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总结和创新
实践与创新课程总结
学习这门课程,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不仅指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文明带来变革的新质因素的产出,也包括对于自我具有提升生命质量的发现和开拓。
马斯洛将前者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将后者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
让我们看看,当前大学生创新的的背景: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的经济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所以,大学生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总书记的这段话道出创新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不高,民众创新
能力严重不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低,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未来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我国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使得建立创新型教育体系,重构我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大学生的步伐刻不容缓。
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
在创新意识方面,大学生存在着这些问题:一、创新意识弱,主动性创新精神、创新的兴趣、创新所需的观察力等缺乏;二、思维活跃,但思维方式缺乏创新;三、毅力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总的来说,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忙着修满学分或考研,时极少进行创新的培养,因此他们极少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欲望。
即使有些学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
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与精神缺失严重。
学校与社会中创新的氛围不浓
在我国,由于处于发展阶段,对经济建设十分重视,相对地忽视了教育中创新方面的问题。
尽管这几年有所转变,但相比发达国家,整个社会和学校的创新
氛围明显不够浓。
比如,创新教育的缺失,创新活动的缺乏,创新知识的宣传力度低下等等。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缺失。
三、大学生如何创新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觉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
树立知识的理念
学识广博是实现大学生创新的知识源泉,实现创新要建立于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知识本身蕴含丰富的创造力,没有渊博知识的积淀,创造力就失去了物质基础。
树立自信的理念
自信是实现创新的直接动力。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是个创新的民族,更是个充满自信的民族。
自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创新的不竭源泉。
大学生有了自信就具备了创新的前提条件,也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行更加深入的社会实践、发明创造。
它也能激发大学生思维,引起创新冲动和激情。
树立消化的理念
书上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才能被吸收、转化为自身可用的营养元素。
当代大学生首先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创新就必须择旧。
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皆为自己所用,真正做到继承
和消化,从而实现创新。
要能够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纷繁复杂的知识整理成具有一定条理性和综合性,横向能比、纵向能用的“活”知识,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树立怀疑的理念
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
当代大学生要在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不循规蹈矩,不束缚个性,不盲从于前人的经验和做法。
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
只有时刻保持怀疑的思维,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并通过不断推导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打破常规套路,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和理念,抓住每一个创新的机遇,敢于挑战,不怕失败,勇于创新!
原创与创新
原创是根,而创新是枝叶,有了根,才有了树叶;枝叶多了,树才能参天!
忆往昔:当第一位绑上火箭意欲飞上月球的万虎高空坠亡;当第一辆火车与马车赛跑远远落在后面;当第一台电脑体积巨大,速度超顿的时候;又有谁想到了火箭升空,飞船上天;又有谁想到了高铁的350KM/h的风驰电掣;又有谁想到电脑成为我们最不可或缺的助手和交流工具。
是什么把曾经的不可思议、不可想象推向了今天的大众与平凡?是创新!当然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花,而它的根、它的
源就是原创。
原创的伟大、可贵在于其开启了一项事物、事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汽车的原创者,或许今天我们还坐着马车穿门过府,不知道汽车为何物呢!
然而原创受到的待遇往往是让人感到不公的:大批的追随者、学习者蜂拥而至,其中也不乏常有后来居上、取而代之者。
原创力≠创新力,有人善于创新,却不善于原创;有人善于原创,却不善于创新,它们的相辅相成,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技术、生活日新月异。
中国的四大发明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沾沾自喜的谈资,然而其中火药的成熟应用却转换了空间,光芒于欧洲。
这个成熟的催化剂正是一个创新的国度,一个鼓励学习、勇于变革的氛围,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创新、落后,再创新,周而复始的结果带来了其技术的鹤立鸡群。
原创之所以不能和创新混为一谈,在于当原创者不能继续创新,被别人取代的时候容易形成一种酸葡萄心态。
如今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能说戴姆勒造就了第一辆汽车,以后的本田、丰田都在抄袭它,不能说网易做了邮箱、盛大做了游戏、谷歌做了搜索,大家都不能做了。
因为当我们在继承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继承我们的智慧,我们继承他人为的是更及时的发展与创新,赢得市场。
当然一味的继承或创新的滞后,无法引领潮流,其终究也会体味到原创者失败的无奈与孤独。
当我们用鲜花和掌声赞美惊世奇品时,请不要忽视远在哭泣的原创;当我们在鄙夷继承者引领潮流,藐视其获得成功时,请也看到他背后的学习和创新。
说到底,原创就如同跑道上的起步,而创新就类似每一次的加速,并且这还是在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上-------- 创新思想观念心得体会
数学与信息工程系石玉敏
一、要加强学习,为创新思想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新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
如不加强学习,就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会掉队、落伍,更谈不上干好工作。
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才能使思想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事实证明,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不断地使自己学到的东西融入到实践中。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自身潜能,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那种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不愿意用心学习的想法,那种借口工作忙敷衍了事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总之,要想跟上时代发展,应对时代挑战,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坚持学以致用。
二、要开拓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要开拓创新必须审视自我,超越自我,善于扬弃,勇于创新。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发展大局出发,以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
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要在牢固树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意识,切实以学生为主题。
要在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能力、营造创新氛围方面形成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
我们的任务还很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不更新观念,不善于研究新问题,不接受新思路、新方法,不敢于开拓创新,总是照搬照抄传统的工作方法,那么工作就会停滞不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后退。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我们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思路,不断研究新举措,用创新的理念、开拓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的思想必须解放,要做到与时俱进;我们的观念必须更新,要用跨越式的发展理念武装自己;我们的意识必须创新,要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只有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意识创新了,才能肩负起教师这个神圣而庄严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