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金亮,你真帅)教育学基础重点复习题(10生本汇总1、2等全校通用)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金亮,你真帅)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人的发展:指个体一生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主要是指个体从童年期到青年期(6—18岁)身心的积极变化。

(人的身体发展:机体的正常发育与体质的增强。

人的心理发展: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与思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

)5、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6、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7、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8、个人本位论:个体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个体本位论。

9、课程:(“传统教育派“定义:课程是学科知识。

”现代教育派“定义:课程是经验。

)新课程定义: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经验的总和。

10、学科课程: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样的课程叫“学科课程”。

11、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

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经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代表人物:杜威·金亮)12、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3、教学: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德,逐步形成全面的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14、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的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的知识。

1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6、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17、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亦叫问答法。

18、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的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9、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

20、形成性评价: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为目的而开展的评价。

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成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1、说服: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2、陶冶: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绪,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23、榜样: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式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金亮,你真帅)1、现代教育有哪些特点?(金亮,你真帅)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2、影响人的发展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各起什么作用?遗传、环境、个体的能动性,教育。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3、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4、教育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只不过是为育人而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包括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教育和有目的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不仅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能动地调整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统地影响。

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4、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师过程是负复杂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5、《教育法》对教师权利和义务分别做了哪些规定?1、教师的权利:(1)独立工作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评价的权利。

(2)自我发展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的权利。

(3)参与管理的权利,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

(4)争取合理报酬、享受各种待遇的权利。

2、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权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除了有理论指导外,更为紧要是如何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学校坚持以校为本,在坚持教师自我评价、案例开发、研究性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深入探讨以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以教师自我评价为切入点,让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2)开发教育教学案例,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3)开展研究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7、现代学生观的内容?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四、学生是责权主体8、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9、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10、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11、一堂好课的标准?(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3)教学过程紧凑;(4)教学的基本功扎实;(6)教学效果好;(7)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1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有利于高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缺点:(1)不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3)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13、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14、在集体中教育的德育原则?(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15、如何转化后进生?(1)尊重差生,善于鼓励(2)分别对待,因材施教(3)创造机会,植入自信(4)补缺补漏,不离不弃16、《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7、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金亮,你真帅)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