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3
• 路基地段的基坑稳定性检算时应考虑铁路静荷载, 并根据现场实际考虑列车动荷载影响。
河道工程
• 靠近铁路桥梁基础对穿越铁路的河道进行 深挖疏浚、拓宽或河堤改造加固时,对铁 路桥梁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应进行评估,
• 对铁路防洪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应进行铁 路防洪安全评估。
岩溶地区施工
• 在岩溶发育地区铁路附近进行冲击钻等引 起地基强烈震动的施工,应在铁路地基物 探(必要时钻探)检测的基础上进行地基 稳定性评估。
2.路基变形监测基本要求
• 路基变形监测包括水平横向位移监测和垂向高差变化 监测。
• 观测桩的设置数量,应结合具体工程影响程度确定。 一般情况下沿线路纵向至少每20m应设置一个观测断 面(或观测桩),并根据路基变形观测结果适当加密, 在路基横断面上观测桩的设置应结合施工对路基变形 的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明确。
• 发现路基有突变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启动相关应 急抢修预案进行抢修。
• 五、对于以下施工项目,应委托具有铁路 专业设计(或相关专业检测、评估)乙级 及以上资质的单位进行检算或评估,形成 检算资料或评估报告(需要在检测基础上 才能进行检算或评估的,应委托具备检测 资质的单位或机构事先进行检测),并作 为施工方案安全审查的重要依据。
• 施工中应先施工最靠近营业线的3~5排桩,并按照 与营业线的距离由近及远逐排跳桩施工。
• 两台高压旋喷桩沿铁路线路同侧方向的距离应保持 在30m及以上。
邻近营业线钻孔桩施工
• 1.在软土等松软地质地区,应结合地质条件、钻 孔位置与线路中心的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施工 对地基扰动影响,建立设备沉降变形监测制度, 必要时对线路采取适当限速措施。
• 第一部分 邻近营业线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邻近营业线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进入铁路安全保护区内的钻探、勘测和各类 施工(范围广);
• 2.挖掘机、起重吊机、旋挖钻机等自行式施工 机械和运输车辆进入铁路安全保护区内作业;
• 3.距既有线线路中心30m范围内进行桥梁钻孔 桩、承台等各种基坑开挖施工;
基坑
• 基坑深度在5m(基坑临近河道时为4m,基坑边 缘与路基坡脚水平距离小于5米时为3米)及以上 的基坑施工,应进行基坑稳定性检算。
• 粉质土层有地下水影响的必须进行坑底抗突涌稳 定检算,软弱土层或粉砂土层采取地下降水措施 的应进行地面沉降安全评估。
• 施工影响高铁的应对高铁路桥设备变形进行检算。
• 施工中应先施工最靠近营业线的3~5排桩,并按 照与营业线的距离由近及远逐排跳桩施打,两台 桩机间施工时沿铁路方向应保持30m及以上距离, 要严格控制沉桩速度,前5排的沉桩速度不应大于 15m/h(软土地区沉桩速度不应大于10m/h),其它 桩距路堤坡脚在30m内管桩沉桩速度不应大于 20m/h(软土地区沉桩速度不应大于15m/h)。同时 考虑土质情况,必要进采取限速措施。
• 10.凡是移动设备(含车辆)及施工机械、机 具等设备安全距离的各类施工;
邻近营业线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1.其它直接或间接影响行车安全或行车设备 安全的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距既有线线路中 心30m范围内)。
第二部分 局管内不良地质情况简介
徐州工务段管内
西陇海及徐州地区:粉砂土、岩溶 东陇海(连云港地区):海相软土 京沪线:除徐州地区,黄粘土
• 观测精度:观测仪器应符合精度要求(二级中等精 度),测量精度符合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观测中 误差不大于1mm。
• 行车条件下,观测结果在预定的变化范围内时,原则 上观测频次不少于每2小时1次,路基有持续缓慢变形 时,本要求
• 桥隧涵监测包括施工影响范围每个基础、 桥墩(台)、梁体等部位的水平纵向位移 监测、水平横向位移监测和垂向高差变化 监测,具体监测部位、观测频次和变形允 许值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 应进行明确,设计方案中应提出指导性意 见。
• 2.挖孔桩桩顶宜设置联系梁,以提高挖孔桩 群整体稳定性。
• 3.挖孔桩施工时应跳桩施工,严格控制一次 开挖深度,防止发生塌孔。
• 4.挖孔桩边缘距线路中心线水平距离小于 5m的或进入路堤坡脚以内的,应在限速 120km/h及以下的条件下施工,如施工期间 施工人员、机具、材料等不得不侵入铁路基 本建筑限界的,必须在封锁条件下施工。
或中等膨胀土
南京桥工段
• 宁芜线:粉砂土 • 长江两岸:江相软土 • 京沪线至镇江段少量粉砂土。
上海、新长工务段
• 京沪、沪昆线 及上海地区及普遍存在粉砂 土、软土
• 新长、宁启、海洋线及盐城、海安、海边 地区及普遍存在粉砂土、软土
杭州工务段
• 杭州地区、沪昆线沪杭段粉砂土较多 • 沪昆线衢州、龙游、江山地区有岩溶
• 采用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时,钢板桩拔除前必须 对基坑四周采用C类土或经过改良的D类土分层回 填夯实,并达到《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基 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对拔除钢板桩后的所留 缝隙进行灌浆或灌砂回填处理。
• 在软土地区插打和拔除钢板桩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每小时插打和拔除钢板桩的长度应控制在45m及 以下。
宁波工务段
• 萧甬线、杭深线基本为海相软土 • 萧甬线存在典型粉砂土
第三部分
