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电网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技术要求(试行)

浙江电网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技术要求(试行)

浙江电网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技术要求(试行)1基本要求1.1本规范根据《浙江电网继电保护验收规范》、《浙江电网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验收规范》的要求,结合目前新建、扩建、技改工程验收工作的实际情况,规范统一全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项目和要求。

1.2首检式验收包含原验收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增加首次检验必需的重要项目,重点验收继电保护系统的隐蔽工程及在运行过程中不能通过装置自检所反映的问题,含资料检查、公用部分检查、直流电源检查、过程层设备检查、间隔层设备检查、站控层设备检查、网络设备及辅助设备七部分内容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等项目。

1.3验收前,验收人员应根据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对本规范规定的验收报告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1.4验收时,验收人员应根据验收报告认真验收、记录,并与施工单位试验报告数据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1.5验收结束,各验收小组应将首检式验收报告整理装订,做好移交准备工作。

验收组应汇总填写变电站验收报告(格式见附录M),在验收报告中应明确存在的问题、整改要求、验收结论等。

验收报告应在工程投产前上报投产启动委员会。

1.6被验收工程如存在不满足本验收规范及反措要求、影响到保护安全运行的项目,在整改完成前不允许投入运行。

2首检式验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1所有二次接线安装结束,二次回路检查调试工作完成。

2.2保护装置的调试工作已结束,调试整定单已经执行并完成校验。

2.3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分析仪的调试工作已结束。

2.4保护整组传动试验已结束,相应的现场一次设备具备联动试验条件。

继电保护故障及录波信息子站调试完成,与各级调度主站调试完成。

2.5施工单位自验收、整改工作已完成。

2.6备品备件、专用工器具移交完成。

2.7设备命名牌和熔丝、空开、压板等正式标签挂设完成。

2.8典型操作票及运行规程编写完成,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3资料验收3.1验收时建设单位应提供的资料3.1.1完工报告。

3.1.2监理报告。

3.1.3齐全的继电保护试验报告。

3.1.4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试验报告。

3.1.5保护整定单(正式或调试整定单)。

3.1.6全所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极性、变比的实际接线示意图。

3.1.7设计变更通知单。

3.1.8符合实际的继电保护技术资料,包括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设备屏图,集中集成测试报告、说明书。

3.1.9型式试验和出厂验收试验报告(含在集成商厂家所进行的互操作性试验报告)齐全,相关试验数据和功能验收结果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协议要求。

3.1.10符合实际的继电保护竣工图纸。

3.1.11最终版本的各种配置文件及注明修改日期的清单,包括全站SCD文件、各装置CID文件;MMS网、GOOSE网、SV网交换机端口分配表;全站设备MAC地址表、IP地址分配表。

3.2配置文件检查3.2.1SCD文件应视同常规变电站竣工图纸,统一由现场调试单位提供,SCD文件以图纸质料要求管理。

3.2.2SCD文件应能描述所有IED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且具备唯一性。

3.2.3检查SCD文件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

3.2.4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访问点(Access Point)健全,文件中逻辑设备、逻辑节点和数据集等参数符合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标准。

3.2.5ICD文件与装置一致性检查:核对ICD文件中描述中的出口压板数量、名称,开入描述应与设备说明书一致,与设计图纸相符。

3.2.6检查VLAN-ID、VLAN优先级等配置应与设计图纸相符。

3.2.7检查报告控制块和日志控制块使能数应满足正常运行要求。

3.3二次系统虚端子检查3.3.1检查SCD文件中的虚端子连接应与设计图纸一致。

3.3.2检查SCD文件中信息命名应与装置显示及图纸一致。

4公用部分检查4.1设备外观检查4.1.1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网络设备及辅助设备数量及型号应与工程技术协议及设备设计清单一致,且外观完好,无破损、划伤。

4.1.2设备铭牌与标示内容正确、字迹清晰,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1.3屏柜前后都应有标志,屏内设备、空开、把手、压板标识齐全、正确,与图纸和现场运行规范相符。

4.1.4屏柜附件安装正确;前后门开合正常;照明、加热设备安装正常、标注清晰;打印机工作正常。

4.2电缆接线检查4.2.1电缆型号和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和反措的要求。

4.2.2所有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断路器场至保护室的电缆应采用铠装屏蔽电缆。

