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治税的信息管税创新方案1、上升层级,依托智慧城市,把国税涉税信息采集做到宽、细、准。
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就是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以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为目标,以涉税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为载体,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使税务部门更加有效地摸清税基、控管税源,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的问题,实现税收征管方式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2、建立外网数据采集网站,对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如:发票拍照上传验旧,查询发票须手工输入发票代码和发票号码,输入过程中容易出现错漏、影响效率;纳税人除了手工输入外,还可以通过拍照方式将发票图像上传,经后台解析后提取发票代码和发票号码,省去手工输入的繁琐步骤。
并且我们国税系统可以留存有问题发票照片,提供大量疑点纳税人数据。
3、低疑点、核查性信息直接推送纳税人,让纳税人自行应对,反馈,再根据应对情况分类处理。
提高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解决税务人员“慵、懒、散”的问题;在对企业纳税人实施风险管理的新规定方面,要求国税机关分级设立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于每季度统筹CTAIS、第三方涉税信息分析企业纳税人上年度税法遵从状况,列出疑点信息,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逐级次识别、推送、应对,低疑点、明确的疑点的直接推送纳税人采集平台实行企业自查。
中级风险核查“一次性进户”进行评估。
高风险的直接推送稽查。
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规范税收执法权。
4、扩展现有数据领域,把一个个信息孤岛并联串联,形成网络。
如:现在纳税人增值税发票汉字识别系统的推广,给纳税评估和稽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还不能够5、开展大型工程类耗用材料综合性调查。
1、施工前备案登记。
对从事基建工程(包括房屋、道路、桥梁、水利等各种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基建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要求在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之日起15个工作内,持施工合同、工程预算书向基建工程项目所在地国税机关申请办理备案登记,受理后出具《国家税务局基建工程项目备案登记证明》。
2、施工中耗材建账登记。
规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基建工程耗用材料会计账务,对应税建材(包括钢材、水泥、砖、沙石、石灰、竹木材及制品、瓷砖、铝合金门窗、水管配件等),要求取得发票,分项登记入账。
3、完工后履行发票查验手续。
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携带决算书、基建工程耗用材料的会计账簿、应税建材发票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发票查验手续。
查验时以工程预(决)算书载明的基建工程项目耗用材料品名、数量、金额为依据,发票真实有效的,可抵相应建材的数量和金额,不足部分即为未取得发票的应税建材,要求施工单位到国税机关补开发票并按规定缴纳税款。
6、根据《沧州市综合治税实施办法》,建立通畅的信息采集制度,保障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
综合治税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也是政府发挥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体现,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需要各级各部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前不久,市政府提出了“四个干”的工作要求,应该说,《意见》和《办法》已经明确了综合治税工作“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的相关要求,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是更加注重组织领导。
为加强综合治税工作,市政府成立了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推进综合治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综合治税工作的任务目标进行量化分解。
各成员单位要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明确分管负责人和信息联络员,全面落实综合治税工作的各项措施;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本单位综合治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纳入部门工作职责范畴,积极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形成综合治税的长效机制;各县(市、区)也要按照《意见》要求,成立相应组织,落实具体责任,加大对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落实力度,真正形成市、县(市、区)、乡(镇)、村(居委会、社区)四级综合治税网络。
二是更加注重部门配合。
能否形成社会合力是综合治税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目前全市有27个综合治税成员单位,今后还要根据税收征管需要进一步增加。
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调度,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指导各部门开展综合治税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意见》和《办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积极履行义务,主动与财税部门协调沟通,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更加注重司法保障。
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司法机关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公安机关要加强与财税部门的协作,加大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力度,积极配合财税机关对抗缴税款的纳税人采取强制措施,切实维护税收秩序。
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涉税案件,要及时介入,展开侦察,搜集证据,从快移送法院审理。
法院对财税机关提请的符合法律程序的强制执行案件,要及时受理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及时足额入库。
四是更加注重宣传动员。
