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
奈良的室生艺术森林
奈良的室生艺术森林
室生完好地保存着早期平安时代的艺术品, 还有一尊木制佛像,堪称寺庙里众多佛像 中最优秀的一尊。公园的几次山体滑坡严 重破坏了水流并危及到周边地区,因此, 丹尼· 卡拉万的项目应运而生。为了保护 该地区,室生村发展了一个“艺术世外桃 源计划”,旨在建立一个21世纪的世外桃 源。“世外桃源计划”的核心是建立一座 公园,由丹尼· 卡拉万负责设计。室生艺 术森林公园位于室生寺后面的高山上,除 了重建水稻梯田提供一种怀旧的日本风光 的体验,参观者还可以沉浸在自然与艺术 相融合的感官享受之中。
公共艺术设计
赵雨柔 环境设计1405班
奈良的室生艺术森林
位于日本奈良室生村的《室生艺术森 林》环境项目,由以色列艺术家丹 尼· 卡拉万(Dani Karavan)创作。他是 环境艺术的先锋艺术家,森林中有很 多他的雕塑作品。该项目坐落于室生 寺附近,这座寺庙建造于日本延历时 代 (780-805年)。寺庙里有一座五层高 塔,是日本最小的户外塔,室生寺矗 立于山谷中,被公认为奈良最宝贵的 寺庙之一。它和金色大厅、大雄宝殿 一起已被认定为日本国宝。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纪念馆入口处的雕塑广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广场并不是平的,广场的外围被抬高,抬高的广场下是 纪念馆。沿广场两侧的坡道向上是纪念馆的屋顶公园, 有七八千平方米,有石凳可供参观者休憩。站在屋顶上, 可俯瞰周围的景色。广场加上屋顶公园是三期设计的一 大特色,强调了开放式。三期的胜利广场和屋顶公园是 完全开敞式的,全天对外开放,成为周边居民的绿色休 闲空间。 沿着胜利广场的是围成了半圈的铁红色墙体,最顶端是 一个类似“7”字形的标志物,这就是“胜利之墙”。 这座墙由钢板用喷硫水的方式加快生锈,锈到一定程度 时再将溶液洗掉,将其固化。胜利之墙就像一只抽象的 凤凰,“7”字形的标志物是凤凰的头部,后面的墙体 是身体和尾巴,象征着凤凰浴火重生,中国迎来抗战胜 利。而铁红色也代表着八年抗战的血与火,抗战胜利是 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面胜利之墙一直延伸到广场 下的纪念馆内。
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越战是一场噩梦,几乎所有的美 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 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着过往沉重的苦难,但是,它 所体现出来的超越于政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 历史的勇气,却让参观者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这座 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言地促使美国人正视越南战争的 结局,开始了治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特别在那些 越战老兵的心中,这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 促使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 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通称江东门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
西门大街418号,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
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 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
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
越、越 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 战墙等,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 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 树林里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虽然艺术界与新闻 界均对她的作品赞许有加,但退伍军人协会却表 示不满。一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 起,而不是陷入地下,与阿灵顿国家公墓里硫磺 岛升旗雕塑那样反映传统军队形象不同,她的这 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 不敬,还有人认为,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 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 列;甚至,由于她是华裔,受到种族主义分子和 一些越战老兵的抵制。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 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这是矗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 念馆新展馆外的主题雕塑《家破人亡》(12月 11日摄)。由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学吴为山教 授设计的这座雕塑高10多米,表现的是南京 大屠杀期间,一位母亲抱着死去孩子的悲痛 形象。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在 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 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 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6个 星期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 俘军人30万人以上。
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从江东中路步行过一座小桥,便 可以到达新建的三期新馆。首先 是一片开阔的草坪,成椭圆形, 这里就是胜利广场。广场面积约 8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万人 集会,未来一些重大的纪念活动 可在此举行。椭圆形的广场,寓 意抗日战争胜利,代表着圆满。 广场又被称为“九九广场”,一 方面是因为1945年9月9日,中国 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另一方面因为从空中俯瞰,广场 边的两条路径像两个“9”,因此 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