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生物技术制药模拟题答案最终版资料

最新生物技术制药模拟题答案最终版资料

一、名词解释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创新生物技术生产的治疗药物。

透析培养:透析培养是对微生物培养用透析膜包裹,并使外部有新鲜培养液流动着的一种培养方法。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固定化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水溶性的酶使之变成不溶于水或固定于固相载体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原生物制药。

血液成分制品:系指单用物理方法自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组织工程: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和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生物替代物的学科。

抗体酶: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是利用生物学和化学的成果在分子水平上交叉渗透研究的产物;其本质上是免疫球蛋白,只是在其易变区被赋予了酶的属性,因此抗体酶又称为催化抗体。

二、选择题1. 世界上采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第一个传染性疫苗是( A )A 乙肝疫苗B 霍乱疫苗C 甲肝疫苗D 艾滋病疫苗2.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鉴定的主要方法是( A )A 染色体分析 B凝胶电泳 C 免疫荧光技术 D 层析3.下列不属于影响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是:( D )A 外源基因的拷贝数B 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C 表达产物的稳定性D 宿主细胞的容量4. cDNA法获得目的基因的优点是( B )A 成功率高B 不含内含子C 操作简便D 表达产物可以分泌5. 菌体生长所需能量( A )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时,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没关系6.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普遍使用( B )载体。

A PBR322B 噬菌粒C YACD 质粒7. 关于固定化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可多次使用B 反应条件易控制C 酶的利用效率高D 比水溶性酶更适合单酶反应8.底物以足够大的流速向上通过固定化酶床层,使固体颗粒处于流化状态,达到混合的目的的生物反应器是( C )A 连续流动搅拌罐反应器B 填充床反应器C 流化床反应器D 循环反应器9.我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基因工程药物是( A )A 人α1b干扰素B 人胰岛素C 促红细胞生成素D 人生长激素10.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 )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这是因为( D )A 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B 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C 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D 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11.我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基因工程药物是( A )A 人α1b干扰素B 人胰岛素C 促红细胞生成素D 人生长激素12.( A )是应用最广泛的产酶菌,主要分泌胞内酶,经细胞破碎分离得到,在工业上用于生产谷氨酸脱羧酶、天门冬氨酸酶等。

A E. coliB 枯草杆菌C 啤酒酵母D 曲霉13.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 )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EPO,这是因为( D )A 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B 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C 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D 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14.固定化酶添充于床层内,反应器内的流体的流动形态为平推流形的生物反应器是( B )A 连续流动搅拌罐反应器B 填充床反应器C 流化床反应器D 循环反应器15.cDNA法获得目的基因的优点是( B )A 成功率高B 不含内含子C 操作简便D 表达产物可以分泌16.血浆中构成机体防御感染的体液免疫系统的是( B )A转输蛋白 B 免疫球蛋白 C 凝血系统蛋白 D 补体系统蛋白17.世界上采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第一个传染性疫苗是( A )A 乙肝疫苗B 霍乱疫苗C 甲肝疫苗D 艾滋病疫苗18.下列不属于人体来源的生物药物的一般特点的是( C )A 安全性好B 效价高,疗效可靠C 来源丰富D 稳定性好19.下列不属于植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B )A 成批培养法B 贴壁培养法C 连续培养法D 固定化培养法20.下列不属于影响目的基因在酵母中表达的因素是:( D )A 外源基因的拷贝数B 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C 源蛋白的糖基化D 宿主细胞的容量三、填空题1. 、人尿制品类。

2. 生物药物在检验上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不仅需理化检验指标,更需要生物活性检验指标,这也是生物药物生产的关键。

3. 适合目的基因表达的真核宿主细胞常用的有酵母和丝状真菌等。

4.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包括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和固定化培养。

5.动物细胞的培养基一般分3类,包括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6.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纯化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

