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资料

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资料

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资料2009.9.2环境保护部召开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周生贤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 大力防控和应对重金属污染,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要以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把重金属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大力防控和应对重金属污染,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妥善处置突发涉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

第二,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抓紧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方案》将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执法大检查活动,编制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加强重金属危害及卫生防护科普宣传等作出具体部署。

第三,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集中检查重点区域、涉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环境安全隐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于污染严重和造成重、特大环境事件的企业,予以关停;对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坚决把住有色金属冶炼业的环境准入关,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涉重金属企业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开工生产。

第四,加强科普教育和新闻宣传。

第五,有效防范其他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2009.8.28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

会议指出,近日,陕西凤翔、湖南武冈发生的铅超标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为贯彻落实好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必要采取部门联动的形式,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会议听取了《方案》内容的汇报,认为《方案》提出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明确,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会议决定,请有关部门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抓紧对《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进行修改,报请国务院批准后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相关背景事件:1. 陕西凤翔、湖南武冈铅超标事件2009.8.7 报道陕西凤翔儿童血铅含量超标凤翔县长青镇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环评范围内两个村庄的731名儿童接受权威血铅检测后,确认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6人属于中度、重度铅中毒,需要住院进行排铅治疗,其他孩子只需在家进行非药物排铅对事发地唯一的铅锌冶炼企业——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废水、废气、固水淬渣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根据企业自检记录表明,2008年7月到2009年7月,有三次废水、废气铅排放超标记录,最大超标倍数为2.82倍。

企业年铅排放总量为1.11吨。

同时,本次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周边土壤中铅的平均值与2008年环保验收监测数据相比呈现上升趋势,但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公路旁空气环境铅浓度比远离道路区域明显偏高。

监测组认为,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是造成这次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成因,也不排除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2009.8.18 媒体报道湖南武冈儿童血铅含量超标湖南武冈市文坪镇日前发生一起因工厂污染造成儿童血铅超标的事件。

截至8月18日,当地政府组织检测的1958名儿童中,有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

环保部、卫生部官员已抵达武冈对此事展开调查。

武冈市官方介绍,经查证实,武冈精炼锰加工厂在投产前未经过环评审查,属于非法生产。

2008年11月武冈市环保部门曾对其作出停产整顿的行政处罚。

据了解,该厂由法人刘忠武和厂长邓庆国两人合资建成。

武冈市的上级政府邵阳市的一位官员透露,横江村的黑工厂没有生产资质,却使用电解锰阳极渣生产锰金属,造成了周边环境铅污染,损害了当地儿童的健康。

两起污染的主要污染途径为烟尘污染,东岭冶炼厂有部分污水排放。

其他相关重金属污染浏阳湘和化工厂镉污染长沙湘和化工厂位于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其主要生产工艺为次氧化锌和硫酸通过湿法化学合成生产硫酸锌。

2004年4月该厂建成投产以来,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固体废物堆存不规范,没有初级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环境管理不善,于2007年发生一起非法炼铟事件被查处。

今年3月,因各种环境问题相继爆发,该企业被浏阳市环保局责令停产。

2009年8月4日,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湖南省、长沙市环境监测部门按照有关监测技术规范,对长沙湘和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土壤、井水、地表灌溉水进行采样监测。

结果表明,化工厂厂区周边500米范围内大部分土壤监测点位中镉含量超标,厂区周边500米至1200米范围内部分土壤监测点位中镉含量轻度超标,厂区周边1200米以外的土壤监测点位中,除个别点位镉含量有超标现象外,其余均达标。

监测结论认为,长沙湘和化工厂废渣、废水、粉尘、地表径流、原料产品运输与堆存,以及部分村民使用废旧包装材料和压滤布等,是造成这一区域土壤镉污染的主要原因。

2. 铅相关信息铅是人体惟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它是一种稳定的不可降解的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长期积累。

铅可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损害小脑及大脑皮层,干扰代谢活动,使营养物质与氧气供应不足,引起脑小毛细血管内皮层细胞肿胀,进而发展成为弥漫性脑损伤。

积蓄的铅能阻碍血细胞的形成,导致人的智力下降,学习、工作成绩低落;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人出现精神障碍、噩梦、失眠、头痛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者还可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或腹泻等。

血铅含量超标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超过了血液铅含量的正常值(国际血铅诊断标准:等于或大于100微克/升,为铅中毒)。

