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⒈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自然》到《常识》,再从《常识》学科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的科学素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生的本质变化。

教材从内容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力争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科学素养。

哪么什么是科学呢?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适应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实的的结晶。

科学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科学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日与日俱增。

科学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我们的科学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探究、认识活动。

《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水、材料、食物等六个方面的几十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认识三年级上册的任务,就是参加这几十个活动。

参加了这这几十个活动也就是学习了科学。

因为科学课就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活动来完成的。

并且要求学生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要有更多的发现,增长更多的聪明才智。

⒉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努力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的特点:⒈重视对学生典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

由于带有典型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更高的教育价值,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意选择对学生发展具有更大意义的典型经历活动,并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也注意了典型性,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获得更大的发展。

本册教材内容及活动的设计的选择也是从近及远、从静到动、从生命到物质。

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来进行安排的。

例如一第单元:植物单元,教材选择了《树》,因为树在植物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被所有人所熟悉。

第二单元:动物单元,蜗牛、蝗虫、蚂蚁为一般学生所熟悉。

便于学生收集材料和观察。

第四单元:水单元,材料选择容易,但观察探究的活动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教材所选取的教学材料正因为具有典型性,因为可能比选用材料更具有操作性,代表性、更具有说服力、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追求⒉追求1+1〉2能够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孤立的、彼此缺乏联系的典型科学探究活动,只能发挥教育自身的功能,而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将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册新教材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每一节课都是有个多活动串联而成,如:第3单元《我们自己》第一教时,观察身体,他不仅要求学生对人的身体外表的了解,还要求学生通过听、摸等方式对人体的内部结构的了解,在前半部分让学生观察身体的外部可分成哪几个部分?(头、颈、躯干、四肢),后半部分了解人的身体内部还长着肋骨、心脏、肝、各种器官等。

如果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人体的内外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是上下两部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看、摸、听、感觉让学生体会到人的每个部分都是而许多器官组成,各部分巧妙结合,就象一架复杂而精巧的机器。

而在感官中体会到人的皮肤有黑有白,有弹性,皮肤上有毛孔,毛孔中长着毛,人的器官有分工,有视觉器官、有感觉器官、有味觉器官、有嗅觉器官,各个器官作用不同,整合起来就象一台机器,是多么的奇妙!本册教材它尊循着(一英寸深,一英里宽)的教学原则,它把一个教学内容从横向发展,组成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序列,使学生的学有兴趣。

这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特点。

⒊教材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册教材不仅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的信心。

而且从教师的角度上也是较为容易采集到实物的标本,从而使学生能从能参与材料的准备,从有机会观察现实验。

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如果有了好的教材,如果你再不珍惜,那么我们就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社会,你就有可能被淘汰。

三、单元课时分配本册教材一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 (生命世界/常见的植物)第二单元: (生命世界/常见的动物)第三单元:(生命世界/生长发育)第四单元:(物质世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第五单元:(物质世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利用的内容)` 第六单元:(生命世界/综合单元)第一单元: 植物(6课时)第二单元: 动物(6课时)第三单元: 我们自己(6课时)第四单元: 水(4课时)第五单元: 水(4课时)第六单元: 米饭和淀粉(4课时)本册教材共30课时,从现象上看课时是足够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教学时间不够用,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要等到到市教研员会议开好后再定。

`` 有结构的观察研究活动•指导学生理解“科学观察”的活动•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比较的活动•指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的活动•指导学生开掘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指导学生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1.指导学生理解“科学观察”的活动放大镜观察蜗牛。

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观察身体进从身体、手、指纹,从整体到局部。

⑴抓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观察树叶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同时观察几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树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这几片树叶是不是同一种树的叶?你为什么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或者说你为什么说它们是不相同的?⑵观察是要讲究方法的:在寻访小动物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到学校四周走一圈作一些调查,回来后再让学生讨论,在哪地方能找到小虫?你打算用哪些方法去观察和捕捉小虫子。

(①在哪里找?在草丛中找、在砖块下找、在大树不、在土堆傍。

②怎么找?先轻轻的去接近,再走近一些、抓小动物的时候要轻轻的。

③抓完动物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一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④写出观察日记。

)p26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⑶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对人体的观察时,可从身体手指纹⑷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如在观察一只苹果时,用眼睛看会看到什么,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尝通过综合的观察时,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⑸细致的观察:(借用工具或其它方法进行观察)①如把一张纸进行撕开时,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会发现,纸边上有许多纤维。

把纸揉成团,再展开后你又会发现什么?2.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比较的活动在比较叶的大小时,可小树叶粘贴的大树叶上进行比较;比较两张形状不同,大小基本相同的树叶时,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出两叶的大小。

再如蜗牛与蝗虫又该怎样进行比较?纸的厚簿怎样进行比较?3.指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的活动对事物进行观察后,我们应该让学生逐步的学会,把所观察到的事物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把它描述出来。

⑴用语言来描述:如我的大树的描述,对一袋米的描述,对一杯液体的描述。

⑵用动作来描述:p5我观察的大树,它的树杆有这么粗,我可以用手比划告诉你,⑶用比较(参照物)的方法来描述:p5我们的大树有五层楼高⑷用打比方来描述:P11几片小树叶排列在一起⑸用排列来描述:和一张大树叶相比较。

⑹用图画的方式来描述:⑺用统计的方法:p9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有几种树叶、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统计日记p68一小袋米有多少粒?⑻用文字来描述:写观察日记,p7对大树的描述、4.指导学生开掘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⑴问题会产生新的活动:学生会在观察中遇到许多问题,问题又会引发出新的观察内容,如我们在观察蜗牛身体后,(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眼睛、触角、和嘴),书本上又提出还有什么可以观察的呢?提出新问题,指出新的观察方向,转到期对蜗牛壳的观察,(蜗牛壳上的螺线旋了几圈?是左旋还是右旋?左旋是怎样旋转的?右旋又是怎样旋转的?蜗牛吃食物与运动的观察时,又可以提出许多问题:蜗牛长牙齿吗?蜗牛臬吃食物?蜗牛会选择怎样的食物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蜗牛在各种物体上又是怎样爬行的呢?蜗牛分泌的粘液对它的爬行有什么作用?学生在观察中会提出许多问题,(在这里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提出科学的问题。

避免学生提出毫无目的的问题,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应该有一个期望值,希望或控制在一定的教学范围内,而不是让学生毫无边际的乱提问题。

)⑵从另一个方面进行观察:如从蜗牛的爬行引导到蜗牛分泌的粘液对它的爬行有什么作用?闻蜗牛的气味。

⑶换个环境观察:如学习蚂蚁这一课,我们可以先在教室里观察蚂蚁,然后也可以让学生到操场上或草地里去观察,这样我观察也许会比在教室的观察内容更丰富,观察更有兴趣。

学生在观察一张白纸后一口气说出10以上的特点。

蜗牛的爬行的速度很慢,似乎以不变的速度在进行爬行,那么它们爬行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快慢?让蜗牛进行爬行一次比赛。

慢慢就会发现迷底了。

⑷换一种思路思考:蜗牛不朝同一个方向爬行怎么办?画一圈圈,就能比出快慢。

蚂蚁放在瓶子里观察起来不方便,能不想出更好的观察方法来?5.注意教学参与书中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一览表:主要活动的活动过程的提示。

6.教材的主要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