7.在诊断血清的制备中,免疫动物的途径包括静脉注射、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

8.生产用的工程动物细胞必须建立两个细胞库,包括原始细胞库和生产或工作用细胞库。

9.植物细胞培养按培养方式可分为悬浮细胞培养和固定化细胞培养。

10.细胞中除含有生命的原生质体外,还有许多非生命的物质,它们均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1.适合目的基因表达的原核宿主细胞常用的有大肠杆菌、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12. 筛选克隆的检测方法有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

13.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筛选阳性克隆的检测方法有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

14.动物细胞培养的操作方式有分批式、半连续式和灌流式操作。

15.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纯化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

16.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利用 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17.生产用动物细胞可通过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系和转化细胞系、融合细胞系获得。

18.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常出现质粒不稳定的现象,包括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

19.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种类较多,但通常都含有无机盐、碳源、有机氮源、水、维生素等化学成分。

20.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有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和选择性热变性法,其中选择性热变性法专用于细胞固定化。

四、判断题1.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以天然生物材料为主,因此基本上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和生理副作用。

(×)2. 血液成分制品系指单用物理方法自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3. 哺乳动物细胞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可由重组转化的细胞直接分泌到培养液中,产物易纯化,接近天然药物。

(×)4. 基因工程菌的发酵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不同,发酵的目的是使外源基因高效表达,可以不考虑产品的分离纯化。

(×)5.所有抗体均是Ig,因此所有Ig分子都具有抗体活性。

(×)6. 通过动物体内诱生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比较经济,所得单克隆抗体量多且效价高,还可有效地保存杂交瘤细胞株和分离已污染杂菌的杂交瘤细胞株。

(√)7.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方法有悬浮培养、贴壁培养和贴壁-悬浮培养,通常采用的是悬浮培养。

(×)8.相比植物和微生物,动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更敏感,对培养基要求也最高。

(√)9.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

(√)10.选择性热变性法专用于细胞固定化。

(√)11.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是人或动物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因子,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生物药物之一。

(√)12.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分为上游和下游两阶段,上游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工程菌的大量培养以及产品的分离纯化和质量控制。

(×)13.基因工程药物的稳定性考查是药品有效性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药品贮藏条件和使用期限的主要依据。

(√)14.抗体的产生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白细胞被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球蛋白。

(×)15.McAb 在免疫导向疗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降低McAb的免疫源性和提高McAb 的相对分子质量。

(×)16.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法是利用白蛋白、胰岛素、转铁蛋白、乙醇胺等混合物代替小牛血清,此法虽可减少污染,但产量不高。

(√)17.连续培养法是在反应器中投料和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将部分培养液和新鲜培养液进行交换的培养方法。

(×)18.生物体中植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最敏感,对培养基要求也最高。

(×)19.转化细胞系常由于染色体断裂变成了异倍体,从而失去了正常细胞的特点,而获得无限增殖能力。

(√)20.目前工业上应用的酶大多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

(√)五、问答题1.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特性。

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1)分子结构复杂(2)具有种属特异性(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4)稳定性差(5)基因稳定性(6)免疫原性(7)体内的半衰期短(8)受体效应(9)多效性和网络性效应(10)检验的特殊性2.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过程中,影响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产生和累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次级代谢产物产生和累积的因素主要有:一、外植体的选择不同外植物体的悬浮细胞培养物,其最大次级代谢产物的累积时间各异。

二、培养条件的影响营养成分、生物及非生物元素、酸度、通气以混合程度、与接种有关的因素以及剪切力、搅拌频率、温度和光。

1、内在因素(1)接种和诱导:长春花培养物中蛇根碱的合成要求其外植体直径在1~12cm之间,在此条件下才能分泌噻吩类成分。

单冠毛菊悬浮细胞培养物暴露于蓝光中时才能合成花青苷。

(2)培养基的组成:磷、氮、铜、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O2和pH等。

2.两步培养法第一步使用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营养丰富;第二步使用适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培养基,较低含量的硝酸盐和磷酸盐,并含有较低的糖分或少量的碳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