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

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有许多相似和相通的地方,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因而要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审美;情感教育;审美活动
体育教学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体育课程。

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导学生喜欢体育课,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肢体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是学生用身体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学实践。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得到素质的提高,要加强思想教育,要加强激励性教学评价,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做到“以苦为乐”。

对于体育学困生来说,不
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什么人,而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学除了一般的教学特点外,更有自身所特有的情感特点。

因此,我们要运用体育教学艺术,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谱写体育教学的新篇章。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体育教师的情感艺术,就是通过语言和技术及审美的因素来感化、教育学生,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体育教材都是以合作、探究出现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其乐无穷。

体育教材中的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作者都将它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及知识、技能技巧,并不是粗读一两遍就可以全面掌握的。

因此,在备课中要反复阅读教材,在理解中进入角色,渐入佳境,从中把握教材,体会教材的情感因素。

有些教材看上去写的是艺术之美,实际上是通过艺术之美,音乐之美,赋予社会美的内容,借以抒发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有些教材看上去是描写某一动作的,实际上是由此写开去,描写的是人类群体的美丽与可爱。

因此,我们在备课中就要把握教材的中心,把握教材语言、技能技巧上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这样,教材中的
“情”,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当一往情深,应当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中的“情”包括:教师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

其中教师的感情是连结作者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自己胸中燃起一团火,才能点燃全班学生的一片火,才能产生一种感染力和吸引力。

1、教师要先进入角色,努力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身临其境”。

中学体育教材的选材范围很广。

从时间看:有远古时代的,有现代的,有近代的;从空间看: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从地面到宇宙,无不涉及;从内容看: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无所不有。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而言),总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要把学生带到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反之,教师对教材之情缺少体验,就像一个没有进入角色的演员,再怎么表演,也不能唤起观众的情感的。

2、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情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借助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充满情感的境界中。

(1)、通过示范、讲解动作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育教材中许多都具有文质兼美的好内容,通过教师示范性与讲解,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2)、通过品析、欣赏完美的动作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的示范,只是学生进入作者情感境界的指路灯,而要真正的进入,还有待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层次理解。

因此,体
育教学中,必须从动作技术的示范入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技术所包含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体育课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3)、通过课外的知识、技术的巩固,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育教学具有很大的弹性,如运动的密度、小组的协作,知识的补充,信息量的拓展,都为教师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师应充分把握时机,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

通过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丰趣的准备活动,以及团队的协作,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教师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表情也应是丰富的,通过教师富有表情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真切、动人的感受,并由此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4)、教师说话的语调要富于情感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说话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听起来非常舒适、悦耳。

同时,教师要将真诚的微笑带进课堂中。

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有机结合。

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学生抱有热切希望和深切关怀,学生对老师抱有充分信任和更多期待,才能创造出有利教学的情感基础。

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缕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

由于传统观念的偏见,教师有意无意的偏心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存在着学生实际学习机会的不平等。

这种学习机会的不平等,最明显的表现在学习优秀生和比较差的学生之间。

我们必须改变这
种现象,教师更要偏爱、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经常为他们补缺补差,让他们“露一手”。

哪怕学生的一个技术环节中只有一个细小的成功,或是细小环节中做得很漂亮,或只有一个能肯定的动作技术,都应得到教师的表扬。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具有极高威信,一句和蔼、关切的话语,乃至每个动作、每句讲解,都会在学生心目中掀起感情的波涛。

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句普通的赞扬,一个肯定的手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向上的力量,唤起他们学习上的激情。

体育教学是身体素质与动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困生予以必要的心理支援。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知难而退、缺乏自信的学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用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来关心、爱护他们,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以此培养其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内在潜力。

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表现(如教师布置练习时,不主动练习或害怕练习),教师应采取一些易于接受的情感教育,诸如情感对话、特长引导、适度鼓励等。

学生在学习自己的弱项内容时,教师可巧妙运用语言启迪、期望暗示等手段,促使其完成课堂任务。

通过情感教学,发掘学生运动潜力,激发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育练习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获益深远。

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善用情感教学的手段,并与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既是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又
是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同时体现出美的薰陶。

使他们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