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
《中国行政史》作业1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奴隶社会始于【 C 】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2.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为强化王权而实行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是【 C 】
A.礼乐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井田制
3.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 C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西周时期.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的政务官是【 C 】
A.司寇
B.司空
C.司徒
D.司马
5.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 D 】
A.单一制
B.乡遂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6.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 A 】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以理治国”
D.“以仁治国”
7.汉武帝在组织蓄意分割、架空相权的方式是实行【 B 】
A.内外服制
B.中外朝制
C.独相制
D.三公九卿制
8.秦汉时期,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吏的核准任用权属于【 D 】
A.大鸿胪
B.丞相
C.尚书
D.皇帝
9.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 】
A.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
C. 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
10.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散骑省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主要体现为【 ABCE 】
A.强烈的神权色彩
B.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E.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 AD 】
A.田税
B.徭
C.人头税
D.军赋
E.丁税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
3.金代金世宗以前,女真人入仕的主要途径有【 BCD 】
A.科举
B.世选
C.军功能
D.荫补
E.入幕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的新的行政监督形式有【 BCD 】
A.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
B.立法机关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
D.审计机关的监督
E.舆论的监督
5.1947年4月,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会成立,它与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的不同之处有【 ABD 】
A.扩大国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
B.吸引部分国民党以外人士参加
C.实行总统负责制
D.试行行政院负责制
E.成为真正代表民意的政府
6.总理衙门作为行政管理机构,从性质上讲具有【 CD 】
A.军事性
B.封闭性
C.买办性
D.近代性
E.现代性
7.苏区工农民主政权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时,为贯彻精简和效能原则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BE 】
A.严格编制定员
B.精简行政机构
C.推行行政三联制
D.推行幕僚长制
E.减少副职、不设虚位
8.中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有【 ABDE 】
A.强烈的神权色彩
B.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C.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E.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ABCDE 】
A.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
B.大臣利用“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
C.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D.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
E.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作用
10.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的中枢官员主要有【 ADE 】
A.国尉
B.廷尉
C.主客
D.御史
E.相
三、名词解释题
1.内外服制:是商王朝吸取夏朝及早商时期的历史教训,为强化王权,对王朝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后实行
的一种体制。
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管理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分别采用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是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
2.百日维新: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光绪皇帝决定采纳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改革建议,推
行变法运动。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发“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3.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一种与中央集权体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
县是又兼并而来的土地和
灭亡小国改设而成,是由君主直接控制的直属地方行政区域。
郡主要设在新得到的边地,地位比县要低。
4.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两宋期间,中书门下与抠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两府”。
另
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故称二府三司制。
5.国防最高委员会:是国民党为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设立的国防最高领导机关。
它在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会领导下,统一党政军的指挥,并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的职权。
四、简答题
1.简述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答:(1)确定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
隋文帝正式规定三公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并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且尽量不以公官授人。
(2)确定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
隋文帝将魏晋以来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书省掌封驳的分工确定下来,将三省长官均列为宰相,并确定尚书省总署督省为“政本之地”。
2.简述造成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
答:(1)五代时期政局的变化无常,频繁的权力更迭是决策的稳定性不够,官员们在执行时常常首鼠两端。
(2)地方分裂割据的格局,使得五代时皇帝的决策在执行空间上受到极大的限制。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
3.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答:考核地方官以地方官处理所在地区政务的五项内容为标准,分别是户口是否增加;荒地是否开垦;诉讼处理是否公正;治安是否良好;赋税征收是否公平。
4.抗日民主政权群众民主监督有哪些主要形式?
答: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平时监督;二是通过群众团体进行监督,这些团体一方面协助政府推行政务,另一方面参加政府有关会议,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等;三是选举过程的监督,在选举过程中发动群众性的批评运动,检车督促干部的工作。
五、论述题
1. 试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1)旧的管理体制已经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自19世纪60年代始,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原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
甲午战争后,伴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旧的行政体制又得到较大范围的改革。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体制、行政管理的方法、思想、原则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
在行政体制方面,自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国家行政机构从名称到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六部的废除、三权分立、五权宪法的思想对行政管理的发展影响巨大。
在施政过程中,延续了几千年的寡头决策体制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委员合议制;在人事行政方面,科举制废除、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制度出台,标志着人事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2.试评析唐代差遣任职法。
答:唐代除了一般任用制外,还有一种特殊任职法即使职差遣。
这种官吏任用方法具有两面性,它既是皇帝为控制政权直接插手国家庶务的一种手段,造成国家庶务管理的随意性;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也要求统治者用临时置使、随事订补的方法,在保证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增加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应变能力,使职差遣正是在不改变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对对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唐代任命莱官负责处理专门事务,称为差遣。
被差遣者如果是职事官,事毕即回原任。
差遣可分为“置使”和“检校”两大类。
总之,差遣是皇帝针对临时性任务所拥有的非程序任官的权利,这种任官方式既有为事择人的优点,也有破坏制度的弊端。