如果过高,就提示发生了铅中毒,它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

铅污染铅污染可来自废气、土壤和尘埃、废水、日用品及装饰材料。

目前主要的铅污染来自一些冶炼厂和化工厂。

湖南是有色金属大省,也是冶炼大省,所以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铅污染和镉污染。

公开数据显示,仅2007年,湘江流域排放工业废水就达5.67亿吨,生活污水11.19亿吨。

尤其是重金属汞、镉、铅、砷等排放量十分突出,湘江重金属污染正一步步威胁着流域附近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以及生产安全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2007年,湘江沿岸8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湖南全省的73%,全流域人口占全省的59.5%。

湘江流域在湖南有着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重化工业密集区之一。

1957年,湖南省卫生防疫部门对湘江进行监测,报告显示水质总体良好。

但到1966年,湘江便监测出了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

1971年,湘江流域已出现部分江段饮用水重金属严重超标现象。

同年11月,湘江边的衡阳发生了中国环境史上第一次因江河重金属严重超标而出现的居民饮用水供应被迫停止数天的事件。

1978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给中央有关部门的报告分析指出,湘江已成为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湖南省环保局1981年-2000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湘江总体水质自上世纪90年代呈恶化趋势,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明显,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2000年之后,湘江污染呈现新的特征。

资料显示,“十五”规划以来,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首位;砷名列甘肃之后居第二位;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国前列;在“长株潭城市群”中,以万元产值排水量为例,湘潭、株洲两个城市的万元产值排水量位列全国113个重点城市前5位,仅低于四川泸州、广西南宁;按现行饮用水源评价标准,湘潭几乎全年不能达标;在湘江枯水期的5个月,“长株潭”河段镉浓度严重超标。

污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有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由于传统产业布局,湘江沿线集中了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布点的老工业企业,特别是水污染严重的有色冶金、化工、矿山采选等行业占全省80%以上。

沉重的历史“欠账”使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积重难返,个别污染集中区域因长时间受到污染排放侵蚀,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从湘江全流域看,中游的衡阳市和下游的长株潭地区是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衡阳市镉、砷的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的50.2%、54.2%,长株潭地区镉、砷的排放量分别占22.0%、17.4%。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重金属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水生态系统,使农业和渔业减产等,由此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亿元以上据了解,由于周边工业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湘江流域已形成了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湘潭岳塘、郴州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四大工矿污染源。

自2000年起,湖南省先后实施了一批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和整治行动,以株洲清水塘、湘潭岳塘、衡阳水口山工业区、郴州有色采选为重点,按照“治旧控新”的基本思路,对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取缔关停、淘汰退出、停产治理、治理一批和搬迁措施。

与此同时,湖南省还关闭了400多家污染重、规模小的造纸企业,关闭和取缔了湘江一、二级饮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

并在国家指令治污指标之外,将砷、镉两项污染物指标列为“十一五”约束性减排目标。

成因:粗放式发展、历史欠账多位于湘江河畔的水口山集团,有着113年的历史,正是这家赫赫有名的企业,由于过去在相当长时期内粗放式发展,成为了湘江重金属污染历史欠账“大户”。

在生产高峰期,企业二氧化硫年排放达2万吨以上,年产生工业废渣15万吨以上,日排放工业废水4000吨以上,重金属污染主要为铅、砷、锌、铍等。

粗放式发展、历史欠账多只是一方面。

专家分析,湘江重金属污染的原因,还与科学技术落后、环保投入不足与认识不够、资源盲目开发、河流底泥重金属富积等因素有关。

从株洲湘江大桥望去,位于株洲清水塘工业区的霞湾港烟囱林立,天地灰蒙蒙一片。

在湘潭电化集团毗邻湘江不足百米的后山上,零乱堆放着约50亩电解锰渣和各种生活垃圾。

企业固体废物储存不规范,遇上下雨天气,电解锰渣就渗透到了湘江。

目前,湘江流域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因环保意识不够,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手续,执行环保“三同时”(对环境有影响的基建等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困难,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

今年3月,湖南省环保局在“长江环保执法行动”中对长沙、株洲、湘潭等5个市300家企业进行督查,发现有偷排行为的企业共17家,环保设备部分停运的有9家,超排的有11家,偷排、漏排现象依然严重。

河流底泥重金属富积,也加大了湘江治污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