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我国划分标准:
海拔
> 5000 m:极高山
3500 ~ 5000 m:高山
1000 ~ 3500 m:中山
500 ~ 1000 m:低山
< 500 m:丘陵(相对高度<300 m)
2.高原与平原
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度
>1000m,而平原则<200m(内陆海拔几百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
湿润区 流水地貌发育
寒冷区
冰川、冰缘作用占 优势;
干旱区 风力作用为主
碳酸盐岩区 喀斯特作用
一、地貌成因
(三)岩性影响 与地貌发育
岩性不同, 抗风化和外界剥蚀能力不同,形成不同 的地貌.
①石英岩、石英砂岩; ②泥灰岩、页岩; ③碳酸岩; ④玄武岩
①石英岩、石英砂岩-----山岭、峭壁; ②泥灰岩、页岩--------低丘、缓岗; ③柱状节理的玄武岩-----陡崖,石柱;
垂直节理的花岗岩——陡峻山峰 ④片岩---鳞片状地貌 ⑤碳酸盐---喀斯特地貌
一、地貌成因
(四)生物影响 与微地貌
生物风化、生物沉积
一、地貌成因
(五)人类活动 影响
1.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
2.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的方向。
二、基本地貌类型
(一)形态分类
1.山地
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 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
第五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一、地貌成因
(一)构造运动 与地貌发育
1.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
宏观地貌特征的因素。决定了某地域的基本骨架。
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
一、地貌成因
(一)构造运动 与地貌发育
2.运动方向形成的地貌
(1)垂直运动 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 升的阶地等。
(2)水平运动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 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 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坡。
一、地貌成因
(二)气候条件 与地貌发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形。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地形雨、焚风 山地成为“湿岛”、盆地与深切河谷成为“干岛” 山脉成为降水量的分界线
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不同海拔高度处植被类型差异明显 地带性植被和隐域性植被
(四)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地貌界线与自然区界相吻合
(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如成都平原)。
3.盆地
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升降差异运动的产物。
二、基本地貌类型
(二)成因分类
1. 内力地貌
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2 .外力地貌
水成地貌 冰川地貌 风成地貌 岩溶地貌 重力地貌 冻土地貌
形成基本地貌形态 对基本地貌形态进行改变
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的复杂化 海拔高度 、坡向(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