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安全管理

船舶安全管理

该公约于1974年1月5日对我国生效 1988年11月11日制定了《1966年国际船舶
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
公约构成
本公约由正文和三个附则构成。 正文主要有定义、适用范围、检验、证书
和监督等。 附则I为“载重线核定规则” 附则Ⅱ为“地带、区域和季节期” 附则Ⅲ为"证书"
公约正文主要内容
船舶吨位是表示船舶内部容积大小的量度。 总吨位(总吨,GT)表示船舶总容积,净吨 位 (净吨,NT)表示船舶有效容积。
船舶吨位丈量的目的,在于核定总吨位和 净吨位。
公约于1969年6月23日通过,于1982年7月 18日起生效,我国于1980年12月31日加入。
公约规定了用总吨位反映船舶营运舱容的 原则,明确了船舶容积的丈量范围,规定 了总吨位和净吨位的计算公式,并对“国 际吨位证书(1969)”的签发、失效及格式也 作了详细规定 。
丈量分为国际航行船舶、国内航行船 舶和长度小于24m的船舶三类;
以米为计算单位 ,数值仅采用整数 。
第二节 ISM 规则与 SMS审核概述 ISM规则 安全管理体系(SMS)
第三节 船舶检验和船舶登记 第四节 船舶港口国监督及安全检查
《国际载重线公约》简介
IMO于1930年第一次制定了《国际船舶载重 线公约》
1966年通过了新的《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 线公约》(L.L.66)
1968年7月21日正式生效 我国于1973年10月5日有保留地接受该公约,
“国际吨位证书(1969)” 长期有效
但当船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行失效: 1) 当船舶的吨位要素发生变动,致使总吨位 或净吨位必须增加时; 2)当船舶转为悬挂另 一国家的国旗或是改悬另一缔约国的国旗, 原发证书可继续有效3个月
我国情况
我国的海船吨位丈量由船舶检验局负 责
《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具体规定 了丈量方法。
◆ 改悬另一国国旗时
5)其他
船舶两舷相应于该船所在季节及其所 在地带或区域的载重线,不论船舶在 出港时、在航行中、或在抵港时,都 不应被水浸没。
中国沿海自4月16日至·9月·30日为热带 区带,其余时间为夏季区带;中国南海 自1月21日至9月30日为热带区带,其 余时间为夏季区带。
《国际吨位丈量公约》(ITC69)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国际航行的下列船舶:
A.在各缔约国政府登记的船舶;
B.在根据本公约第32条扩大适用的领土内登记 的船舶;
C.悬挂缔约国国旗但未登记的船舶。
不适用于下列船舶:
A.军舰;
B.长度小于24m的新船;
C.小于150总吨的现有船舶;
D.非营业游艇;
E.渔船
3)检验
(1)初次检验 (2)定期检验 间隔期不得超过5年 (3)年度检查 在证书周年日期前或后3个月
1)定义
(1)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2)国际航行,系指由适用本公约的一国驶往该国以
外港口或与此相反的海上航行。 (3)新船,系指在本公约对各缔约国政府生效之日或
其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船舶。 (4)现有船舶,系指非新船的船舶。 (5)长度(Length),系指量自龙骨上边的最小型深
85%处水线总长的96%,或沿该水线从首柱前边至 舵杆中心的长度,取大者。
前言
确保船舶海上交通安全是海上运输事业发展 的前提。
安全就是效益 世界第八(不包括台湾的) 本章重点介绍与船舶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规章和国际公约等有关内容和有关的技术性 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内外与船舶安全相关的法规 《SOLAS公约》 《L.L.66》 《ITC6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内进行
4)证书
“国际载重线证书(1966)”“国际载重线 免除证书”
证书的有效期:不得超过5年,延期不得超 过5个月
证书的失效:
◆ 船舶的船体或上层建筑己发生实质性变动, 以致有必要增大干舷;
◆ 年度检查所述装置和设备未能保持有效状 态;
◆ 证书上没有签署表明船舶已按规定进行年 度检查;
◆ 船体结构强度降低到不安全的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