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子动理论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子动理论
B.用油膜法测出油分子的直径后,只要再知道油滴 的摩尔质量,就能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C.因为能量守恒,所以“能源危机”是不可能发生 的
D.当分子间距r大于10-10m时,分子势能随r的增大 而增大
3.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 )
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它们 的合力
分子动理论
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
复习精要 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子的体积很小——直径数量级是10-10米 分子的质量很小——质量数量级是10-26千克 分子间有空隙 阿伏加德罗常数:N= 6.02×1023 mol-1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d=V/S
分子间引力f引 ,斥力f斥及分子力f 随 分子间距r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已知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NA,则每个空气分子的质量为
m的空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m N。A
M,质量为 NA
M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温度逐渐降低,
并最终达到绝对零度
③
碳原子体积的大小
V0
VN NA
M
N A
12 103 3.5103 6.01023
m3
④
5.7 1030 m3
5.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 1g 水的分子个数, 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 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 6×1023 mol-1) ( C ) A. 10年 B. 1千年 C. 10万年 D. 1千万年
解:金刚石的摩尔质量
M 12103 kg
①
体积为 V 5.7108m3 小块金刚石质量为
m V 3.5103 5.7 108kg 2.0104kg ②
其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n
m M
NA
2.0 104 12 10 3
6.01023
1.01022
(2)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 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 变化更快
分子间距存在着某一个值r0(数量级为10-10m) r < r0时 f引 < f斥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r = r0时 f引 = f斥分子力 F=0 r > r0时 f引 > 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r > 10 r0 时, f引 、 f斥均可忽略,分子力F=0
解见下页
解析:分步列算式:
①需要数的分子总数
N总
m M mol
NA
1 6 1023 18
②一年能数的分子数
N1 6 109 5 103 24 365
③数完分子所需要的时间 t N总 105 年 N1
6.体积为V的油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扩展成面
积为S的单分子油膜,则该油滴的分子直径约为
B.分子之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且 引力增大得比斥力快
C.紧压两块铅块后它们会连接在一起,这说明铅 分子间存在引力
D.压缩气缸内气体时要用力推活塞,这表明气体 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
4.(8分)(适合选修3-3(含2-2)模块的考生) 已知金刚石的密度为3.5103 kg/m3 ,在体积为5.7108m3 小块金刚石中,含有多少个碳原子?设金刚石中碳原 子是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的,估算碳原子体积的大小.已 知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 1023 mol 1
_质__量_d_为__MVS_,__则_。一已个知油阿分伏子伽的德质罗量常为数__为m__N1_A_,__NM油_A_的_。摩尔
解析:单分子油膜可视为横截面积为S,高度为分子直
径d的长方体,则体积V=Sd,故分子直径约为
V
d
取1摩尔油,含有NAS个油分子,则一个油分子的质量为
m1
M NA
7.A⑶(选修模块3—3)
设想将1 g水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估算1 cm2的表 面上有多少个水分子?(已知1 mol水的质量为18 g,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4 m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 字)
解: 1 g水的分子数
N
m M
NA
1 61023 18
3.3 1022
1 cm2的分子数n
n
N
S S0
3.3
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
为 扩散 现象,是由于分子的 热运动 而
F
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
序性 小 的方向进行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 花粉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 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布朗运动既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 子的运动,而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反映3来自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现 出的分子力是其合力。
1022
1 104 5 1014
7103
(6×103~7×103都对 )
8、(10分)
⑴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
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
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 大 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
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 吸引作用.
⑵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