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IDASCivil中施工阶段分析后自动生成的荷载工况说明

MIDASCivil中施工阶段分析后自动生成的荷载工况说明

MIDAS/Civil 中施工阶段分析后自动生成的荷载工况说明
CS: 恒荷载:
除预应力、徐变、收缩之外的在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的所有荷载的作用效应
CS: 施工荷载
为了查看CS: 恒荷载中部分恒荷载的结果而分离出的荷载的作用效应。

分离荷载在“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数据”对话框中指定。

输出结果(对应于输出项部分结果无用-CS:合计内结果才有用) No.
荷载工况名称 反力 位移 内力 应力 1
CS: 恒荷载 O O O O 2
CS: 施工荷载 O O O O 3
CS: 钢束一次 O O O O 4
CS: 钢束二次 O X O O 5
CS: 徐变一次 O O O O 6
CS: 徐变二次 O X O O 7
CS: 收缩一次 O O O O 8
CS: 收缩二次 O X O O 9
CS: 合计 O O O O CS: 合计中包含的工况 1+2+4+6+8 1+2+3+5+7 1+2+3+4+6+8 1+2+3+4+6+8
CS: 钢束一次
反力: 无意义
位移: 钢束预应力引起的位移(用计算的等效荷载考虑支座约束计算的实际位移) 内力: 用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大小和位置计算的内力(与约束和刚度无关)
应力: 用钢束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
CS: 钢束二次
反力: 用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的反力
内力: 因超静定引起的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内力(用预应力等效节点荷载考虑约束和刚度后计算的内力减去钢束一次内力得到的内力)
应力: 由钢束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应力
CS: 徐变一次
反力: 无意义
位移: 徐变引起的位移(使用徐变一次内力计算的位移)
内力: 引起计算得到的徐变所需的内力(无实际意义---计算徐变一次位移用)
应力: 使用徐变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无实际意义)
CS: 徐变二次
反力: 徐变二次内力引起的反力
内力: 徐变引起的实际内力(参见下面例题中收缩二次的内力计算方法)
应力: 使用徐变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应力
CS: 收缩一次
反力: 无意义
位移: 收缩引起的位移(使用收缩一次内力计算的位移)
内力:引起计算得到的收缩所需的内力(无实际意义---计算收缩一次位移用)
应力: 使用收缩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无实际意义)
CS: 收缩二次
反力: 收缩二次内力引起的反力
内力: 收缩引起的实际内力(参见下面例题)
应力: 使用收缩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应力
例题1:
P
R2
e sh:收缩应变(Shrinkage strain) (随时间变化)
P: 引起收缩应变所需的内力 (CS: 收缩一次)
因为用变形量较难直观地表现收缩量,所以MIDAS程序中用内力的表现方式表
现收缩应变.
∆: 使用P计算(考虑结构刚度和约束)的位移 (CS: 收缩一次)
e E:使用∆计算的结构应变
F: 收缩引起的实际内力 (CS: 收缩二次)
R1, R2: 使用F计算得收缩引起的反力 (CS: 收缩二次)
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阶段的荷载工况后面均有ST符号
2.将施工阶段分析结果与使用阶段的荷载效应进行组合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重复组合。

例如:将CS:恒荷载与自重(ST)组合。

3.注意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中钢束效应的作用。

因为规范
中规定预应力作为抗力,而预应力的次内力作为荷载考虑,所以用户在自己利用结果进行验算时一定要按规范选择相应效应和系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