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修改稿)矾山镇砖桥小学2012年9月前言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它无时不在,润物无声,能使学校的品质卓然,绽放个性神采。

砖桥小学始建于1937年9月,校址位于砖桥街道王氏祠堂,占地500平方米,初名“庐江县砖桥小学”,是一所公立学校,开设一 ---- 三年级3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后逐渐发展至一 ----- 六年级6个班,200多名学生。

1950年迁至隔壁的柳氏祠堂。

其时教学正规,学风浓郁,声名鹤起,方圆一、二十里的学生都来此就读。

历任校长为朱子端(1937-----?)、曾普伦(1950----1953)、李觉民(1954----1955)、柳卜如(1956)、王家爱(1957)、徐龙璋(1958----1959)。

1959年春季因兴修砖桥大水库,学校迁址至刘屯刘氏祠堂,与刘屯小学合并,校名仍为砖桥小学,同时在砖桥村的吕洼组设立教学点。

此时,在校学生仍有200多人,校长分别是蔡继民(1960----1961)、邢周培(1962)。

1963年,砖桥小学与刘屯小学分离,迁址罗氏祠堂,设一 ----三年级3个班,隶属于巴滩小学,时任校长为张永寿。

1967年因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校长夏所柱担任。

1969年,由人民公社安排,砖桥大队决定在万冲大树根兴建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

全体村民群策群力,挖土制砖,挑石垒墙,拆运罗氏祠堂木料,1971年一所四合院式崭新学校迎来了(一----- 五年级)200多名学生,1976 ---- 1978年又增设了初中班,在历任校长刘德宇(1968 ---- 1970,1975 ---- 1978)、徐詠霞(1971 ---- 1972)、黄奇(1973 ----- 1974)、刘世民(1979)、徐光应(1980)等的艰苦努力下,教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教风纯正,学风浓厚,教学秩序井然有条,各项活动丰富多彩,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材,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级政府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生数的增长(1989 ----- 2004年均在300人左右),原有校舍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时任校长杨定国(1990)积极与村、乡联系,在原校舍的东面兴建了一幢十间平房,1993年在校长王锦程(1991 ---- 1994)的主持下,又翻建了一幢11间的教室,同时着力平整校园,栽花种草,实现学校的净化、美化、香化。

1996年,我县教育迎来了崭新的一页,乘着“两基”达标的强劲东风,在乡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在广大的学子的倾心相助下,校长王和平带领全体教师在原校舍的后面兴建了一幢10间标准化教室,修建了350米围墙。

洪家龙先生捐资一万余元兴建了学校大门楼;饶春和、饶亮和二兄弟捐助了一万多元的办公设备和五千余元的图书资料;罗宝国先生捐助了五千元的课桌凳。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师生精神为之振奋。

学校于1997年6月1日召开了盛大的庆典答谢会——鲜花朵朵承载着深情厚意,歌声阵阵赞颂着盛世年华。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在王和平校长的主持下,在以罗龙和先生、刘玉年先生和蔡小丽女士为代表的另一批学子的支持下,于2005年又改造了一处D级危房,兴建了一幢504平方米的教学楼,配置了图书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远程教育活动室,刘福喜先生还向学校捐助了一台电脑,让农村小学登上了网络的舞台。

多年来学校坚持贯彻以德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先导、以安全为第一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自1996年至今,每学期在乡镇期末综合考评中均位列前三名,2007年还被评为庐江县教育先进单位。

各位教师认真工作,积极进取,关爱学生,热爱集体,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岗位上,为每个学生的和谐成长倾注着自己的满腔热忱,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教师队伍大专以上达50%,教师撰写的案例、论文在省、市、县比赛中频繁获奖,指导学生的文艺、书画、体育等在乡镇评比中也屡取佳绩。

砖桥小学有着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校园环境、上乘的办学条件、焕发的精神风貌,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阳光普照,师生心田春意暖;甘雨滋润,枝头桃李蓓蕾红。

回顾往昔峥嵘岁月,展望未来美好前景,砖桥小学将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在不断超越自我中追求发展,追求卓越!学校理念文化设计核心文化:敦品积学笃志允能学校精神:和衷共济发展理念:科学预筹勇于实践敢于超越。

