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
导意见》;“互联网+”普惠金融正式升级为国家重点战略。
2015年8月,大数据+金融行动纲要发布。 2016年1月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6年第三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17日被写入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市场红利 技术红利 PEST
2,First Union National Bank(1995)、 InsWeb(1995)、E*TRADE(1991)等 纯网络金融机构纷纷诞生并一度活跃于市场。
3,但随着20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纯 网络业态金融模式陷入沉寂,大部分破产倒 闭或被吸纳进入银2010,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模式涌现
放开股权众筹融资,满足一定条件的平台无需至SEC注册。
2014.12LendingClub在美上市
全球最大P2P网络借贷公司
2
互联网金融在国外发展脉络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3
1980-2000,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
1,1990年代中期,网络银行、网络证券、 网络保险等形式出现,主要表现为通过互 联网渠道经营传统金融业务。
PEST
政策红利
人口红利
• 互联网+顺应改革大潮
• 进入人口高峰期
所有红利同时释放,导致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爆发性增长。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9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爆发性增长的背景
技术红利
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规模6.68亿 互联网普及率48.8%(截止
2015年6月,CNNIC)
智能手机的普及: 2015年近40%中国人拥有智能手机 一线城市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1
互联网金融起源于国外
请在此输入你的标题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YOU LOGO
输入您的公司名称
第一家纯网络银行:SFNB
1995年,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成立。
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理财:Paypal基金
1999年成立,于2007年达到巅峰10亿美元,2011年清盘。
2012年,《创业企业融资法》
传统金融业务的有限补充。 2015年预测互联网支付业务占美国整个支付体系的 2%,互联网融资借贷业务占比不足5%。
7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爆发性增长的背景
美国 FinTech金融科技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中国 互联网金融
8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爆发性增长的背景
市场红利
• 个人金融的崛起
技术红利
• 互联网普及/技术大发展
政策红利 人口红利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11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爆发性增长的背景
人口红利
迎来人口高峰期:今后15年,中国将迎来劳动力人口
高峰,市场前景广阔
人口特征:“互联网”上的一代
市场红利 技术红利 PEST
政策红利 人口红利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12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爆发性增长的背景
市场红利
从金融的角度出发,
14
1,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Paypal(美国, 1998)、Moneybookers(欧洲、2002)等第 三方支付平台逐渐壮大并由支付向理财、融 资等全方位金融业务渗透。
2,以用户创造内容和深度交互为特征的 “Web2.0时代”开始融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Zopa(英国,2005)、Prosper(美国、2006) Indiegogo(美国、2007)等网络借贷、众筹等 金融创新业务模式涌现。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6
互联网金融在国外并未形成独立发展领域
政策法规 学术研究 市场占有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各国普遍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并未 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法规。 沿用消费者权益法、信息保密法、第三方支付等法规。
通过Google scholar 搜索,鲜见internet Finance相 关文献及著作,针对Paypal模式、Online Lending(网络借贷)等具体业务模式的研究也较少。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5
2010年至今,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广泛尝试
1,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给互联网金融 带来新的变化。ING DIRECT(荷兰银行,2011年) 推出移动支付应用,Jibun(三菱日联金融集团,2008) 上线移动银行。
2,大数据在精准营销、市场判断、风险防控等金融业务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Visa于2011年推出基于大数据的 欺诈侦测模型;DBS 银行(星展银行)将ATM 使用数据及客户行为数 据转化为加钞执行计划,机器缺钞现象减少了80%。
普及率达55%( eMarketer)
先进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
市场红利 技术红利
智能……
PEST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政策红利 人口红利
10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爆发性增长的背景
政策红利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
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金融的意义是将个人/家庭金融带入金融体系
需求侧:个人/家庭财富积累,金融需求抑制。
供给侧:金融以数据驱动,故原以公司金融和资本市
场为主;互联网的发展,使个人金融数据累积,自然
市场红利 技术红利
会产生个人金融、家庭金融、行为金融。
PEST
政策红利 人口红利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13
谢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