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接触网毕业论文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指导教师姓名:解孝松班级:10级供电大专班***名:**完成时间:2012年04月10日目录一、接触网的组成 (3)1.1接触悬挂 (1)1.2定位装置 (2)1.3支持装置 (2)1.4锚段关节 (2)二、接触网工程类别 (4)2.1接触网上部工程 (4)2.1.1腕臂柱2.1.2软横跨2.2接触网下部工程 (6)2.2.1拉线2.2.2接触网的类别三、网上设备 (9)3.1接触网与承力索3.2导线高度3.3吊弦3.4定位管与定位器3.5补偿装置3.6中心锚结3.7线岔3.8分段绝缘器3.9分相绝缘器3.10隔离开关3.11地线12.27跳闸事故经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优化与改进建议 (13)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接触网的组成1.1接触悬挂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和补偿装置以及连接零件。
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悬挂应满足下列要求:1、接触线悬挂的弹性应尽量均匀;2、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应尽量相等,接触线高度变化应避免出现陡坡;3、接触悬挂在受电弓压力及风力作用下应有良好的稳定性;4、接触悬挂的结构及零部件应力求轻巧简单,做到标准化。
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和耐磨性。
接触悬挂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型悬挂。
简单悬挂是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
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
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
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
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
链型悬挂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
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
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1.2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定位线夹及连接零件。
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1.3支持装置支持装置包括腕臂(又称斜腕臂)、水平压管(又称平腕臂)帮是绝缘子及其他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
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他建筑物。
支持装置的结构应能适应各种场所,尽量轻巧耐用,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方便施工和检修。
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
支持装置结构图如下:1.4锚段关节两个相邻锚段的衔接部分称为锚段关节。
锚段关节按其用途分为绝缘锚段关节和非绝缘锚段关节。
对它的基本要求是当机车通过时,应保证受电弓能平滑地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
在京广线上一般使用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四跨绝缘锚段关节、七跨电分相锚段关节现在坪石网工区采用的是四跨锚段关节,京广线铁路上相信也会逐渐会淘汰其他,广泛用上四跨锚段关节二、接触网工程类2.1接触网上部工程2.1.1腕臂柱腕臂柱的装配在现在的应用中,是最多、最广的一种支持装置。
从装配的结构形式较多(由于支柱位置、曲线半径、侧面限界等),按现在的类型主要分为:中间柱、转换柱、中心柱、道岔柱、定位柱如下图:支柱结构形势图中间柱:在区间和站场使用较多。
转换柱:在锚段关节的两锚柱之间,实现工、非支转换的支柱。
中心柱:在四跨锚段关节的两转换之间的支柱。
道岔柱:用于支持道岔处两工作支悬挂的支柱。
定位柱:多用于站场两端,仅起定位作用的支柱。
1、腕臂支柱装配的形式在设计上将支柱装配分为A、B、C、D、E五种形式,每种形式的使用范围如下:A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5.8m,结构高度为1.5m,用于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高度为8.2m的支柱。
B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6m,结构高度为1.5m,用于区间或车站最外道岔至绝缘锚段关节处的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高度为8.7m的支柱。
C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6.45m,结构高度为1.5m,用于车站最外道岔至绝缘锚段关节处的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高度为9.2m的支柱。
D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6m,结构高度为1.7m,用于车站或区间半(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高度为8.7m的支柱。
E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6.4m,结构高度为1.7m,用于车站或区间半(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告诉为9.2m的支柱。
上述类型中,B、C、D、E型可用于覆冰地区,A型用于无冰地区。
