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21.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 (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 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 对人、社会事件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识记)
22.社会知觉的特性:认知对象具有独特性; 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 过程具有特殊性。 (识记)
23.社会认知的过程: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信息整合。 (领会)
19.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 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识记)
-17-
几个人?
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 的侧面人像吗?
两个老人?两个少年?还?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on the hill?
雪山和马
20.知觉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影响产生的因素):(领会)
强度一致,频率相差大 强度一致,频率相近 强度相差大,只能感受强音
混合音 拍音 声音掩蔽
-13-
16. 听觉的机制: (领会)
(1)耳及其组成。 (2)位置学说(又称行波学说,贝克西)和频率匹 配学说。
17.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识记)
18.知觉的形成(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单应用)
(了解)
6.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即为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用以 表示绝对感受性。 50% (识记)
7.差别感觉阈限:指为引起感觉差异 需要出现的刺激量变化。表示人们对两个 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即差别感受 性。在心理量上体现为最小可觉差(jnd)。 (领会)
(3)遮挡;
(2)双眼视差
(4)线性透视;
(5)纹理变化;
(6)光照与阴影
时间知觉的种类: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人的兴趣和情绪
(1)深度知觉:由深度知觉线索引起(刺激方面、视觉系 统方面) (2)运动知觉:由运动线索引起(逼近、位移、前庭和触觉) (3)时间知觉:种类(4) 线索(3) 影响因素(3)
深度知觉线索:
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
(1)大小;
线索:
(2)视野中的高度;
(1)调节与幅合;
14.听觉刺激:振幅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了解)
15.基本的听觉现象: (领会) (1)声音的属性
ΨPsycholog y
(2)听觉适应:时间短,恢复快,有选择性。 (3)听觉疲劳: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 著降低。特点:恢复慢,可能产生音隙 音岛 失聪。 (4)声音的混合:
24.几种效应: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社 会刻板效应 (简单应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 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 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 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 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 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这就是首 因效应。
11. 颜色特性: (识记)
12. 视觉适应:常见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识记)
(1)明适应又称光适应,是指在从暗处到 明处,人眼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包含 瞳孔缩小和视觉色素的漂白过程。
(2)暗适应,是指在从明处到暗处,人眼 的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包含瞳孔扩大和视觉 色素还原的过程。
13. 色觉理论:三原色说和拮抗说。 (领会)
8.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 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 有的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了解)
9.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 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长,它所引起 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了解)
10.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光是一种电磁辐 射的能量。波长在将近400至750毫微米之间的光谱部分 为人眼可见的。 (了解)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 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 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 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 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 表的温良”。刻板效应
(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 的整合和解释。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 单总和。而是将各种信息整合起来并加以解释,任何属 性都与一定客体相联系,并具有一定的意义。
(3)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 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4)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5)对知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 (6)结合具体实例谈知觉的形成(如, 如何教孩子 形成对火的知觉)。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五四三二一
社知听视感
会觉觉觉觉




本章共有24个知识点,重点17个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官对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 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入大脑而产生的。(识记)
2.通常五官产生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 “第六感”是否存在不属于当代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张林与李萌是小学的同学,从那时起,两个人 就是好朋友,对方非常了解,可是近一段李萌因 家中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快,有时张林与他说话, 动不动就发火,而且一个偶然的因素的影响,李 萌卷入了一宗盗窃案。张林认为李萌过去一直在 欺骗自己,于是与他断绝了友谊。这就是近因效 应在起负作用。
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 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 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 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 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 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 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 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现 在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晕轮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