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朱自清教学目标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 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
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 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代表性的作品有
《背影》《春》《绿》 《威尼斯》《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等等, 其中《桨声灯影里的 秦淮河》被时人誉为 “白话美文的模范”。
脉脉
动
继续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实
月光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
虚
朦
月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胧
色
月影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 谐像名曲
实
优
雅
虚
虽然是满月, 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杨柳 荷
阴阴 乍看像烟雾
整
塘 的
远山
大意
体 的
四 周
路灯
蝉声
渴睡人的眼 热闹
风 光
朱自清 (1898—1948)
他是诗人、散文家、 学者,又是民主战士、 爱国知识分子。 1948 年病逝于北京。毛泽东 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 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 (1898—194年7月,当 时黑暗笼罩全国,作者的“心 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 团火”。为了排遣郁闷和哀愁, 作者来到了荷塘,欣赏美丽的 荷塘月色。
蛙声
采莲盛况
惦 记
《采莲赋》
江
南 《西洲曲》
轻轻推 门进去
淡淡 喜悦
带门 出去
颇不 现实 宁静 现实
推门 近来 无法 回避
淡淡 哀愁
走在 路上
幽雅 宁静 朦胧
江南 旧俗 惦记 江南
淡淡 喜悦 月下 荷塘
塘上 淡淡 月色 哀愁
塘的 四周
无限 慨叹
淡淡 喜悦
带门 出去
颇不 现实 宁静 现实
推门 近来 无法 回避
2、薄薄的清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浮更能突出水气、月色交织在一起, 飘动变幻的状态。
二、找出课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说 说这种感情是怎样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的。
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表达了 作者内心的苦闷,也写出了夜深人静去游荷 塘的缘由,这是文章的“文眼”。第三段是 作者的抒情独白,抒发了月下独处的自由感, 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相呼应,表示了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淡 淡的喜悦。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沙,作者笔下 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 路 )幽僻 寂寞
一个人
现 实
忽然想起月 下荷塘悄悄 带上门出去
许多 路上 ( 树 )
的世界
蓊蓊郁郁 是个自
由人
( 月 )淡淡
( 荷叶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 荷花 )零星 点缀
静
荷
(拟人 比喻)
塘 ( 荷香 )缕缕
(通感)
幽 雅 宁
( 荷波 )颤动 凝碧
静
(比喻) ( 流水 )看不见的
作 业:
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再见
淡淡 哀愁
走在 路上
幽雅 宁静 朦胧
江南 旧俗 惦记 江南
淡淡 喜悦 月下 荷塘
塘上 淡淡 月色 哀愁
塘的 四周
无限 慨叹
练习题
一、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括号里的
词语作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 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与前句中的“流水”相应,同时还 具有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