方向垂直于a 与b 所决定的平面, c 的指向按右手规则从a 转向b 来确定. 则称向量c 是a 与b 的向量积, 记作a ⨯b , 即c = a ⨯b .向量积的运算律:(1) 交换律a ⨯b = -b ⨯a ;(2) 分配律: (a +b )⨯c = a ⨯c + b ⨯c .(3) (λa )⨯b = a ⨯(λb ) = λ(a ⨯b ) (λ为数).向量积的坐标表示: 若a = a x i + a y j + a z k , b = b x i + b y j + b z k . 则zy x z y x b b b a a a kj i b a =⨯=zyz y b b a a i –zx z x b b a a j +yx y x b b a a k .= ( a y b z - a z b y ) i + ( a z b x - a x b z ) j + ( a x b y - a y b x ) k . .例3 设a =(1,2,–2), b =(–2,1,0), 求a ⨯b 及与a 、b 都垂直的单位向量.解 a ⨯b =012221--kj i =0122-i –0221--j +1221-k= 2i +4j +5k .所求的单位向量为±2225)4(21++(2i +4j +5k )=±155(2i +4j +5k ).例4 已知三角形ABC 的顶点分别是A (1, 2, 3)、B (3, 4, 5)、C (2, 4, 7),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解 根据向量积的定义, 可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21sin ||||21AC AB A AC AB S ABC ⨯=∠=∆. 由于→AB =(2, 2, 2), →AC =(1, 2, 4), 因此→→421222kj i =⨯AC AB =4i -6j +2k .于是 142)6(421|264|21222=+-+=+-=∆k j i ABC S .例5设a =(–2, 3, 1), b =(0,–1, 1), c =(1, –1, 4),三个向量是否共面?解 因为r =a ⨯b 与a 、b 所确定的平面垂直,所以当a 、b 、c 三个向量共面时, 应该有 r ⊥c ,即r .c =0.r =a ⨯b =110132--kj i=(4, 2, 2) ,所以有r .c = (4i +2j +2k ).( i – j +4k )=4–2+8=10≠0,因此三个向量不共面.空间简单图形及其方程方程目的:掌握直线、平面、常见曲面的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