扩大宣传是赢得支持、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综合治税工作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重点,形成宣传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开展综合治税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财税部门要积极与新闻单位密切协作,重点宣传综合治税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责任与义务,不断提高综合治税的社会认同度。
五是更加注重考核奖惩。
根据《办法》的相关规定,市政府对综合治税治税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对综合治税工作得力、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控管不力、造成税款流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同志们,实行社会综合治税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
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把我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促进沧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就是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以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为目标,以涉税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为载体,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使税务部门更加有效地摸清税基、控管税源,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的问题,实现税收征管方式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具体来说,实行社会综合治税的意义是:(一)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可提高税源监控水平,促进税收收入增长。
实行综合治税能有效解决税源不清、监控不力、税基不明等问题,打破“收死税、死收税”的税收困局,加强户籍管理和对社会经济各环节的税收监控,直接增加税收收入。
(二)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可促进税收征管不断向纵深延伸,对税收征管质量起到监督作用。
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深入发展,可带动税收征管不断向多税种、多行业和征管真空区域延伸,使税收管理模式从广度向深度、从粗放向精细转型,促进税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可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意识,改善治税环境。
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推行,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公民的税收法治认识,打破了税收工作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社会各部门配合管理搞“大合唱”的良好氛围,促进税收秩序和经济秩序的好转,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四)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可密切与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实现政务信息的交流、共享和互动。
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体系的建立,可打破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把政务信息纳入到统一的管理平台中,为政府决策提供海量的信息和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政府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综合的信息通道。
一、深入调查,创新制度(一)深入调查,比对分析。
成立调查小组,对全县近三年从事房地产、基建工程的业户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规模、完工情况进行一个月的实地调查,全面掌握建筑工程项目情况。
对完工工程项目耗用建筑材料应征收的增值税款与实际征收建材产品的增值税款进行仔细测算对比,发现两者数据差额较大,耗材增值税挖潜增收空间大。
(二)专题向政府报告。
调查发现建筑耗材增值税涉及部门多,仅国税部门一家的力量难以管好,为此向县政府作了“全县建筑耗材税收征管现状及对策”专题报告。
引起县政府高度重视,认为依据充分,思路创新,方法可行,要求国税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三)建立健全征管办法。
按照“好操作、易控管”的原则制定管理办法,并对管理办法科学性、严密性、实效性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形成了以县政府文件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建筑安装工程耗用材料增值税管理的实施意见》。
同时,县局配套下发了《加强建筑安装工程耗用材料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
两个主体文件,为强化建筑安装工程耗用材料税收征管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加强领导,强化宣传(一)政府牵头部署。
由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建筑安装工程耗用材料增值税管理”工作部署动员大会,邀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县房地产企业、从事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负责人(经理)参会,并就支持配合建筑耗材征管工作进行意见征集。
(二)加强施工单位税收宣传辅导。
由城建、教育、交通、水利、房地产企业,成立5个辅导小组,对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建账、备案登记、发票管理以及以前年度建筑耗材税收自查等涉税事项进行逐一辅导。
(三)组织召开税企座谈会。
召开部分房地产和建筑业大户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税收政策进行再宣传,释疑解惑。
(四)建材经销业户联动参与。
对全县从事建筑材料生产销售的单位和个人,逐户上门宣传发票使用、开具等社会综合治税管理要求,发动社会积极参与。
三、部门配合,强化合力(一)各部门将《建筑安装工程耗用材料税收审核证明》作为施工单位履行建筑耗材增值税纳税义务,办理各项事项的“通行证”。
城建部门凭证明为其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验收手续。
行政服务中心、房管部门凭证明为其办理房产审核手续和房产证件。
建设单位凭证明办理结清预留工程总造价2%余额手续,对工程项目完工后60日内不进行工程验收、不进行税款清算的,由建设单位从预留2%工程款中代为缴纳税款,确保税款及时入库,确保税款不流失。
水利、交通公路、教育、卫生系统、财政拨款等发包单位凭证明办理拨付工程款手续。
审计部门将建筑工程耗用材料增值税征缴情况列入基建工程审计内容,明确各行政管理部门未执行规定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追究责任人员责任。
(二)加强协管部门业务操作。
建设局、房管局、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对征管办法熟悉掌握程度,是建筑耗材征管办法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