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理论(40分)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功能?大学生的营养特点?合理营养的原则?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维持体内水分的正常分布,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
糖: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在维持大脑活动,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脂肪:包括类脂和中性脂肪。
供能量巨大,是持续时间长,强度小的运动中的主要供应物质。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所必需。
无机盐:目前认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铁,碘,铜,锌,锰,钴,钼,钒,铬,钙等。
大学生的营养特点:1 大学生时期主要以用脑力学习知识为主,脑力消耗量大,故大脑对各种营养的需要量也应随之大幅度增加;2 大学生时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顶峰时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全面的营养素进行补充,以促进青春发育的完成。
合理营养的原则:1 平衡性原则2 适当性原则3 全面性原则4 针对性原则2、自我医务监督的意义,内容及方法?意义:通过自我医务监督,能使锻炼者及进了解自己在锻炼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客观地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早期发现运动性疲劳,预防运动伤病,为合理安排教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修订体育锻炼计划提供依据,也可为医生体格检查提供参考。
内容及方法:自我医务监督主要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感觉。
具体操作时,锻炼者将运动后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和所测定的有关数据,在医力监督表所属栏目记录下来,在客观检查各栏中,还要填写上具体的测定数据,以此类推。
3、终身体育的概念?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如何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运动愈来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与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人们愈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大学生来说,应注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掌握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1)、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学生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
例如,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特别是女生,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跑步产生兴趣和习惯,而速度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跑步的锻炼兴趣呢?经过观察和教学实践,把跑的教学融入学生们普遍喜欢的游戏之中,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组织一些教学比赛,例如5—6人一组进行30米、60米的快速冲刺跑,本组跑在最后一名的学生随下一组再跑一次或罚做伏卧撑。
这样人人都不想跑最后。
另外还可以进行接力比赛等。
使学生的跑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同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思想强化:强调速度和耐力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需要从两方面做起。
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视为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进行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习者要知道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来不断提高锻炼能力,这是终身以锻炼求发展、维持和增进健康的一条捷径。
①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把握好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下面介绍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控制运动强度。
脉搏在160/分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80%;140/分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70%;120/分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60%;110/分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50%;锻炼强度小于50%的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的属于运动训练的强度。
对于一般人来讲,身体锻炼时脉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间为宜。
每个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对自己较合适的运动项目和时间,要讲究实效。
②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的锻炼习惯要经过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
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
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③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大学生自我身体锻炼的主要特点在于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以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的特殊需要,考虑所能利用的现有客观物质条件,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从而逐渐形成习惯。
(3)、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因素①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
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②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因而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预习来了解教材,在上课时学生就能“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可得到一定的培养,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③养成良好的做息时间。
按照生物钟有规律的做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不少于8小时的睡眠时间。
每周一次 90分钟的体育课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需要,学生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制定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训练计划,要善始善终,讲求训练的连续性,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预期效果4、什么是运动处方?如何制定?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
类似医生给病人开的处方而得名。
制定运动处方包括:确定目标,选择运动项目,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
(1 )选择运动项目。
运动项目的选择要根据锻炼目的来定。
如为了改善心功能及代谢功能可参加耐力性项目。
(2)确定运动强度。
负荷强度对体疗效果和安全有直接影响。
负荷强度掌握得是否适宜是制定和执行运动处方的关键。
(3)确定每次运动时间。
要根据运动项目,年龄,健康状况,体能水平,或根据患者的伤病情况,因人而异。
(4)确定运动重复次数。
最好每天锻练一次,如受条件所限,每周最少三次,以隔日一次为好二、专项理论(60分)1、违例定义与罚则?常见违例有哪几种?违例是违犯规则。
罚则:将球判给对方队员在最靠近发生违例的地点掷球入界,正好在篮板后面的地点除外,除非本规则另有规定。
比赛中,队员有违反规则的行为但未造成犯规,叫做“违例”。
包括带球跑、非法运球、拳击球、脚踢球、球回后场、攻防中的干扰球、三秒钟、五秒钟、十秒钟、三十秒钟以及使球出界和掷界外球、罚球、跳球时违反规则等。
对各种情况的违例均有不同的处理和罚则。
2、侵人犯规定义与罚则?指球进入比赛状态,活球或死球时与对方队员非法接触的队员犯规。
依据是:⑴每个队员都有责任尽可能避免发生身体接触;⑵任一队员只要在占位时不发生身体接触,都有权占据没有被对方队员占据的位置;⑶如果发生了身体接触的犯规,应由造成身体接触的队员负责。
比赛中,队员不准通过伸展臂、肩、髋、膝或过分弯曲身体成不正常的防守姿势或占据不合法的防守位置,以阻挡、阻挠、推人、撞人、绊人来阻碍对方行进。
除了抢球附带地接触了对方持球人的手以外,不准用手触及对方。
裁判员根据规则对不同情况下发生的犯规进行相应的判罚。
动作粗暴或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予以警告或立即取消其比赛资格。
3、篮球比赛通常采用的比赛制度?赛会制和联赛制,赛会制就是把球队集中到一起,分成若干组,先是组内循环赛,然后各小组的出线队再打,最后打到决赛。
联赛制就是各队有各队的主场,与联赛其他队伍进行主客场的循环赛,最后算积分!4、有七个队参加篮球赛,请用单循环制的编排方法计算比赛场数、轮数、及比赛的轮次表。
第一轮:A轮空,B-G,D-E,C-F第二轮:B轮空,A-G,C-E,D-F第三轮:C轮空, A-F,B-D,E-G第四轮:D轮空, A-E,B-C,F-G第五轮:E轮空, A-D,B-F,C-G第六轮:F轮空, A-C,B-E,D-G第七轮:G轮空, A-B,C-D,E,F7轮21场,按分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