腕臂装配安装图可根据这五种类型进行设计,设计时还应考虑支柱侧面限界、拉出值和必要的安装调整范围。
2、支柱装配的分析当接触线拉出值方向指向支柱侧时采用正定位,拉出值方向背离支柱侧时采用反定位,定位装置的选择应以定位器处于受拉状态为原则。
3、腕臂柱的装配,根据支柱在线路位置的不同(如直线、曲线内侧、曲线外侧等),侧面限界的不同,它的装配形式也都不同。
根据下面的腕臂柱结构图,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腕臂柱装配,主要是由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组成。
4、安装工艺(1)用小钢钎、手锤将压管(或拉杆)底座、腕臂底座预留孔打通,然后将压管(或拉杆)底座、腕臂底座固定到支柱上。
(2)将悬式绝缘子串与拉杆底座用双耳连接器连接牢固,然后用棕绳以管子扣将腕臂系牢,并用铁线将拉杆与腕臂临时绑住。
(3)在棒式绝缘子上绑牢晃绳后,同时拉动晃绳,防止棒式绝缘子碰伤。
(4)支柱上作业人员取开临时绑固铁线,将棒式绝缘子与腕臂底座用销钉连接紧固,然后拉杆底座处作业人员抓住拉杆,腕臂起吊人员缓松棕绳,支柱上作业人员托起悬式绝缘子串后将拉杆杵头放入绝缘子杵座中,安上弹簧销。
(5)松开棕绳,确认各部受力无异后,撤除工具。
5、注意事项(1)在预配时,应检查各零件是否良好,严禁使用有裂纹的铸件,应使定位环缺口朝下,套管绞环缺口朝上。
(2)腕臂预配后,应检查各部螺栓是否紧固,套管绞环双耳与棒式绝缘子压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3)腕臂安装时,上、下层工作人员应分别位于支柱的两侧,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防止坠物伤人。
2.1.2软横跨2.2接触网下部工程2.2.1拉线通过对皮尺、紧线器、扳手、断线钳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掌握拉线坑的定位、拉线的安装方法,采用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方式,最终完成拉线的安装。
1、支柱除承受垂直线路的负荷外,还要承受接触悬挂下锚的负荷。
因此锚柱承载很大。
为了使锚柱稳定,一般采用锚柱打拉线,用以平衡下锚悬挂张力对支柱产生的影响。
下锚拉线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若因地形限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拉线(拉线锚杆)与地平面的夹角宜为45度,特殊困难地区不应大于60度,拉线锚板坑深应能保证锚板埋深设计值(以地面最低处算,宜为2m)。
拉线采用GJ-70钢绞线,通过UT型线夹与锚板拉杆连接,拉杆的下端用U 型螺栓与锚板连接,拉线的另一端则固定在支柱上的承锚角钢处。
2、安装工艺(1)作业人员站在与锚段相邻的转换柱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处,通过锚柱中心目测一条直线,另一名作业人员从锚柱起始,在直线上丈量10.4m,此定点即为拉线坑中心(2)用铁锹开挖拉线坑,坑口尺寸为长1.2m、宽0.6m、坑深2m(3)利用棕绳将锚板放入拉线坑中,地锚杆放入马道中,并使短杆向上。
(4)锚板安设后,回填拉线坑并夯实。
(5)作业人员上支柱将拉线固定角钢安装到锚柱上距地面13.4m左右处。
(6)将预制完毕的拉线的回头楔形线夹与拉线固定角钢用销钉连接牢固,然后在距地锚杆2—3m处拉线上安装楔形紧线器,并在紧线器受力侧前安装1—2个钢线卡子。
(7)在地锚杆环中挂上钢丝套,将双钩紧线器的双钩与钢丝套和楔形紧线器套子连接。
(8)紧动双钩紧线器使锚柱断头向拉线方向倾斜50—100mm后停止。
(9)测量回头位置,并做好回头,然后安装UT型线夹,并使线夹螺栓的螺扣外露20mm。
(10)绑扎回头,撤出工具。
3、注意事项(1)拉线安装中,在安装地锚杆前,应确认双环杆的短杆在上、长杆在下,埋设锚板时应注意锚杆不要伤人。
(2)拉线固定角钢应与支柱密贴,拉线应绷紧,不得松弛。
(3)拉线受力后,UT型线夹螺栓外露不得小于20mm,也不得超过全部螺纹长的1/3.2.2.2接触网的类别柔性架空接触网一般包括支柱与基础(隧道内为倒立柱或埋入杆件)、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悬挂以及供电辅助设备五大部分。
支柱与基础是接触网的重要承力设备,它承受接触网的全部机械负荷并将其传递给大地。
因此、支柱及基础必须稳定可靠,不发生偏移和位移,强度能满足安全要求。
支持装置承受定位装置和接触悬挂的全部机械负荷,并将该负荷传递给支柱。
支持装置有腕臂柱支持、软横跨支持、硬横跨支持、隧道支持和钢架式桥梁支持等几种形式。
腕臂柱支持有柔性支持和刚性支持两种结构形式,如图3.4-1所示。
(a)柔性支持(b) 刚性支持图3.4-1 柔性架空接触网的基本组成刚性支持与柔性支持相比,具有结构简洁、零件数少、稳定性高,高速受流特性 (反射因数和增强因数)好,便于施工和维修的特点,在高速接触网中得到广泛应用。
定位装置由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定位线夹、定位环以及定位钩等零部件组成,它将接触线固定在弓网受流所必要的空间位置。
对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的要求是结构简单、稳定,绝缘安全可靠,零部件少而轻、防腐性能好、便于装配和调整。
接触悬挂由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等线索和设备组成,其作用是传输电能并承担一定的机械负荷。
接触悬挂在电气上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电气强度,能承受牵引电流、过负荷电流和短时短路电流所引起的过热;机械上应能:承受重张力补偿以及附加负载造成的机械负荷;另外、高速受流还要求接触悬挂应具备较高的波动传播速度、均匀的弹性、稳定的几何空间结构,良好的摩擦学特性(主要指接触线与受电弓滑板之间)。
供电辅助设备包括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仅用于常速单相交流供电接触网,高速接触网一般采用带中性段的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隔离开关、防雷设备、防电磁干扰设备、接地设备、附加导线等,其作用是提高接触网供电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对供电辅助设备的要求是性能稳定,位置安装正确,安装处无硬点,操作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