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程,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
在课堂教育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从发展心理学品质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质的飞跃,否则会被挪后或延缓。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语言发展会促进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两基本点。
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基本点是指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教材分析】《雪孩子》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
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
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
要求认识10个生字;写好“瓜、衣、来”三个字;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点,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通过演示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为思维为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注意力易分散,因此通过动画手段将学生易错的地方重点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4、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教学过程1.会读本课生字。
2.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一)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2.生答3.师:我们就叫他雪孩子吧。
(二)师:(板书:雪孩子,出示生字卡“孩”)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插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引导认识偏旁“孑”。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一)动画播放师: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播放课件(二)学生读文师:小朋友听了这么美的朗读,已经迫不及待的自己想朗读课文了是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共读三遍,前两遍自由朗读,边读边注明自然段,第三遍与前后桌合作,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提示正确朗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记字。
课文不注拼音,除10个生字外,还有“累、息、柴、救、却”5个字没学过,还有多音字“着”,教师检查时要注意正音。
10个生字中,“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
注意区别“往、住”两字。
1.认读生字利用课件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
2.同音字比较:化——画,到——道,只——知,还——孩。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教师强调“着”的读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子”“上”。
休息的“息”4.正音后同桌互相接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读童谣,巩固识字。
播放课件中的念童谣部分,学生跟读。
三、仔细观察,认真书写(一)师:小朋友,我们都是学习的小主人,一定会看田字格上的范字。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范字,然后尝试着写一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
1.利用课件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2.学生观察后练习写字。
(二)自信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写字经验。
(三)教师结合情况适当指导。
1.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与捺对称。
2.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
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
“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最后“捺”起笔低于长撇并与撇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四)继续书写,展评。
板书:2.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教具准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学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教学难点:知道雪会变成云四、教学过程:(一)、揭题激趣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雪孩子(二)、看图自读课文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议论: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2、指导朗读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想想说说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六)、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五、作业布置: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教学难点:知道雪会变成云四、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二)、分小组自学生字1、认字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2、写字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处'横'中间看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三)、复习巩固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⑴理解题意,'又'字连用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⑵学习练习可说老师纠正2、布置作业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四)、讲评小结五、作业布置:把'瓜、衣、来'三个字每个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在田字格中书写 '瓜、衣、来'3.课后反思:《雪孩子》教学反思《雪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人在2007年12月教学了这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可爱的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一、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这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不能像以前那样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
而应该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例如在最后一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
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该如何选择呢,我顺势引导所有的孩子来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段话。
一边的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在这教学片断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
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
此时,情感的体验就像我们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我也只是说了一句中肯的话,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在理解课文后安排了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