4.2.3电缆标牌齐全正确、字迹清晰,不易褪色,须有电缆编号、芯数、截面及起点和终点命名。

4.2.4电缆屏蔽层接地按反措要求可靠连接在接地铜排上,接地线截面≥4mm2。

4.2.5汇控柜、智能柜、保护屏内电缆孔及其他孔洞应可靠封堵,满足防雨防潮要求。

4.2.6交、直流回路不能合用同一根电缆;保护用电缆与电力电缆不应同层敷设。

4.3端子接线检查4.3.1检查所有端子排螺丝均紧固并压接可靠。

4.3.2检查装置背板二次接线应牢固可靠,无松动;背板接插件固定螺丝牢固可靠,无松动。

4.3.3回路编号齐全、正确、清晰、不易褪色。

4.3.4正负电源间至少隔一个空端子。

4.3.5每个端子最多只能并接二芯,严禁不同截面的两芯直接并接。

4.3.6不同设备单元,端子布线应分开,不同单元连线须经端子排,正电源应直接上端子排。

4.3.7跳、合闸出口端子间应有空端子隔开,在跳、合闸端子的上下方不应设置正电源端子。

4.3.8连接片应开口向上,相邻间距足够,保证在操作时不会触碰到相邻连接片或继电器外壳,穿过保护柜(屏)的连接片导杆必须有绝缘套,屏后必须用弹簧垫圈紧固。

4.3.9跳闸线圈侧应接在出口压板上端。

4.3.10加热器与二次电缆应有一定间距。

4.4保护通道接线检查4.4.1高频同轴电缆应在两端分别接地,结合滤波器侧的高频电缆屏蔽层应与结合滤波器水平距离为3~5米处与100mm2屏蔽铜导线连接,该铜导线与电缆沟内接地网连接。

4.4.2光纤保护通道光缆、尾纤标识齐全、正确。

4.4.3光电转换器、电源空开、电源屏上电源空开标示正确清晰。

4.5光纤、光纤配线架、网线检查4.5.1尾纤、光缆、网线应有明确、唯一的名称,应注明两端设备、端口名称、接口类型与图纸一致。

4.5.2光缆标牌编号、芯数、起点、终点命名正确齐全、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4.5.3光纤弯曲曲率半径均大于光纤外直径的20倍,分段固定,走向整齐美观,便于检查。

4.5.4尾纤的连接应完整且预留一定长度,多余的部分应采用弧形缠绕。

尾纤在屏内的弯曲内径大于10cm (光缆的弯曲内径大于70cm),不得承受较大外力的挤压或牵引。

4.5.5尾纤不应存在弯折、窝折现象,不应承受任何外重,不应与电缆共同绑扎,尾纤表皮应完好无损。

4.5.6尾纤接头应干净无异物,连接应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

4.5.7光纤配线架中备用的及未使用的光纤端口、尾纤应带防尘帽。

4.5.8光缆熔接工艺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光缆熔接盒位置合理、固定可靠,不超规定数量熔接;ODF架标签正确、齐全,备用光纤芯应明确标注。

4.5.9网线的连接应完整且预留一定长度,不得承受较大外力的挤压或牵引,标牌齐全正确。

4.5.10网络通信介质宜采用多模光缆,波长1310nm,宜统一采用ST型接。

4.5.11抽样检查光纤链路发送端功率、接受端功率,计算链路衰耗,无异常。

4.5.12光纤链路收发功率检查可采用抽检,与建设单位试验报告数据进行核对。

4.5.13重点检查备用光纤芯的数量和衰耗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与图纸一致。

4.6抗干扰接地措施检查4.6.1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按屏柜布置的方向敷设100mm2的专用铜排(缆),将专用铜排(缆)首未端连接,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地网可靠连接。

4.6.2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断路器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的结合滤波器等使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

4.6.3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站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站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4.6.4保护屏内必须有≥100mm2接地铜排,所有要求接地的接地点应与接地铜排可靠连接,并用截面≥50 mm2多股铜线和二次等电位地网直接连通。

4.6.5主变安装在户外的,瓦斯继电器必须安装防雨罩,安装必须结实牢固且必须保证罩住电缆穿线孔。

4.6.6对于装置间不经附加判据直接跳闸回路(包括非电量)当二次电缆超过一定长度(推荐值300m)宜采用大功率继电器。

4.7智能控制柜检查4.7.1智能控制柜应装有100mm2截面的铜接地铜排(缆),并与柜体绝缘;接地铜排(缆)末端应装好可靠的压接式端子,以备接到变电站的接地网上;柜体应循环通风良好。

4.7.2控制柜内设备的安排及端子排的布置,应保证各套保护的独立性,在一套保护检修时不影响其他任何一套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4.7.3控制柜应具备温度、湿度的采集、调节功能,并可通过智能终端GOOSE接口上送温度、湿度信息。

4.7.4控制柜应能满足GB/T18663.3变电站户外防电。

5直流电源检查5.1保护室直流电源配置检查5.1.1应设置直流分屏,分屏上两组控制、保护电源分别从直流屏上两段直流母线上接取。

5.1.2当任一组蓄电池有异常时,保护和控制直流小母线均应能够实现合环运行。

5.2直流空气断路器(熔断器)的配置检查5.2.1继电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和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直流电源,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空气断路器(熔断器)供电。

5.2.2信号回路由专用直流空气断路器(熔断器)供电,不得与其它回路混用。

5.2.3当有断路器两组跳闸线圈时,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空气断路器(熔断器)供电,且应接于不同段的直流小母线。

5.2.4任一直流空气断路器(熔断器)断开造成控制、保护和信号直流电源失电时,都必须有直流断电或装置异常告警。

5.2.5直流空气断路器(熔断器)配置必须满足选择性要求,空开下级不应使用熔断器。

5.2.6用1000V摇表摇测直流正、负极对地绝缘应大于1MΩ。

5.2.7双重化配置的每套保护从保护电源到保护装置到出口必须采用同一段直流电源。

5.2.8保护装置交流电压空开要求采用B02型,控制电源、保护装置电源空开要求采用B型并按相应要求配置级差。

5.3装置直流电源检查5.3.180%额定工作电源下装置应能稳定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