《营业线(邻近营业线)施工确保路桥 设备安全规定》
• 二、邻近营业线施工,应按有关规定编制 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办理相关手续后方 可实施。
• 技术复杂的工程,设计文件应编制指导性 施工组织设计。
• 对既有路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护加固措施, 并根据施工安全要求明确行车条件(慢行 或封锁),针对各种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 应急预案,施工期间加强检查监控,发现 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邻近营业线高压旋喷桩施工
• 与营业线路堤坡脚(桥梁桩基)距离在30m及以内 的高压旋喷桩施工,应综合考虑地基土质条件、路 基高度、桩位与营业线中心距离和旋喷桩施工喷射 压力,分析对路桥设备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在软土地 区,应考虑软土基底倾角、软土特性等综合因素确 定桩机施工对路桥设备影响的范围。以确定是否在 封锁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对线路进行限速。
• 2.注浆压力应根据路基土质、路基密实度或空洞 等情况慎定,不应超过0.3Mpa。
• 3.慢行条件下,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施 工作业:
无缝线路区段轨温不满足上道作业标准时; 列车经过时; 轨面隆起超过2mm时; 道床范围冒水泥浆较严重时。
爆破
• 在铁路附近进行爆破施工,应进行路桥设 备安全评估。
•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
六、重点施工项目安全措施要求
邻近营业线管桩施工
• 当桩中心与营业线中心距离小于30m时,应在营 业线与离营业线最近的一排桩之间预先设置应力 释放孔。应力释放孔设置可参考如下标准:直径 不小于30cm,孔深为桩长的三分之二,但不得小 于10m,钻孔完毕后采用碎石或中粗砂及时回填。
• 高铁无碴轨道路基和桥梁桩基沉降或横向位移不 得超过1mm;
信息互通 数据共享 措施及时
• 有砟轨道铁路路基水平横向位移或垂向位移变化速率 大于2mm每天(施工时间大于3天后按最近3天平均 值计算),或累计水平(或垂直)变化量大于10mm 时应暂停施工,立即对线路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检查, 按规定做好养护工作,确保状态合格。项目建设单位 应及时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查 明原因,采取相关措施,待路基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 三、施工期间必须确保营业线路基排水畅 通,施工确需拆除既有排水设施时,必须 在施工方案中明确过渡期间临时排水措施, 并在施工结束前按不低于原有排水条件进 行恢复,汛期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洪措施。
四、加强施工期间路桥设备变形监 测
• 1.邻近营业线施工,施工单位应将施工影响 范围内的线路几何尺寸的检测和跟踪养护 工作委托给所在工务设备管理单位,并由 工务设备管理单位负责制定和落实线路检 查监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蚌埠工务段管内
• 除淮河、滁河、沙河、池河两岸附近存在 粉砂土外大部分为较好的粘土。
• 固镇至明光间存在部分膨胀土
阜阳工务段内
• 京九线颖南以北为粉砂土,颖南以北南为 弱膨胀土。
• 阜淮线基本为粉质粘土。
合肥工务段
• 淮南线、沪汉榕、合九、宁西线土质较好, 部分地区存在弱膨胀土。
芜湖工务段
• 皖赣线为山区铁路、宣杭线地质条件较好 • 宁芜线部分地段存在粉砂土 • 芜铜、铜九线存在大量发育岩溶、裂隙土
• 2.应确保泥浆池池壁稳固,防止泥浆池内泥浆外 泄侵入铁路道床或堵塞铁路排水系统。
• 3.桩身钢筋笼吊装时,应有限位、防脱等措施, 并根据施工位置与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的距离, 对钢筋笼进行合理分节、分段吊装,在路堑顶部 施工时应设置有效的防滚落设
路堤边坡范围内挖孔防护桩施工
• 1.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管护壁等 措施进行坑壁支护。
距路基坡脚外侧3m范围内的钢板桩原则上不得拔 出(对路基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的除外),如需 拔除应在施工方案审查时明确。
钢板桩距路堤坡脚3m至8m内时,应在封锁或慢 行条件下施工。
普速有砟轨道路基本体注浆施工
• 1.对路基本体进行注浆施工时,注浆钻孔距线路 中心的水平距离小于4m时必须在封锁条件下进行, 4m及以上时及对框构桥底板注浆时应在限速 80km/h及以下条件下进行。
• 3.基坑周边不得堆土及放置料具,以免影响基坑 稳定。
• 4.深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应避免在基坑开挖地段 的范围内安排线路大机稳定作业。
• 5.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减 少基坑裸露时间,确保路基稳定。
• 6.基坑回填应按规定进行压实,并优先回填对铁 路侧基坑。
7.钢板桩基坑支护特殊规定
• 原则上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实施,并在 原设计单位参与下制定专项监测方案。
信息互通 数据共享 措施及时
• 线路轨道几何尺寸变化检测和跟踪养护基本要求: 应结合线路和路桥设备变形情况,及时对轨面几 何状态进行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掌握线路状态, 及时按相关规定做好养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