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utping(粤拼)详细教程《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一个简单又专业的粤语罗马拼音方案香港语言学学会在1993年设计和公布了《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简称《粤拼》)。
《粤拼》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新罗马拼音方案,它不但多用途、系统性强、方便应用、更可标注现代广州话(广东话)的所有发音,而且只用了英文字母和数字来标注发音,并没有用到任何重音符号和特殊符号,所以《粤拼》可以应用在中文电脑输入法上。
《粤拼》的拼写原则简单,容易学习,而且专业,故此本网以此方案为标准注音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介绍了9调与11调的声调系统以及一些口语韵母。
《粤语拼音方案》指南1. 介绍《粤拼》的设计包含了以下几种拼音方案的特色︰、和。
下面将会详细解释《粤拼》的声母和韵母拼法。
每当你标注粤语发音时,请参考此《粤拼》指南。
2. 《粤拼》方案一、字母表二、声母表(以下开始有链接为发音范例,请点击播放试听。
)三、韵母表四、声调表注:(1)“r”、“v”两个字母用於拼写普通话和外来语,拼写粤语时不用。
(2)韵母表中,前面带*号的标音字只取其韵母。
例如韵母“ei”注音字爲“菲”,拼音爲fei1,则取其韵母部分读音ei;斜体表示异读口语发音,例如“夹”字有时异读爲gep2。
(3)最广泛意见认爲粤语有九声,若加上阴平所分之高平高降以及口语常见之阴上入声,严格应该分爲十一声。
但考虑到入声调值来自前六声,且本住一切从简宗旨,本网沿用六声方案,即声调表中非斜体部分,分别爲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
(4)点击每个音素,将听到示范发音,发音一律读第一声(除两个鼻韵外),故与例字声调可能有出入。
3. 《粤拼》方案详细説明掌握《粤拼》的关键就是要清楚知道每个或每组字母都只可以代替一个独特发音。
在英语中,一个字母可以代表不同的发音,例如︰"bear", "lair" 和"care" 的元音虽然相同,但是元音的各个拼法却完全不同。
再者,韵母现代广州话(广东话)共有59 个韵母,其中57 个是复合韵母(包含六个口语韵和五十一个正式韵),其余两个是鼻音韵母(m, ng)。
复合韵母由9 个元音(aa, a, e, eo, oe, i, o, u, yu) 和 2 个元音(i, u)或六个韵尾(m, n, ng, p, t, k) 所组成。
韵尾p、t 和k 是不送气的急收音,发音时尾音没有空气由口腔内喷出,这一点跟其它汉语方言相同。
下面将会详细列出所有韵母与其例子。
原音aa 组合- aa, aai, aau; aam, aan, aang; aap, aat, aak元音a 组合- ai, au; am, an, ang; ap, at, ak韵腹e - e, ei, eu; em, en, eng; ep, et, ek元音eo 组合- eoi; eon; eot元音oe 组合- oe; oeng; oet; oek原音i 组合- i, iu; im, in, ing; ip, it, ik元音o 组合- o, oi, ou; on, ong; ot, ok韵腹u - u, ui; un, ung; ut, uk元音yu 组合- yu; yun; yut4. 粤语声调声调其实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当你唱"do re mi fa so la ti do" 的时候,每一个音的声调会一个一个的升高。
跟其它汉语方言一样,粤语的声调具有区分词义的作用。
有四个声调,有五个,而潮州话即有六个。
粤语和潮州话一样,共有六个声调(三个入声归入前六调)。
如果你觉得六个声调太多,其实不然。
对粤语人士来说,分辨这六个声调是很容易的。
把声调形象化地绘成一个图表,令你较容易想象出这六个声调的分别。
在图表中,左边的数字可等同於音阶do re mi fa so,每个声调可由音阶组合变化模拟。
此图表对熟悉音乐的人更为有用。
在标注声调时,要把声调数字写在音节末的右上方,例如︰水(water),行(to walk),贵(expensive) 和脚(foot)(但由於输入格式限制,本网多数文章把声调直接标在音节右方)。
请看着声调图表来练以下两个“连读”例子能够帮助你分辨出六个声调的不同调值︰夫(husband), 苦(bitter), 富(rich), 扶(to lean), 妇(woman), 父(father)诗(poem), 史(history), 试(to try), 时(time), 市(city), 事(event)5.香港语言学会对Jyutping疑问的答覆Jyutping推出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少有心人提出了Jyutping 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收集到的主要问题以及香港语言学会的答覆列出如下,以便有需要者参考:问:某些粤拼方案以J作为[z],而Jyutping则以J作为[j]音。