办学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管理理念:激人奋进助人成功用人理念:尊重信任知人善任服务理念: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办学宗旨:夯实基础培养新人办学特色:创和谐之境育发展之人形象定位:传承文明的摇篮开启心智的乐园办学方略:民主管理优化师资质量强校和谐发展校训:团结勤奋诚实文明校风:尊师爱生和谐争先教风:敬业求精严谨奉献学风:乐学善思好问踏实学生培养目标:诚实守信健康活泼团结互助勤奋好学教师发展目标: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体解析:【核心文化】敦品积学笃志允能[定义]核心文化是学校发展、规划、教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价值核心,是学校办学的旗帜,师生的理想信念。

[解析]敦品:敦厚品质,砥砺德行。

积学:提高学力,积淀学识。

笃志:志向专一,专心一意。

允能:尊重能力,尊重创新.。

【学校精神】和衷共济[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的、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解析]凝聚“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就是要使学校群体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共渡难关,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发展理念】科学预筹勇于实践敢于超越[定义]发展理念是学校在前进过程中为实现发展目标所应遵循的方针和信念,是学校适应时代需求的科学发展观。

[解析]科学预筹:学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活跃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因此一定要高瞻远瞩、科学预筹,根据学校现有的状况和实力,准确把握教育发展动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学校更加有序地健康发展。

勇于实践:成功在于实践,生命在于实践。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会不会想象,最重要是在于他敢不敢实践。

伽利略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不仅运用了自己的想象,而且把想象与实践结合,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想象。

他坚信,实践才能证明一切。

敢于超越:超越是蜕变,超越是解放,超越是升华。

超越是一种积极的进取态度。

它是人们通过理性客观分析现状,主动弥补不足,继而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一个飞跃过程,超越是对现实的升华和跨越。

一切事物只有通过无数次超越才会逐渐充实,臻于完美。

【办学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定义]办学理念是学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办学实践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宗旨、教育目标、教育策略的认知和观点。

[解析]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指引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为学生的阳光一生奠基的四层涵义:一、为学生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校园的生活、丰富课余生活,让学生快乐成长。

二、为学生构建支撑一生的精神。

关注学生精神生活、心理健康、学习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

三、为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习惯。

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四、为学生培养终生学习的本领。

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的四层涵义:一、让教师做一个博学的人。

教师要善于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让教师做一个智慧的人。

教师要积极交流,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让教师做一个快乐的人。

教师要享受工作,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四、让教师做一个教育名人。

教师要制定明确的目标,争做教育“名师”。

【管理理念】激人奋进助人成功[定义]管理理念是学校制定和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思想核心及原则,同时也是学校全体人员必须信守和遵循的行为准则。

[解析]“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有利于激人奋进、助人成功,用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去激励人、培养人、帮助人、塑造人,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的进取欲望和奋斗热情,尽一切所能帮助学校班子、广大师生不断走向成功、获得成功。

【用人理念】尊重信任知人善任[定义]用人理念是学校的用人观念和用人思想。

人才是学校的活性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科学的用人观是学校管理高效、质量优异的基础保障。

[解析]尊重信任:尊重的意义在于尊崇而敬重,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人格、价值和劳动成果。

信任是相信并加以任用。

尊重信任的态度,是用人和激励人的基础,也是激发人才干事业的关键,只有尊重信任,才能调动人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

知人善任:“知人”就是善于发现真正的人才、正确评价人才、辩证认识有缺点的人才。

《列子·说符》中有“治国之难,在于知贤”也阐述了知人的重要性。

“知人善任”即了解人,用好人。

这是用人的基本原则。

了解人是用好人的前提,用好人是了解人的目的与归宿。

二者相辅相成,反映了用人思想的基本规律.尊重人才、发掘人才,信任人才,是知人善任的基础。

“尊重信任,知人善任”的用人观念、用人思想,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位得其人,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能,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创业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使学校的管理机制更加成熟完善,科学合理。

【服务理念】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定义]服务理念是指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的服务意识和观念。

[解析]“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目前已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认可,教育是一种“服务”,学生自然成为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自然构成了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最终服务社会的服务链条。

是否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则成为评价学校服务水平最客观的衡量标准。

学生的成才成人代表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

我们的工作要想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最有说服力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水平。

因此,学校认真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褒奖和肯定。

【办学综旨】夯实基础培养新人[定义]办学宗旨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最终期望的目标和成果。

[解析]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