英文发音影响,声母J容易使人与Z混淆。
若能用Y取代J则可能更多人接受。
但若用Y作声母则韵母yu可能要用其它字母代替。
答:罗马字母的元音不够用,特别[y:]音欠适当的字母;粤拼用双字母(digraph) yu表[y:],是国际音标和香港人地名惯常拼音两种传统的折衷。
Y既然用於双字母yu ,就不太适宜又同时用来表[j],於是取国际音标传统用j。
黄锡凌式和香港教育学院式(用於詹伯慧《广州话正音字典》)都以j表[j],这个做法的流通程度不低。
每一种新拼音系统,对不同的人要求不同的适应,这是无可避免的。
问:元音i、u实际有两个发音,如「思si1」与「星sing1」中的i、「姑gu1」、「屋uk1」中的u发音都分别不同。
是否有必要以I、i,U、u区分答:严式标音,si是[si:],sing是[se];wu是[wu:],uk是[ok]; 「元音i、u实际有两个发音」的说法正确。
在音系分析上,有时候会把实际有别的两个音分析为同一个「音位」(phoneme)的条件变体。
这两组音,在音系分析(属理论)上,有认为是(i)每组都应两音归并为一音的,有认为是(ii)每组两音不宜归并为一音的,一直未有定论。
但是,在罗马拼音的处理(属应用)上,则一面倒倾向於(i)的做法。
罗马字母的元音不够用,相信是这强烈倾向背後的重要原因。
这个处理行之有素,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不作他想。
问:有人认为oe与eo两者音位互补,不需分开。
答:「oe与eo两者音位互补」,是过去的认识,与今天的语言事实不符。
对这两音的区分,突显了粤拼的科学性。
其他拼式正是无法标示口语里的–oet韵。
问:口语音素是否应该收纳入粤拼如eu、em、ep等。
答:请看原粤拼《方案》,eu, em, ep都在里面。
问:曾有学者指出过,使用a与aa作为韵母,可能导致部分人以为此两个声母乃长音与短音之别,而实际上两者音位不同,并非长短音之分。
则使用a与aa这种标注方式是否最合理呢(有拼音方案以a和e标注aa 和a,亦有人主张用大写的A标注aa)答:“两者音位不同,并非长短音之分”的说法,应如何理解呢首先要明确,「音位/phoneme」是个语言学术语,它指的不是一个(元)音在四边形元音图上的位置(那属音色(或称音质)之别)。
所论这两个元音有长短之别,是个不争的事实。
这两个元音是不同的音位,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行家争论的,是这两个元音音位除了长短之别外,还有没有音色别。
「aa」是双字母,要整体理解,而不必是a音的重叠或简单延长。
它完全没有排除两个元音有音色差异的可能,而又能善用其已确知的音长差异去作为「a~aa」拼法对立的理据。
这个做法,耶鲁大学式、香港教育学院式(用於詹伯慧《广州话正音字典》)都采用,流通面相当广。
「以a和e标注」的做法显然受汉语拼音方案的强势影响,香港人相信不能接受。
问:声母清浊音问题亦引起过讨论,特别系熟悉国际音标者认为应该用p、p’代替b、p。
答:P’完全违反了粤拼只用「文数字」(alpha-numerals)的策略性原则。
再说,在正宗国际音标,[p’]是个「挤喉音/ejective」,[ph]才是「送气音」。
以[p’]为「送气音」,是国人美丽的误会。
问:声调方面,粤语(标准广州音,非方音)实际应有十一声,拼音方案是否应该考虑口语变调(阴上入)以及隂平中的两调呢虽然港音经已几乎分不出高平高降,但其差别实际上是显然存在的,例如「好孙」、「好酸」,「诗人」、「私人」等,需要用於辨义。
答:港音固然没有把第一调拆分为高平、高降两个调的基础,就连内地出的任何一本字典或任何一种拼式,都没有这种处理。
「其差别实际上是显然存在的」说法的代表性成疑。
据知全世界只有耶鲁大学编的材料才这样做。
处理为两个调一定比处理为一个调带来更多问题。
「实际应有十一声」的说法有误导,好像粤拼欠了五个调未标,其实粤拼只是没有把第一调拆为两调而已,而这是基於学术判断而作的取舍。
此外就再没有什麽其他调是粤拼所不能区分的。
不过,既然问题焦点不在多出来的其他四个调,这里就不罗唆了。
问:韵母eoi其实不够准确,音位eo与i无办法拼出eoi所代表的读音,用eoyu或者eoy是否更好答:韵尾位置的[i]音和[y]音肯定该分析为同一音位(下的不同变体)。
标音的时候,同音位便同符是一种做法,标出变体又是另一种做法,这里不存在「其实不够准确」的问题。
「韵尾唇形依韵腹」,是粤音的规律。
不但eoi的韵尾圆唇,就是oi的韵尾也略圆唇。
标出eoi韵尾的圆唇,反而使得标oi韵尾时出现不确定性:唇形可圆可不圆,不若一贯地用i来得乾净俐落。
再说,粤拼表[y(:)]音的是双字母「yu」,韵尾作yu十分累赘,作y则无据,也是两难。
6. 参考••••Eugene Chua,Eugene Koh,Esther Leng 和Audrey Tan•,Christian K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